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餘姚市浙江省轄縣級市,寧波市代管。位於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境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0°52′-121°25′、北緯29°39′-30°21′。東與寧波市江北區、鄞州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市嵊州市接壤;西連紹興市上虞區,北毗慈谿市,西北於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東西極距58.5千米,南北極距79千米,總面積1501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83.45萬人(2012年末)。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梨洲街道、鳳山街道、蘭江街道、陽明街道、低塘街道、郎霞街道、臨山鎮、黃家埠鎮、小曹娥鎮、泗門鎮、馬渚鎮、牟山鎮、丈亭鎮、三七市鎮、河姆渡鎮、大隱鎮、陸埠鎮、梁弄鎮、大嵐鎮、四明山鎮、鹿亭鄉。市政府駐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

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巒起伏,間有盆地、谷地;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殘丘;北部為濱海沖積平原。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千米,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千米,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千米,占18.94%(註:此處合計全市總面積1526.86平方千米)。最高峰青虎灣崗,海拔979米。主要河流姚江,源於境內四明山夏家嶺,自西向東流經中部,境內流長54千米,支流30餘條。牟山湖為境內最大海跡湖,四明湖為最大人工湖。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區,年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361毫米,無霜期227天。

姚南山區螢石、高嶺土和花崗岩資源豐富。杭甬高鐵、蕭甬鐵路、杭甬高速、329國道穿境而過,京杭甬大運河、姚江航道通寧波、杭州,水陸交通便捷。特產楊梅、餘姚干筍、珠茶等。有丹山赤水、天下玉苑2個國家級4A風景旅遊區。古蹟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姆渡遺址,黃宗羲墓,舜江樓、通濟橋、五桂樓等。革命紀念地有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1]等。(市果:楊梅 市樹:廣玉蘭 市花:杜鵑花)

目錄

歷史沿革

餘姚歷史見於文獻記載從虞舜開始,先後有「舜耕歷山」、「禹藏秘圖」之說。春秋時期餘姚屬越國,戰國中期餘姚成為楚國轄地。餘姚得名,說法不一:一、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餘姚」(見《元和郡縣圖志》、《史記正義》);二、夏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以奉禹記,姚乃其屬邑,故云餘姚(見明萬曆《紹興府志》、《餘姚縣誌》);三、「考餘姚帝舜所生之地,故其江曰姚江,南有句余山、合山水之名為餘姚」(見康熙新修餘姚縣誌,乾隆《餘姚縣誌》,黃宗羲《孟子師說·舜生諸馮章》和《四明山志》;四、「餘姚」古越語。(見清李慈銘《越謾堂日記》)。「余」即「鹽」,越人謂鹽曰余(見《越絕書》),又臨姚江,故稱餘姚。

秦時置餘姚縣(一說漢置),屬會稽郡。東漢建安五年(200)始築縣城,為浙東古縣城之一。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唐初「餘姚之境東包明州,西轄上虞,為越州巨鎮」。隋開皇九年(589)餘姚併入句章縣,唐武德四年(621)置姚州。開元廿六年(738)餘姚東北境白沙湖(白洋湖)、鳴鶴鄉劃入明州慈谿縣。長慶元年(821)上虞縣併入餘姚縣,次年又從餘姚劃出。宋為「望縣」,「東南最名邑」。宋時餘姚境域,東西寬60里,南北長260里,自餘姚縣城起,東至慶元(今寧波)府慈谿縣,府以桐下湖為界;西至上虞縣,以新橋為界;南至嵊縣以梨洲山為界;北至海。此後歷經元、明、清,餘姚境域無多大變化。

