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馮叔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馮叔瑜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4年6月20 日
四川省鄰水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爆破工程專家
知名作品 《大量爆破設計與施工》《農業爆破技術》

馮叔瑜,著名工程爆破專家[1]。長期從事工程爆破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工作。他提出的大爆破藥包布置理論和計算參數、定向爆破築壩設計理論和壩體拋擲堆積計算方法,被工程界廣泛應用。在建立工程爆破地質學,開拓城市控制爆破技術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

個人履歷

​馮叔瑜(1924.6.20--)爆破工程專家。194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55年畢業於原蘇聯列寧格勒鐵道運輸工程學院獲科學技術副博士學位。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人物影響

50年代最早將蘇聯大爆破技術引用到我國鷹廈、川黔、成昆、湘黔等鐵路新線建設中,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協助並組織開展了定向爆破築壩技術的研究。提出的大爆破藥包布置理論和計算參數、參與國家科委三峽工程水利大組爆破小組的組織領導工作,提出定向爆破築壩的設計理論和壩體堆積計算方法等已被國內工程普遍採用。通過鐵路路塹大爆破工點的大量調查,為建立爆破工程地質學奠定了基礎。參與和指導國家科研項目"七七工程安全防護技術"的試驗研究和我國爆破安全、大爆破、城市拆除爆破三部法規的編寫和制定工作;積極推動創建了我國工程爆破協會,擔任副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對促進我國爆破工程作業的安全、可靠和實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工程項目

參與交通部廣州黃埔港航道炸礁工程,解決了萬噸輪通航問題,推動和組織鐵道部石方深孔爆破機械化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力推動光面預裂爆破技術在路塹邊坡和隧道開挖中應用。提出建築物拆除爆破理論,在工程實踐得到廣泛應用。

人物生平

馮叔瑜,又名元初。1924年6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鄰水縣九龍鎮一個清貧農家。祖父是秀才,一生以教私塾為職業。父親馮舜欽繼承了私塾的教學業務;母親李崇儉是農家女,除操持家務撫養五個孩子外,還需幹些農活、養豬紡棉以微薄的收入來補助家庭生活。1931年,父親因無法容忍本地惡勢力的迫害,攜家遷居鄰水縣城,仍以教書和代人書寫信件、狀詞等賣文為生。1936年,馮叔瑜考入縣立第一高等小學,1938 年考入鄰水縣立初級中學。1939年初家中發生不幸事故,父親突然患霍亂去世,經濟陷入絕境,母親只好帶着孩子回到鄉下老家靠種地維持生活,繼續上學自然成了問題,好在家族有點公產,族叔見他聰明好學,倡儀接濟助學,才得以維持到初中畢業。馮叔瑜在小學和初中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在清貧困難境地里奮發讀書,一方面養成了他吃苦耐勞,立志上進的好學習氣;另一方面因受到種種白眼和歧視,對世上許多不平現象感到憤慨,驅使他樹立變革社會的理想,並養成孤傲寡和的性格。年輕的他立志努力學習,謀取求生本領進而改造社會環境。1941年初中畢業後,馮叔瑜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專區的大竹師範學校,後又隨要好同學去重慶考上中央工校機械工程科的公費生。抗戰時期的陪都,使他的知識面大有擴展,初步脫離山區封閉的環境。但繁重而緊張的學習生涯,戰時動盪艱苦的生活,使許多同學望而卻步中途輟學或轉考其他大學。他也感到機械專業和個人興趣格格不入,於是在1944年暑期,改用現名以同等學歷考進了自上海遷到重慶的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

人物經歷

動盪不安

上海交通大學雖然在抗日戰爭時期動盪不安,可學校要求仍十分嚴格,教師教學非常認真,同學們學習氣氛也高。自遷回上海本校後,教學條件更有了大的改善。因此,他在大學一二年級的基礎課程還是學得比較紮實的,但到1947年初國共和談破裂,內戰擴大,嚴重的局勢不能不影響到學校的環境,交通大學在全國學生運動的大潮中,再也不能保持清靜的與世隔絕的狀態。他學好本事、實業救國的美夢被驚醒了,從而自覺、不自覺地捲入了高漲的學生運動中。

