劳动强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内含量或劳动的密度,增进劳动的强度,意思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增加劳动的支出。 劳动强度是一个容易进行主观感觉而不容易进行理性抽象的概念。过去,人们往往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劳动强度:主观感觉和工作量密度。
简介
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内含量或劳动的密度,增进劳动的强度,意思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增加劳动的支出。 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也就有所差别。劳动强度高,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多;反之则少。 劳动强度是有强弱区分的。这种分类也可以根据本身自己疲劳程度的大小来决定的。如果让人非常疲劳的就是偏高一点的,如果稍高、适中、偏低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分类,因此会对劳动强度进行一、二、三、四的分级。 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提高劳动强度实际意味着支出更多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与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减少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的情况不同,提高劳动强度并不能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量;与延长工作日实质上相同,劳动耗费随产品增加而增大。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劳动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力指全部人口。狭义上的劳动力则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在实际统计中,考虑劳动年龄和劳动能力两个因素的指标有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
1、能力不同
-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也就是人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从事某种具体劳动的的能力,即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是这动能力的支出和耗费,也就是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使用。
2、价值不同
- 劳动是人类生产力为改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增加商品的价值的实际使用。劳动力就是从事增加商品价值的有用劳动的能力。工人出卖给资本家换取货币工资的就是劳动力。劳动力同劳动是有区别的,劳动是人类生产力为改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增加商品的价值的实际使用。劳动产品能作为商品买卖。
但是,要对劳动本身即生产活动的买卖这一概念赋以确切的含义,却是不可能的。不能出卖劳动产品的劳动者必然出卖劳动力,并同意从购买者的利益出发和在购买者的指挥上消耗其劳动,以换取一定的货币量即工资。 劳动强度是劳动的内含量,而工作日的延长则是劳动的外延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的经验积累,劳动的外延量可以转化为劳动的内含量,即随着新的机器和技术的采用,工作日可以缩短,但劳动的强度却可能提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的主要手段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靠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但是,在生产技术发展的一定阶段,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也有可能提高。不过,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采取逐渐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来补偿劳动力的消耗,保证劳动者的全面发展。[1]
视频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