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先市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先市鎮隸屬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地處合江縣西南部,東接密溪鄉實錄鄉,南連車輞鎮,西與二里鄉、堯壩鎮接壤,北與佛蔭鎮相交,鎮人民政府距合江縣城區22千米、距瀘州市城區56千米、距貴州省赤水市城區14千米 ,總面積64.96平方千米 。

唐朝時期,先市鎮境域屬劍南道瀘州;1992年,新殿鄉併入 ;截至2018年末,先市鎮有戶籍人口37561人 ;截至2020年6月,先市鎮下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幸福路社區幸福路。

2011年,先市鎮財政總收入3305.8萬元,比上年增長29.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16.5萬元,比上年增長19.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75.7萬元,增值稅460.5萬元,企業所得稅160.4萬元,個人所得稅47萬元 ;2018年,先市鎮有工業企業18個,規模以上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1]

建置沿革

先市鎮據載建於晚唐,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此前早有先民繁衍生息,他們自創了一種名為"杞醬"的美味食品,自給之餘銷到境外。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時任合江縣令的先汪對杞醬情有獨鍾,成為生活之至愛,臨終前囑葬產杞醬之地。後人遵囑,將其由故居觀音溪(今合江縣焦灘鄉)遠葬於縣西五十華里孝禪寺側(《先氏族譜》同治二年版記載)。古之市乃商品集散交易場所,有市無名。為官清正、政聲卓著的先汪葬於此,老百姓因人而名,先市之名由此而來。

1958年成立先市公社,1963年設先市鎮,1986年先市鄉併入,1992年新店鄉併入。1997年,面積62.4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下壩、羊石橋、龍會橋、玉山、新廟、龍頂、金鈎、安寧、廟高、仙岩、九聚、賈山、羅院子、大土灣、元通、汪凹、廳房、後壩、雄平19個行政村和團結路、新華路、和平路、幸福路、新店場5個居委會。 2002年,面積69.7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14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872人。 2004年,面積62.4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2個社區、14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0831人。

2007年11月5日,合江縣人民政府《關於先市鎮適度調整村級規模的批覆》(合府發[2007]304號):撤銷龍會橋村,併入安寧村;撤銷久聚村,併入洋石橋村;撤銷仙岩村,併入廟高村;撤銷玉山村,併入下壩村;撤銷龍頂村,併入新廟村;撤銷元通村,併入大土灣村;撤銷廳房村,併入汪垇村;保留賈山村、金溝村、羅院子村、後壩村、雄坪村。

行政區劃

先市鎮位於合江縣西南部,距縣城23千米。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合江、瀘州至貴州省赤水公路過境。

代碼510522104:~001幸福路社區 ~002之溪路社區 ~201下壩村 ~202賈山村 ~203後壩村 ~204洋石橋村 ~205安寧村 ~206廟高村 ~207雄坪村 ~208新廟村 ~209大土灣村 ~210金鈎村 ~211汪坳村 ~212羅院子村。[2]

鄉鎮概況

全鎮幅員面積65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31256人(2017)。以淺丘地形為主,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年無霜期356天,年均氣溫18.2℃。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2002年國民生產總值327910萬元,GDP14535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1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30元,農業主要產品產量糧食2340噸,水果1600噸,生豬出欄39666頭,酸菜生產加工、醬油釀造、建工建材是主導產業。

歷史發展

先市鎮原是區所在地,歷史悠久,最早始建於唐朝,因唐朝神童先氏建業於此而得名。境內有唐朝神童先旺墓,抗日戰爭紀念牌,明末張獻忠駐軍遺址等多處文化古蹟,現保持市級文化先進鎮稱號,由於獨特的區域優勢,淵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曲現其經濟文化的優勢。 實現西部大開發戰備以來,先市鎮經濟與社會跨越式發展,2000年綜合考核列全縣第一。2001年被首批命名為省級重點小城鎮。新的世紀,全鎮人民將進一步搶抓歷史機遇,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努力實現全鎮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綜合信息