失業

1948年馮叔瑜大學畢業面臨着畢業即失業的嚴峻情況,身處異鄉窮困潦倒的他幾乎再次陷入絕境,幸而系主任王達時教授給與幫助,分配並推薦給重慶的成渝鐵路局當上了實習生。1949年春節過後,原交通大學學生會主席周盼吾因領導學生運動未能完成學業即避難重慶,重建因《挺進報》事件而被破壞的中共川東地下黨,正好住在他們的單身宿舍里。頻繁的接觸,深入地交談,在周盼吾的啟發下馮叔瑜進一步提高了認識,同年3月被介紹加入了中共重慶的地下黨組織。重慶解放後,馮叔瑜受命籌建成渝鐵路局的工會籌備會,並任工會籌備會主席,工會建立後又任工會副主席。在這一時期,他產生了回歸技術崗位的情緒並向組織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黨組織考慮了他的意向。1951年成渝鐵路這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先修建的鐵路線路正式開工了,他在參與該線的技術工作後不久就奉派去前蘇聯學習。

到達莫斯科

1951年9月馮叔瑜到達莫斯科,旋即轉赴列寧格勒(現為聖彼得堡)鐵道運輸工程學院建築施工專業學習,攻讀石方工程機械化施工的大爆破方法,指導教師是前蘇聯有名的Д·Д·比久金(Ъизюгин)教授。在留蘇的4年中,先後去過南西伯利亞鐵路幹線的巴爾腦爾、庫茲涅斯克鋼鐵基地、齊加諾夫州的苦晚德克和烏克蘭的一處大壩工地實踐,還在西伯利亞大森林中生活了半個月,參觀鐵路大爆破工程。這是一段專心學習的美好時光。1955年11月獲前蘇聯科學技術副博士學位,回國後留在鐵道部工程總局任工程師職務。

馮叔瑜

大爆破設計施工

1956年初,馮叔瑜受鐵道部工程總局委派和正在中國幫助推廣應用大爆破技術的前蘇聯專家A·И·齊齊金(Цицигин)一起參加了鷹廈、寶成、川黔、都貴等新建鐵路線上的大爆破設計施工。在此期間,對許多工程實例進行了完整總結,技術上有所升華。1962年率領由鐵道部組織的全路科研、學校和設計施工單位40餘人,對10條新建鐵路線路的大爆破邊坡進行了160多處工點的現場調查和分析研究,認為根據我國鐵路路塹的特點,爆破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工點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保證開挖成形的高陡邊坡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以免給今後的鐵路運營帶來後患。

1958年,馮叔瑜奉令調入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築研究所,着手建立施工研究室,重點研究鐵路路基土石方的施工技術和機械化問題。同年11月鐵道部科學研究院根據國家科委指示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水利科學研究院土建所、長沙礦冶研究所以及北京工業學院等單位,組建三峽工程水利大組下的爆破組,李泮明、分任正副組長,馮叔瑜任秘書。爆破組成立後,重點研究定向爆破築壩、開發爆破器材新品種。1959年至1962年,在水利電力部系統的東川口、石廓溪、故縣和南水等處,進行了十八座定向爆破築壩的試驗研究。

1964-1967年承擔西南三線建設的成昆鐵路指揮部成立爆破戰鬥組,馮叔瑜任組長。這是國家科委組織的多學科跨部門的新技術戰鬥組之一,主要任務是在貴昆和成昆兩條新建鐵路全線推廣大爆破和深孔爆破,先後爆破了70多處重點石方工程。同時着手改裝當年國產的YQ-150和YQ-100 型潛孔鑽機,使之適用於鐵路施工流動性大、行走輕便靈活的特殊需要。

