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互聯網銀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互聯網銀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是指藉助現代數字通信、互聯網、移動通信物聯網技術。互聯網銀行可以吸收存款,可以發放貸款,可以做結算支付。

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等方式在線實現為客戶提供存款、貸款、支付、結算、匯轉、電子票證電子信用、賬戶管理、貨幣互換P2P金融、投資理財、金融信息

等全方位無縫、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

互聯網銀行有哪些特點

簡單而言就是他們是主要靠手機app而不是普通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來辦理業務,但是事情也沒有那麼簡單。

銀行的基本業務是存貸,互聯網銀行的初衷是降低企業的貸款難度,當銀行有了錢,要把他貸款貸出去以獲取利息,從而才能在支付儲戶的利息之後還有剩餘,這

個業務當然可以做的很有特色,顯而易見的方式比如:1)向一個單一的該銀行熟悉的行業提供定製化的有針對性的貸款服務,比如「供應鏈金融」,再比如金城銀

行給企業特別是天津自貿區企業的「公存公貸」;2)通過大數據來降低貸款風險,從而能夠快速的把錢貸出去;3)通過金融方式規避或者轉移分擔某一個類型的

風險,從而能夠安心的把錢貸出去;還有等等等等的方法說都說不完。但是這些方法民營商業銀行或者「互聯網銀行」能想出來,普通商業銀行也能想到,做起來

可能不如互聯網銀行方便,但是普通商業銀行也一直在努力,而且客戶大數據做的最好的是工商銀行,特色服務做的最好的是招商銀行。這個算不上互聯網銀行的

特色。這當然能夠「儲蓄向貸款轉化的效率」也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貸款難度」,同時問題也來了,存貸轉換的效率是高了,企業貸款的難度是低了,但是貸

款是出口,儲蓄才是入口,錢從哪裡來?銀行的錢當然是靠吸收儲蓄,但是工商銀行有將近2.5億張銀行卡,就連浙商銀行也有幾百萬的發卡量,有多少人把自

己的儲蓄存在互聯網銀行的「手機app」裡面?怎麼辦?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累計貸款發放早已破萬億,連四川新網銀行也有過千億,這麼多錢從哪裡來的?

錢從哪裡來成了互聯網銀行的特色。

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銀行有何區別

在我看來,二者的所有區別,根源都在機構屬性的不同上。

監管體系不同。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銀行,背後對應的是不同的持牌機構,自然也受不同的監管框架所約束。在當前的各類金融牌照中,銀行的監管框架無疑是

最完備、也是最嚴格的,其根源也在於銀行可以吸儲,風險具有極強的外溢性,不得不配套以嚴格的監管體系。

發展使命不同。互聯網銀行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新設的民營銀行,一種是傳統銀行的互聯網化轉型,以網絡金融部或直銷銀行子公司的模式。

無論哪種形態,互聯網銀行肩負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為龐大的傳統銀行體系探索一條轉型發展之路,傳統銀行的互聯網化轉型尤其如此。當然,從業務層面

看,普惠金融也是民營銀行的重要使命,這點與互聯網金融是一致的。

業務範圍不同。互聯網銀行首先是銀行,可以從事《商業銀行法》中明確的十三項業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體現在資金來源上,可以吸儲、可以同業拆借,也可以發行金融債。

而互聯網金融機構,背後對應的是消費金融牌照、小貸牌照、保理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等或網貸平台等,每個牌照基本只對應單一的一項或幾項業務,對

互金機構而言,持有的牌照越多,可從事的業務越多。但,無論哪個牌照,都不能合法吸儲,在資金來源上便處於劣勢。

總體上,互聯網金融的業務種類遠低於互聯網銀行,前者是後者的子集。 [1]

機制體制上的不同。 機制體製取決於人,無論是制度的制定還是執行都是如此。恰恰在人員構成上,互聯網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存在着明顯的區別,互聯網銀行

主體是銀行,人員也以傳統 銀行從業人員為主;互聯網金融的主體更多地是互聯網,人員構成以互聯網企業從業人員、母公司人員等為主。人員構成的不同便

產生了機制和流程的不同。

舉 個例子吧,這段時間密集地和民營銀行同業進行交流,與某家民營銀行的員工成為朋友,我們從業務交流到文化,他之前在一家支付企業工作,企業文化非

常自由, 制度也很扁平化,他現在最受不了的便是冗長的機制和「領導至上」的假大空文化。他的吐槽也曾讓我吃驚,這家成立時間不足兩年的民營銀行,也

官僚化到如此地 步了麼?那些傳統銀行內部孵化的所謂直銷銀行,也許就更不用說了。

看,這就是人的同化力。


互聯網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相同點

我想,更多地還是相同點吧。由於民營銀行的線下物理網點仍未放開,二者在業務模式上其實是相似的,相同的業務模式面對的自然也是相似的客群,在產品設計、運營等方面也存在很高的相似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