行政區劃:幅員面積65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總人口31256人(2017)。

氣候生態:以淺丘地形為主,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年無霜期356天,年均氣溫18.2℃。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

經濟產業:鎮域經濟以種植、養殖、加工、建材、釀造為主,現有釀造、建材等重點企業5個。

發展動態:實現西部大開發戰備以來,先市鎮經濟與社會跨越式發展,2000年綜合考核列全縣第一。2001年被首批命名為省級重點小城鎮。新的世紀,全鎮人民將進一步搶抓歷史機遇,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努力實現全鎮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農業建設

2008年10月21日,先市鎮召開2008年單生豬保險工作會議。全鎮11個村,村四職幹部40人參加了學習。

會議全面部署了2008年單生豬保險工作。就參保、賠償問題作了詳細講解。鎮領導指出:一、2008年單生豬入保費有所提高,以18元/頭計算,群眾出資5.4元/頭,剩餘部分仍由政府補貼。二、投保重量必須在20kg/頭以上方可參保。保險時限以10頭以下為6個月,10頭以上為4個月。三、按保險條例規定在保險登記15天內出現死亡情況的不予賠償,15天後出現死亡情況的必須在24小時內報鎮保險站,經相關部門核實為保險規定死亡的,才能獲得500元/頭保金賠償。四、本次參保工作結束時間為11月20日。五、07年參保的遺留問題,由本人、村幹部、駐村幹部一併簽署承諾書,經核實情況屬實的就可以在本周五前獲得賠付。 會議還針對2008年參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更正。要求各村幹部切實做好2008年單生豬保險工作順利開展,確保08年先市鎮畜牧保險工作的落實。保證農民群眾放心養殖,力爭做到年收益不受損。

2008年9月20日,先市鎮下壩村"扶貧新村項目-早熟真龍柚栽種"工作開展實施。

鎮黨委領導裴洪華同志親臨指揮,縣林業局相關技術人員現場傳授、指導栽種技術。根據鎮政府規劃,下壩村真龍柚栽種面積200畝,共計5000株。早熟真龍柚作為以時間早晚系列分類的水果,因其品種成熟期短半個月成為柚子中的最優,謂之"正宗"。且具有皮薄肉厚,瓤瓣無渣無核;汁多味甜,清新香脆,回味悠長;鮮食制罐也優良的特點。倍受消費者青睞,深得種植專家的好評。此項目的實施必將有利於推動下壩村種植及副產品加工業的步伐,促進農村產業鏈多元化的發展,幫助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下壩村的新農村建設更上新台階,使扶貧新村項目工作真正落到實處。[3]

風景名勝

先市古鎮

先市古鎮始建於唐朝德宗年間(公元758年),歷史相當悠久,是合江的"四大古鎮"之一。原有九宮八廟,現大多被毀壞。現存的拖場壩、十字街還有清末民初風格,具有古鎮風貌。現存兩處清康熙年間牌坊,極具文物價值,濱江古鹽碼頭、古渡口、古鹽坊、古染坊、古劇院可恢復重現。

抗日英雄紀念碑

抗日英雄紀念碑位於現先市中學內,始建於1937年,是先市地區積極支持抗日救國的壯舉,極具教育性和社會性。2015年8月,恢復重建。

石達開戰場遺址

石達開戰場遺址位於先市鎮赤水河邊。相傳石達開曾率軍在此聯營十里,據守備戰,但因清軍眾多,失去後方支援,而退到赤水河以南,後又兩次在先市渡過赤水河,欲攻占合江北上而不得,最後被清軍追擊,只得沿赤水河而上,進入貴州境內。保糧拒匪戰場遺址--位於先市鎮糧站一帶,相傳真龍支部領導的西鄉聯防大隊為保衛西鄉與鼓樓山土匪在此多次展開戰鬥。[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