1971年,馮叔瑜參加了攀枝花鋼鐵公司的獅子山萬噸級炸藥的大爆破工程。1971-1972年,參加了黃浦港航道開挖疏浚的水下爆破和科研觀測工作。

1973年在馮叔瑜指導下,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參加了由鐵道部第三工程局主持的在邯長線東戍車站進行的石方機械化施工的深孔爆破試驗研究,這是鐵路建設中第一次採用深孔爆破配合施工機械的機械化施工範例。為此,鐵道部基建總局召開了推廣這一新技術的全路現場示範會。此後,深孔爆破、光面爆破、預裂爆破新技術在全路有了較大的發展。

1972年,馮叔瑜代表鐵道部主持與日本大成公司的技術交流會,受到日本推銷TN炸藥(一種城市爆破用的低威力炸藥)控制爆破的啟發而想到:我國城市、工廠和鐵路線路的改建和改造,應用控制爆破很有必要,但在爆破技術上可以採用控制炮孔裝藥量的辦法,以達到控制爆破的目的,而不需要使用日本的特殊炸藥。並在1976年以後和他的同事們一起逐步研究發展了適用於我國國情的控制爆破技術。

1981年,在黨中央"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導下,他意識到科研工作要密切結合生產,一方面可以在生產實踐中鍛煉和培養幹部;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生產所得的收入,補助科研費用的不足。為此,積極倡儀組建以科技力量為主體的爆破公司,並在院領導的支持下,於1984年正式成立北京爆破聯合工程公司,並出任第一任總經理。

馮叔瑜一生熱愛祖國,追求進步,悉心致力於工程爆破技術的研究、應用和人才培養。40年來,他身體力行,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參加了國內許多重大爆破工程的設計及技術指導工作,受到國內爆破界同行的尊敬。馮叔瑜熱心學會工作,在組建中國力學學會工程爆破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組織全國爆破界的合作和學術交流方面,作出了顯著的、不可磨滅的成績。

成就及榮譽

爆破的主要能源

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這基礎上衍生、發展、生產的各類工業炸藥,迄今為止仍是露天土石方開挖和地下巷道掘進爆破的主要能源。但是我國長期的封建制度和"鎖國"政策抑制了爆破技術的發展。至50年代初期,爆破工程仍停留在規模小、體力勞動強度大、憑經驗設計施工、安全程度低的落後狀態,不能適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基本建設蓬勃發展的需要。

大展宏圖的時代

馮叔瑜有幸工作在這一大展宏圖的時代,1951年成為國家公派第一批留蘇研究生,專攻鐵道工程爆破專業。學成歸國後,始終工作在鐵道部基建總局、工程總局、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科研、生產第一線。

1956年馮叔瑜與其他同事先後在鷹廈鐵路、成昆鐵路、內昆鐵路、川黔鐵路、黔桂鐵路完成了上百個重點土石方工程的爆破設計施工。結合我國山區鐵路的特點,他提出了在平坦地面、斜坡、陡坡地形條件下路塹開挖的藥包布置原則,藥包計算公式,爆破作用指數n的選擇,以及可見漏斗深度、壓縮圈半徑、邊坡預留保護層、上破裂線的計算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設計計算理論。50至60年代,在鐵路建設機械化施工程度很低的情況下,重點石方工程與大高橋、長隧道是新線建設的技術關鍵,大爆破技術的開創應用在加快鐵路建設速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6年馮叔瑜在內宜鐵路的號誌口工地,首次採用定向爆破法開挖路塹,從路塹內向一側拋擲出石方約30%,同時保證了路塹對面200米處的建築物的安全。1959年在川黔鐵路的阿鎖寨工點又首次應用定向爆破法填築了一條高約20 米的路堤。1959年至1962年馮叔瑜在任三峽工程水利大組的爆破組秘書期間,協助並組織了水電部及其它30多個科研單位開展定向爆破築壩的研究工作。其中廣東南水大壩是最成功的,並被介紹到國際大壩會議,迄今仍在正常運營發揮蓄水防洪發電的功能。在這期間馮叔瑜與朱忠節、馬乃耀總結並提出了定向爆破的設計方法,壩址選擇,藥包布置、定向中心控制的原則。定向爆破築壩效果的好壞,以拋擲岩體的數量和堆積形狀來衡量,所以拋擲堆積計算是定向爆破設計的重要問題之一,馮叔瑜在鐵路路塹爆破經驗統計資料的基礎上提出的壩體拋擲推積計算的"體積平衡法"得到了廣泛應用,提高了定向爆破設計計算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定向爆破技術為水電、礦山和交通部門堆築水壩、尾礦壩和路堤奠定了基礎,迄今為止我國採用定向爆破法築壩的數量在國際上首屈一指,也是我國爆破技術的一大特色。

