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希米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希米勒,外文名:AHIMELECH,基督教聖經人名。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一共27卷。《舊約全書》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基督教承自猶太教[2]的,但《舊約全書》和《希伯來聖經》有所差異,書目的順序也不同。聖經中文譯本(包括全譯本和節譯本)的數量難以確考。一般認為,有據可查者便達近百種。其中不僅有漢語文言文、白話文譯本,還有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譯本。
簡介
此名字亦見於撒瑪利亞的陶片及古代的希伯來印章。
亞希突的兒子,亞比亞他的父親,挪伯的祭司。他曾將食物和歌利亞的刀交給大衛,因而被掃羅殺害(撒上廿一-廿二)(*亞希雅)。
亞比亞他的兒子,大衛手下的祭司,可能是上述亞希米勒的孫兒(撒下八17)。
大衛作王之前為他效勞的一個赫人(撒上廿六6)。
參考文獻
- ↑ 聖經中最讓人感動的10句話,中國日報網,2007-04-30
- ↑ 猶太教的起源是什麼,學習啦,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