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当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当召

图片来自xuite

五当召,也称为巴达格勒召,赐名“广觉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境内,距离包头市区东北54公里。

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内蒙古唯一的纯藏式建筑群,因曾培养出大批高级佛学人士而被尊称为“东藏”。1996年11月20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五当召共有三个名称,蒙名音译为“五当”,意思是“柳树”;汉文名为广觉寺,为清代乾隆年间由清高宗所赐名。

五当召具体始建时间不详,仅可知其为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王公于清朝康熙年间或之前兴建。乾隆十四年(1749年),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主持扩建该寺庙,整体上参照了西藏扎什伦布寺的格局。此后章嘉呼图克图若比多吉转呈清廷理藩院请赐寺名,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乾隆皇帝赐名满、汉、蒙、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此后,该寺庙在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多次扩建,鼎盛时期共有8座大殿、3座活佛府以及1处陵堂、2座砖舍利塔、90余座僧房,以及一座专供活佛避暑修行的庚毘召。

在解放前,五当召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庙,有自己的武装、法院和监狱系统,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来源有收取布施、出租土地牧场、宗教活动、煤矿收入几种,并且从清代开始,位于今石拐境内的煤矿一直由五当召负责开采,直至1949年。在鼎盛时期有1200多名喇嘛在五当召内修行或工作,寺庙的相关事宜一直由洞阔尔活佛主持。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后,由于五当召特殊的宗教地位和影响,绥远省人民政府在1950年4月批准成立五当召直属区人民政府,并于当年7月正式成立,驻地五当召。随着绥远地区民族宗教问题妥善解决,加之附近地区逐渐以煤矿开采为主要经济来源,1951年7月,绥远省人民政府撤销了五当召直属区,成立石拐沟矿区。1955年,第七世洞阔尔活佛圆寂,此后51年时间内,五当召均没有活佛坐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五当召的建筑不断地被损毁。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红卫兵冲击五当召,但在当地的牧民保护下,五当召并未受到过于严重的损毁。但由于红卫兵的冲击愈演愈烈,当地牧民直接给解放军内蒙古军区司令打电话,解放军随即驻防五当召,从而使五当召避免遭受更为严重的破坏。截至1988年,原有的8座大殿当中的郝拉银殿和努尼殿被夷平,庚毘召也在文革中遭到了严重的损毁,90余座僧房仅余60余座保存较为完好。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拨款重建了努尼殿,并于2005年9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一同重建的还有部分僧房。2006年10月24日,第八世洞阔尔活佛正式坐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在五当召坐床的第一位活佛。

主要建筑

第一殿苏古沁殿 古沁独贡(殿),是五当召内最大的建筑物,位于寺院最前部,高三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一楼前大厅是经堂,有八十根方柱上部雕刻和彩绘着各式花纹图案,外裹云龙图案的栽绒地毯。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坐榻,上铺藏式地毯。四壁满绘释迦牟尼佛传故事和各种护法神像。顶部挂着各色幡幔,殿内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全殿可容纳千余喇嘛在这里诵经。凡属全召性的集会都在此举行。每天的早经——满迦经,各殿喇嘛都来此诵读,经堂内正面的座椅是活佛出经的席位,左右是高层喇嘛的座位。下边地毯木榻是喇嘛诵经的座席。后厅为藏经阁,供奉着各种佛像、唐卡、曼陀罗坛城,二楼回廊处绘有“九大佛寺建筑”鸟瞰壁画极为珍贵。

第二殿却依拉殿 却依拉殿位于苏古沁殿西侧,始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殿为专门研究佛教哲学学部,是本召僧人最多的学部。殿内供奉着五当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为黄铜分铸焊接制成。弥勒头戴五叶宝冠,装饰华丽,端坐于须弥宝座上,手作说法印。木雕、彩绘的背光雕刻着卷草、火焰纹饰、颇为精美。形象端庄严肃,造型敦厚慈祥,弥勒佛是藏传佛教未来佛,藏语称“强巴”、蒙古语称“麦达里”。前边供奉着八大药王佛、宗喀巴等铜像。

第三殿洞阔尔殿

洞阔尔独贡是五当召最早的殿堂,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前经堂后佛殿高三层。黄色的外墙标志着其显贵地位。高居于全寺之中,其他建筑均以此殿为中心,乾隆皇帝于1756年赐名“广觉寺”,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刻的牌匾悬挂在殿门正中门楣上。这里是学习佛教时轮数学部,讲授天文、历法、数学、占卜、推算藏历日期。殿内前后厅绘满壁画、装饰考究,殿前广场系讲经、辩经的场所,即学术升级的考场。