出版大量爆破設計與施工

1963年馮叔瑜、朱忠節、馬乃耀合作出版的《大量爆破設計與施工》全面闡述了爆破理論、大爆破和定向爆破的設計、施工等技術問題,在當時爆破技術專著尚不多見的年代,成為高等院校師生、設計施工部門技術人員必讀的重要著作和指導這一領域工程實踐的主要依據。

1959年馮叔瑜在川黔鐵路阿鎖寨工點首次採用銨油炸藥進行定向爆破,現場自行加工炸藥,降低了爆破成本,節約了國家投資,為我國開發多品種炸藥起到了推動作用。80 年代又協助有關部門研製、鑑定、推廣高能燃燒劑和靜力破碎劑,以及導爆管非電起爆系統元件和起爆網路的研究,在爆破器材方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的成果。

60年代初,工程地質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新的學科,引起工程界的重視。隨着現代化爆破技術應用的日益廣泛和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的趨勢,爆破和工程地質的關係成為有待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1962年馮叔瑜根據鐵道部基建總局的要求組織全路十多個單位40餘人對分布在鷹廈、寶成、蘭新、川黔等10條新建鐵路線上的主要爆破工點逐個調查,據此分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提出地質條件對爆破效果的影響和爆破作用所引起的工程地質問題是互為因果的兩個方面,前者是研究在各種地質條件下可能對爆破效果產生的直接影響;後者則是在研究爆破作用下工程地質方面可能發生的後果問題。在引入爆炸力學、地質力學、岩石力學和岩體動力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為建立爆破工程地質學奠定了基礎,同時推動了爆破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隨後在被稱為地質博物館的成昆鐵路建設中,使爆破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成績,並作為1985年"在複雜地質險峻山區修建成昆鐵路新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的獲獎人之一。

農業爆破技術

1965年至1973年之間,馮叔瑜和朱忠節根據軍事部門聚能裝藥的破甲原理,指導他們的同事開展了聚能爆破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採用玻璃藥型罩代替昂貴的紫銅材料製作聚能裝藥,在青藏高原克服了機械鑽孔效率低、凍土中鑽孔難於成形的難題,解決了在高原凍土地區鐵路橋涵基坑爆破快速開挖的施工技術。

70年代初,針對農林部門對爆破技術的需求,馮叔瑜和馬乃耀指導他們的同事在海南島橡膠種植園進行了爆炸伐樹和開挖樹坑的試驗研究,於1979年合作編寫了國內第一部《農業爆破技術》。

鐵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是路基石方施工的機械化,在大爆破技術日趨成熟的基礎上,十多年來馮叔瑜又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1965年在修建成昆鐵路時爭取鐵道部購置了一台法國產的深孔鑽機供現場使用,同時改裝了宣化風動機械廠生產的YQ-150潛孔鑽機進行深孔爆破試驗。1973年在鐵道部第三工程局邯長鐵路的東戌工地,1975年在鐵道部第二工程局枝柳鐵路的馬頸坳工地,再次引進礦山等工業部門的深孔爆破技術,使鐵路石方爆破的機械化程度提高到80%以上,工效由原來的1m3/工天提高到14.7m3/工天。1979年在鐵道部第一工程局西延鐵路的白水縣張家船工地又試驗成功了路塹邊坡光面爆破、預裂爆破新技術,從而使我國鐵路石方機械化施工水平和施工質量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972年在鐵道部、交通部合併期間,馮叔瑜參加了廣州黃埔港航道疏浚的水下爆破工程,與現場主管馬乃耀合作,創建了一套水下爆破的施工工藝和爆破技術。兩年內完成了長約2km,總計50萬m3石方的水下爆破開挖任務,並取得了水下爆破安全科研觀測的系統數據。當時被譽為"黃埔水下爆破法",填補了國內這一領域的空白。

