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Exchange Centre,CICEC)成立于1984年,是从事民间国际文化交流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接受文化部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1]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目录

组织概况

发展历史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于1984年经中央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对外文化民间团体。2014年是文化中心成立30周年。2014年10月29日,文化中心3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京隆重召开。[2]

文化中心的发展,始终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王兆国曾先后担任文化中心理事会理事长,现任文化中心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

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为文化中心成立10周年题词:“搞好对外文化交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199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接见出席庆祝文化中心成立15周年暨第三届理事大会全体人员,高度评价文化中心工作,并合影留念。30年来,江泽民、胡锦涛等13位常委、19位中央领导同志都曾拨冗参加文化中心主办的重要活动。

文化中心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指导下,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已组团出访美洲、欧洲、亚洲20多个国家,接待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组2000余批次、33000余人次,举办2000余场次演出展览、会议论坛,涉及领域涵盖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教育管理、新闻出版、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所属机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和国际文化交流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4000多种图书、3000多种音像制品。这些活动对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中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开展对外文化民间交流活动,有力服务国家对外工作。率先开展对美文化交流,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后民间国际文化交流的精彩篇章。

1984年至1988年间,邀请美国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代表团访华,受到李先念主席、李鹏副总理的接见。

文化中心广交四海朋友,大力开展民间外交,积极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与阿联酋新加坡以色列韩国等国的建交过程中,文化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文化中心积极作为,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有力传播我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理念。

1992年,中韩建交之际,邀请韩国浦项制铁代表团访华,受到朱镕基的接见。

文化中心倾力扶持、打造主流、高端文化品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国家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

2007年,举办中国西班牙文化年系列活动,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索菲娅王后出席。

2013年,合作举办中非合作圆桌会议。

文化中心紧扣时代脉搏,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影响广泛。

1992年至今,邀请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来华30多次、巡演400多场次,使之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钢琴大师,并引领了一代中国人对钢琴的热爱。

文化中心及其所属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开展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举办国外名家、不同流派的画展、艺术展,以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文化年、艺术节、音乐节活动,异彩纷呈;邀请德国奥地利俄罗斯乌克兰英国等国的交响乐、芭蕾舞、现代舞、歌剧、话剧等著名艺术团体,以及国际顶尖音乐大师来华竞演,热力不断;举办中国民族器乐、戏曲音乐会,组派中国艺术家、艺术团赴境外,倾情演出,美轮美奂。文化中心推出的近2000场文化艺术活动,流行与经典佳作迭出,华美乐章和视觉盛宴相互交融,呈现了文化艺术的精美与厚重,获得了广泛赞誉。

文化中心关注科技、经济及社会人文交流,组织开展论坛、讲座、调研等高层次、高质量学术活动,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1984年,举办“振兴中华——海外赤子心”座谈会,为我国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彭真邓颖超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文化中心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设立公益专项基金,助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文化中心所属中国国

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募集协议资助款2亿5000万人民币,设立7个专项基金。面向全国18所师范大学设立德教双馨教师和优秀师范生奖励基金,为期14年,已成为教育部师范教育最重要的资助项目;专项资助四川、贵州等西部省份2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优秀代课教师和学生,已达7000人次;资助设立5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是目前国家级藏学研究最高奖;结合师范特色,在北京师范大学搭建育人平台“瀚德学院”,专项资助、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文化中心基金会的公益活动,树立了坚守三尺讲台的典范,激励后备教师人才担当重任,为贫困学生点亮青春自信,为教育兴邦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以来,基金会设立英华基金未来基金缩略图,资助西部省份2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优秀代课教师和学生。

文化中心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文化中心,在各自理事会的领导下,结合当地资源,广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活动,为推动国际合作穿针引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国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网络。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如今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民间交流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今后将在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文化民间团体,为中外文化交流、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3]

组织宗旨

加强中国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外文化交流,为我国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服务,为世界和平、人类文明作贡献。

组织机构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全体会议。理事会由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及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经济科技、艺术体育领域的著名学者、知名人士组成。第一至三届理事会理事长由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担任。2004年,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担任。2013年,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同志担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