元元貞元年(1295年)改為餘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州復縣。1911年11月8日(清宣統三年九月十八日)餘姚「光復」。1949年1月1日,國民黨政府劃餘姚南部四明山區以及上虞、鄞縣、嵊縣、奉化縣共15個鄉為四明縣;5月23日餘姚解放;四明縣撤銷,各鄉還屬原各縣。1950年餘姚縣庵東鹽區劃為縣級特區,直屬寧波專區,1953年7月庵東復為普通區,歸餘姚縣管轄,1954年4月又劃寧波專區直接管轄。1954年10月寧波專員公署《關於劃建棉區縣和機場特區及調整餘姚、慈谿、鎮海縣界草案》,餘姚縣與慈谿縣調整縣界。餘姚縣大沽塘以北產棉區整體劃給慈谿縣,計有逍林區15個鄉鎮、滸山區16個鄉鎮、周朝區17個鄉鎮、周巷區5個鄉鎮、臨山區4個鄉鎮、泗門區個8鄉鎮等共65個鄉鎮。慈谿縣南部稻區、山區劃給餘姚縣,計有城關區(慈城鎮)10個鄉鎮、莊橋區2個鄉鎮、丈亭區9個鄉鎮、陸埠區12個鄉鎮、雲山區9個鄉鎮等共42個鄉鎮。

1955年,餘姚縣烏山鄉的虞家和金山庵2個自然村劃給慈谿縣;慈谿縣新界鄉所屬塘北、東頭庵跟2個自然村劃給餘姚歷山鄉。1956年4月,上虞縣城關區(豐惠)永興鄉後陳、橫岙等村劃入餘姚讓賢鄉,下管區四宅鄉黃家莊、董郭鄉大山嶺頂自然村劃歸餘姚大嵐鄉。餘姚縣大隱鄉所屬旭光、山前、星光、接勝、岐山、岐陽等11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劃歸鄞縣。1960年奉化縣梨洲、北溪、平坑、唐田、茶塘、壺潭6個生產大隊,上虞縣的大山、龍潭、懸岩、溪山、陰地、糜山、戴王、長弄等8個生產大隊,嵊縣的棠溪、宓家山、楊湖等3個生產大隊劃給餘姚縣;餘姚縣慈城人民公社[2]所轄的慈城鎮、乍山、鞍山、妙山、獅東、裘市劃歸寧波市。1979年9月20日,省革委會決定調整慈谿與餘姚的部分行政區劃,餘姚縣龍南區所屬的橫河、龍南、石堰、彭橋、彭東、樟樹、民主、橋頭等8個公社劃歸慈谿縣管轄;慈谿縣泗門區所屬泗門鎮、曹娥、朗海、鎮海、萬聖、夾塘、湖北、橫塘、臨海、蘭海、塘後等1鎮10公社劃歸餘姚縣管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餘姚市總人口852719人,其中:餘姚鎮226425人、臨山鎮41929人、黃家埠鎮38574人、小曹娥鎮28306人、泗門鎮61334人、低塘鎮64319人、朗霞鎮39273人、馬渚鎮49111人、老方橋鎮14704人、牟山鎮19200人、丈亭鎮30952人、三七市鎮29493人、河姆渡鎮21104人、肖東鎮26537人、梁輝鎮39843人、大隱鎮8754人、陸埠鎮33853人、粱弄鎮30297人、大嵐鎮11433人、四明山鎮9928人、洪山鄉14153人、鹿亭鄉13197人。

2004年末,餘姚市總面積1346平方千米,總人口82.59萬人。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東北街道、西北街道、東南街道、西南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小曹娥鎮、泗門鎮、臨山鎮、黃家埠鎮、低塘鎮、朗霞鎮、馬渚鎮、牟山鎮、丈亭鎮、三七市鎮、陸埠鎮、河姆渡鎮、梁弄鎮、大嵐鎮、四明山鎮、大隱鎮、鹿亭鄉。共有22個社區、31個居民區、268個行政村。

2005年11月15日,經省政府批准,原東北街道更名為鳳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為陽明街道,東南街道更名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為蘭江街道。12月21日,餘姚市人民政府公布老城區四街道更名公告(2006年1月1日正式更名)。2005年末,餘姚市戶籍人口82.58萬人。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鳳山街道、陽明街道、梨洲街道、蘭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臨山鎮、泗門鎮、馬渚鎮、牟山鎮、丈亭鎮、梁弄鎮、陸埠鎮、大隱鎮、大嵐鎮、河姆渡鎮、四明山鎮、小曹娥鎮、黃家埠鎮、三七市鎮;鹿亭鄉。共有52個居委會、265個村委會。市政府駐北蘭江路1號。

視頻

餘姚市 相關視頻

寧波餘姚市鏡頭下的風光
餘姚市旅遊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