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新世 |
中新世(英語:Miocene,符號:MI)為地質年代新近紀的第一個時期,開始於2300萬年前到533萬年前,介於漸新世(Oligocene)與上新世(Pliocene)之間。中新世是由查理斯·萊爾所命名的。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μείων(meiōn,英語意為「less」)和καινός(kainos,英語意為「new」)在英語中的意思是「less recent」,即「距離現在還早」因為這時的現代無脊椎動物比上新世少18%。
簡介
中新世(Miocene Epoch;距今約2330萬年~距今約530萬年)第三紀的第四個世紀。中新世形成的地層稱中新統,位於漸新統之上、上新統之下。中新世是英國C.萊伊爾於1833年命名的,其中軟體動物現生種的含量為18%。根據哺乳動物的狀況,早中新世是殘存的、高度特化的早第三紀分子和少量晚第三紀分子的時期;中中新世是安琪 馬動物群時期,長鼻目自非洲,安琪馬自北美遷入歐亞大陸形成全新的動物群;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為三趾馬動物群時期,三趾馬從北美遷入,草原型動物大量出現。中新世時植物界的地理分區已比較明顯。在中國可分成4個區 :華北區、華東沿海區、西藏高原區和西北區。哺乳動物的分區不明顯。中新統的底界(亦即上第三系的底界)應以阿基坦階的底界為準,它代表漸新世末海退之後的一次廣泛海侵的開始。中新統的上限應在墨西拿階與贊克爾階之間。墨西拿階代表古地中海區域一次廣泛的海退,是重要的成鹽期。地球在從漸新世衍進到中新世再到上新世的過程中進入了一連串的冰河時期。中新世的邊界並不能依靠一個單個的地理事件來劃分,而是由從更溫暖的漸新世到更冷的上新世之間的多個不同區域事件組成的。中新世的動植物已經相當程度地現代化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地位已經確立了下來,鯨、海豹和海藻也開始擴張到其他地區。中新世是喜馬拉雅山脈隆起的主要時期,這導致了亞洲季風模式的改變,同時也影響了北半球的冰川作用。
評價
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它從6400萬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隨着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一般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新近紀和有爭議的第四紀。這三個紀又可劃分為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屬古近紀),中新世、上新世(屬新近紀),更新世、全新世(屬第四紀)。在過去,古近紀和新近紀常合併為第三紀,它們因而也曾分別被叫做早第三紀和晚第三紀新生代是哺乳動物的時代。在新生代中,哺乳動物從微小簡單的原始哺乳動物發展到占據各個生態圈的巨大的動物群。在新生代內,鳥和被子植物也有很大的發展。新生代中,盤古大陸徹底分裂,地球上的各個大陸逐漸移動到今天的位置上漸新世(Oligocene)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Paleogene)的最後一個主要分期,大約開始於3400萬年前,終於2300萬年前,介於始新世(Eocene)與新近紀的中新世(Miocene)之間。比起其他比較古老的地質時期,用岩床來確認漸新世是良好的識別方式,雖然精確的起始與結束時間有些不確定。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種類增加並不明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