上述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在馮叔瑜、馬乃耀於1980年出版的《爆破工程》著作中,作了全面、系統的總結。

有效的控制

馮叔瑜另一開創性的成果是推動和發展了我國的城市拆除爆破新技術,使爆破技術從人煙稀少的荒山野外進入了人口稠密、建築物林立的城市建設領域。1976年至1978年他指導爆破室從事"控制爆破技術"課題的研究,提出在複雜環境中進行建築物和構築物的拆除爆破要在以下4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控制:

(1)控制爆破時所產生的地震效應;

(2)控制爆破時個別碎石的飛揚距離;

馮叔瑜

(3)控制爆破所產生的破壞範圍;

(4)控制建築物在爆破後的倒塌範圍和傾倒方向。採用爆炸力學、結構力學和材料力學的一般原理,對建築物破壞和失穩分析,進行合理布孔嚴格控制炮孔裝藥量,使用國內常規炸藥同樣能夠達到日本採用低威力專用TN炸藥進行控制爆破的目的。先後完成了孟縣鐵路大橋、隴海線黑石關鋼橋、濟南鐵路局機車庫、北京飯店防空洞、北京國際飯店所在地原科技館、新僑飯店原禮堂餐廳、廣東佛山水泥廠、廣州市省政府招待所、深圳市舊火車站等重大工程的爆破拆除任務。該項成果於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同年和他的同事們出版了國內第一部《城市控制爆破》專著。

爆破安全

爆破安全是應用和推廣爆破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幾十年來馮叔瑜和他的同行們對此作出了不懈地努力。在勞動人事部的主持下,協助冶金工業部和公安部,參加制定了《爆破安全規程》、《大爆破安全規程》、《拆除爆破安全規程》等多種國家標準法規,使我國的爆破工作者在從事爆破工程實踐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爆破作業的管理水平和安全程度。並因《爆破安全規程》獲勞動部勞動保護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

人物簡歷

1924年6月20日 生於四川省鄰水縣。

1944-1948年 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48-1951年 任重慶成渝鐵路局實習生,西南鐵路工程局工務員。

1951-1955年 前蘇聯列寧格勒鐵道運輸工程學院研究生,獲科學技術副博士學位。

1955-1958年 任鐵道部工程總局、基建總局工程師。

1958-1963年 任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築研究所施工研究室主任、土工研究室副主任,工程師。

1963-1984年 任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築研究所爆破研究室主任。

1963-1979年 任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1979年任碩士生導師。

1979年- 任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89年任博士生導師。

1984年- 任中國力學學會工程爆破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主任、第二屆和第三屆副主任。

1994年- 任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第一副理事長。

1995年- 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論著

1 馮叔瑜.鐵路路塹藥包布置法.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58年.

2 馮叔瑜.路基土石方大爆破設計中的幾個問題.鐵道科學技術,1962,(5).

3 馮叔瑜.試論爆破工程與工程地質的關係問題.鐵道科學技術,1963,(6),(7).

4 馮叔瑜,朱忠節,馬乃耀.大量爆破設計與施工.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63.

5 馮叔瑜,朱忠節,馬乃耀.體積平衡法-定向拋擲爆破堆積計算.土岩爆破文集.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0,

6 馮叔瑜,馬乃耀.爆破工程.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0.

7 馮叔瑜,王中黔.我國工程爆破量測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現狀.爆破量測技術研究文集,山東礦業學院,1982.

8 馮叔瑜,呂毅,楊傑昌,顧毅成.城市控制爆破.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5.

9 馮叔瑜,金驥良,楊年華.延長藥包爆破現狀的分析研究.工程爆破文集,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3,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