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延陵(1894—1988),安徽旌德人,中国第一代的白话诗人,也是第一个介绍法国象征派的新诗及其理论至中国的拓荒者,作品有《水手》、《竹》等。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中国第一本新诗杂志《诗》月刊的主编,曾与朱自清等组织中国新诗社并创办《诗》月刊,曾在民国十年的秋天介绍朱自清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

劉延陵先生是新文化運動中新詩壇上的第一代詩人,但對文藝界的年輕一代來說,也許很少有人知道了。這位中國詩壇的前輩詩人,先是由於腦疾纏身,中斷筆耕,後是因抗日烽火驟起,折柳南行,定居南洋,長期脫離文壇。

澳門東亞大學中文系雲維利教授說:「劉延陵對於早期的新詩運動,卻很有貢獻。但是沒有同時代的許多詩人那麼著名。」他是早期的文學研究會會員,在有史料根據的170多名會員中,他的入會號數為49。他與文研會骨幹葉聖陶俞平伯朱自清相知, 因共同的愛好,於1922年月創辦了同人刊物《詩》月刊。此为中国最早的新诗杂志。。

朱自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 選詩雜記》中ㄝ曾有這樣一段記載:「……《詩》月刊怕早被人忘 了。這是劉延陵和我幾個人辦的;承左舜生先生的幫助,中華書局給我們印行。那時大約也銷到一千外。劉夢葦馮文炳(廢名)两位先生都投過稿。幾個人裏最熱心的是延陵,他費的心思和工夫最多。」[1]

目录

參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