第四殿当圪希德殿

当圪希德殿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俗称“训服殿”,是五当召的护法神殿,也称金刚殿。是座两层殿堂,紧靠洞阔尔殿建造。据说此殿是鄂尔多斯部准格尔台吉之妻资助建造的。殿内供奉着大威德金刚、怖畏金刚、胜乐金刚、吉祥天母等九尊彩塑护法神,面目狰狞可畏、多头多臂、手拿各种法器,颈挂人头项链脚踩妖魔,威武彪悍,看后令人毛骨悚然

第五殿喇弥仁殿

喇弥仁殿(菩提道学经堂),又称日木伦殿。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位于护法殿后边西北高耸的山坡上,为教义戒律学部,这个学部在内蒙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只有五当召设立。是召庙建筑群中建造年代最晚的建筑物。殿内正中供奉铜铸高九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坐像。左右两侧塑其两大弟子嘉曹杰和克珠杰塑像。两侧木龛内有一千尊一模而成的宗喀巴塑像。二楼凸起的天窗既可容纳高大的塑像,又可采纳光线,显示了独具匠心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特点。

第六殿金科(曼陀罗)殿

原名努尼殿,是供僧人静坐休持的殿,用于喇嘛们以逐渐减少饮食,静坐默诵,力图不食不语的修行方式去解脱超度众生灵。后来毁于文革动乱。2003年国家拨款在遗址上恢复并扩建此殿,2005年9月开始对外开放,全殿上下两层,一楼为佛堂,供有千手千眼观音像、六世班禅大师、宗喀巴大师像,正中供奉的三世佛为铜铸镀金佛像。墙上所绘壁画是藏传佛教九大佛寺壁画。

此殿二楼是文物博物馆,展出本召所保存的部分珍贵文物。有唐卡、清代景德镇瓷器、活佛的生活用品、法器、内蒙古仅存的两座鎏金曼陀罗坛城,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第七殿苏卜盖陵

苏卜盖陵是五当召一世活佛建庙之前的住宅,“苏卜盖”即蒙语“塔”之意,是一个小佛堂,内部供奉有历世活佛灵塔,即舍利塔。因一世活佛创建了本召,去世后僧众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舍利塔存放在此处。此后,本召七世活佛灵塔均在这里珍藏。灵塔雕刻精美镶有珍宝玉器,外部鎏金。

第八殿阿会殿

阿会殿是一座学习医学和密宗学部的经殿,建于嘉庆5年(1800年)。据说是乌拉特东公旗协理热西鹏苏格出资建造的,东南靠活佛府。殿底层正中斑斓的山洞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其两侧是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塑像神情各异,气宇非凡,泥塑山洞险峻逼真。门两侧绘有护法神像。二楼主要供奉本学部主供佛胜乐金刚、药王佛。

建筑特点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

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木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集会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典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壁画、唐卡(卷轴佛画)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或护法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

三座活佛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活佛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活佛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

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两侧还有一座座喇嘛居住的房舍。鼎盛时期庙内喇嘛有一千多人。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召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集会诵经的场所。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画,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米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喇嘛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喇嘛历史、教义、教规。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喇嘛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木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为了弘扬佛法,专门设有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札仓)。学塾分四在部分:时轮学部,设于1750年;显教学部,设于1752年;密宗学部,设于1800年;菩提道学部,设于五世少佛时期,是本召设置最晚的学部。蒙古著名史学家达摩陀罗在《白莲念珠》中记载,“五当召的经学最为有名,到19世纪末时,本召僧侣仍有八百余名。” 五当召是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寺院,设有监狱、法庭,并有武装。且建筑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画和雕塑,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典藏文物

五当召历史悠久,文物丰富,但是寺藏文物保护面临诸多问题,原有文物档案已不适应现代管理,2010年,包头博物馆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建档、鉴定工作,五当召管理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寺教管会负责人、僧人配合此项工作。

2011年6月,五当召近2000件文物信息采集基本完成。2011年7月中旬,经过对实物和图片的筛选,从近2000件文物中精选出437件套各类文物定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文物143件套、二级文物112件套、三级文物182件套,从中发现了许多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重要文物,按建档分类,五当召文物分为金属造像、非金属造像、唐卡、法器、塔、曼陀罗、柱毯、杂项等,五当召三级以上可移动文物中,有高达十米的弥勒佛铜像,九米高的宗喀巴铜像,两座高1.3米,直径近2米的鎏金曼陀罗铜城,多件清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等,而金铜佛像达331尊,其中元、明时期的佛像达19尊。唐卡保存近500幅,其中有多套数十幅为一套的组画唐卡,绘制精美,画法细腻,这些文物使五当召文物收藏数量、品相、等级都位列于自治区文物收藏前列,有些在中国都是少有的文物精品。[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