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互联网银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互联网银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是指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互联网银行可以吸收存款,可以发放贷款,可以做结算支付。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汇转、电子票证电子信用、账户管理、货币互换P2P金融、投资理财、金融信息

等全方位无缝、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

互联网银行有哪些特点

简单而言就是他们是主要靠手机app而不是普通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来办理业务,但是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

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存贷,互联网银行的初衷是降低企业的贷款难度,当银行有了钱,要把他贷款贷出去以获取利息,从而才能在支付储户的利息之后还有剩余,这

个业务当然可以做的很有特色,显而易见的方式比如:1)向一个单一的该银行熟悉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有针对性的贷款服务,比如“供应链金融”,再比如金城银

行给企业特别是天津自贸区企业的“公存公贷”;2)通过大数据来降低贷款风险,从而能够快速的把钱贷出去;3)通过金融方式规避或者转移分担某一个类型的

风险,从而能够安心的把钱贷出去;还有等等等等的方法说都说不完。但是这些方法民营商业银行或者“互联网银行”能想出来,普通商业银行也能想到,做起来

可能不如互联网银行方便,但是普通商业银行也一直在努力,而且客户大数据做的最好的是工商银行,特色服务做的最好的是招商银行。这个算不上互联网银行的

特色。这当然能够“储蓄向贷款转化的效率”也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贷款难度”,同时问题也来了,存贷转换的效率是高了,企业贷款的难度是低了,但是贷

款是出口,储蓄才是入口,钱从哪里来?银行的钱当然是靠吸收储蓄,但是工商银行有将近2.5亿张银行卡,就连浙商银行也有几百万的发卡量,有多少人把自

己的储蓄存在互联网银行的“手机app”里面?怎么办?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累计贷款发放早已破万亿,连四川新网银行也有过千亿,这么多钱从哪里来的?

钱从哪里来成了互联网银行的特色。

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银行有何区别

在我看来,二者的所有区别,根源都在机构属性的不同上。

监管体系不同。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银行,背后对应的是不同的持牌机构,自然也受不同的监管框架所约束。在当前的各类金融牌照中,银行的监管框架无疑是

最完备、也是最严格的,其根源也在于银行可以吸储,风险具有极强的外溢性,不得不配套以严格的监管体系。

发展使命不同。互联网银行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新设的民营银行,一种是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转型,以网络金融部或直销银行子公司的模式。

无论哪种形态,互联网银行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庞大的传统银行体系探索一条转型发展之路,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转型尤其如此。当然,从业务层面

看,普惠金融也是民营银行的重要使命,这点与互联网金融是一致的。

业务范围不同。互联网银行首先是银行,可以从事《商业银行法》中明确的十三项业务,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体现在资金来源上,可以吸储、可以同业拆借,也可以发行金融债。

而互联网金融机构,背后对应的是消费金融牌照、小贷牌照、保理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等或网贷平台等,每个牌照基本只对应单一的一项或几项业务,对

互金机构而言,持有的牌照越多,可从事的业务越多。但,无论哪个牌照,都不能合法吸储,在资金来源上便处于劣势。

总体上,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种类远低于互联网银行,前者是后者的子集。 [1]

机制体制上的不同。 机制体制取决于人,无论是制度的制定还是执行都是如此。恰恰在人员构成上,互联网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互联网银行

主体是银行,人员也以传统 银行从业人员为主;互联网金融的主体更多地是互联网,人员构成以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母公司人员等为主。人员构成的不同便

产生了机制和流程的不同。

举 个例子吧,这段时间密集地和民营银行同业进行交流,与某家民营银行的员工成为朋友,我们从业务交流到文化,他之前在一家支付企业工作,企业文化非

常自由, 制度也很扁平化,他现在最受不了的便是冗长的机制和“领导至上”的假大空文化。他的吐槽也曾让我吃惊,这家成立时间不足两年的民营银行,也

官僚化到如此地 步了么?那些传统银行内部孵化的所谓直销银行,也许就更不用说了。

看,这就是人的同化力。


互联网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相同点

我想,更多地还是相同点吧。由于民营银行的线下物理网点仍未放开,二者在业务模式上其实是相似的,相同的业务模式面对的自然也是相似的客群,在产品设计、运营等方面也存在很高的相似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