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川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川村位於竹山縣溢水鎮西部,距鎮政府1km,版圖面積1.8㎞²,轄4個村民小組363戶1467人,人均純收入達到7030元,境內346國道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區位獨特,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首批宜居村莊示範村,同時也是潘口水電站移民安置主戰場、谷竹高速、十巫高速公路主要過境村和竹房城鎮帶建設核心村。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2019年12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價認定溢水鎮東川村為國家森林鄉村。 [1]
中文名: 東川村
行政區類別: 湖北省十堰市
面 積: 1.8㎞²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277人
著名景點: 東川生態農業觀光園、花海四季生態觀光產業園、老篾匠竹編館
火車站: 十堰站、十堰北站、武當山西站
車牌代碼: 鄂C
東川村位於竹山縣溢水鎮西部,距鎮政府1km,版圖面積1.8㎞²,轄4個村民小組297戶1277人,305省道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區位獨特,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首批宜居村莊示範村,同時也是潘口水電站移民安置主戰場、谷竹高速公路主要過境村和竹房城鎮帶建設核心村。
近年來,在移民安置、城鎮帶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有利機遇的帶動下,在市縣幫扶工作隊的鼎力支持下,東川村緊緊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和諧新村」核心戰略,以東川現代農業示範園為依託,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水產養殖、林特苗圃等特殊產業,集體經濟和農戶收入逐年攀升;以新型社區建設為載體,大力實施房屋改造、村莊集並和基礎配套工程,人口集聚程度和生活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以環境連片整治為抓手,大力開展生態建設、量化美化工程和環衛保潔長效管理,村容村貌和村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呈現新局面。該村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紅線、統一朝向、統一標高、統一風格、統一建房「六統一」的標準建房,配套農村黨員群眾電教中心、綜治維穩便民服務室、圖書閱覽室、村級衛生室、計生服務室、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中心、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十星級農民文化廣場、人工濕地、幼兒園、綜合超市。完善水、電、路、氣、數字信息化網絡建設。完成600餘米的河道治理工程,一道美麗的水上風景線已經形成,江南水鄉韻味凸顯。
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同時,東川村將十星級創建與推進新農村建設、培育新型農民、推動科學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針對農戶聚居、產業集聚的實際特點,廣泛深入的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好公婆、好兒媳」及十大「創星模範」評選等系列創建活動。通過十星級農民文化廣場建設,使「十星精神」更加豐富、更加生動、更具表現力,為群眾塑造了精神家園,提供了陶冶情操,爭創「十星」的文化陣地;通過優化完善「十星級」評選機制和跟蹤監管機制,結合群眾實際表現開展授星和摘星,實現量化管理、動態管理、長效管理、使十星之花開遍全村,對村域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同步發展起到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中的新舉措、新進展、新成效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展示。
目錄
經濟
溢水鎮東川村率先建成高標準襪業車間,年可制襪1000萬雙,實現產值3000萬元以上。百餘名當地群眾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聚焦產業扶貧,相繼建成製衣、食用菌、金線蓮等各類扶貧車間11個,培植茶葉、中藥材合作社等各類市場主體60餘個,打造以釀酒、食品加工、特色手工藝為主的家庭作坊200餘家,實現村村有項目,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家家能致富。
交通建設
東川村,346國道、麻安高速貫穿全境,緊鄰竹山、寶豐高速出口;村內5路、6路村村通公交車已開通運營,市民去往竹山、寶豐可直接公交換乘。村內另一條高速:十巫高速,已於2017年7月30日開工,按雙向四車道標準建設,在溢水與麻安高速相交,在溢水鎮華家灣、東川設互通,分別連接346國道和麻安高速公路,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十巫高速建成後村內可直接上高速,去往十堰市區,只需要1.5小時;十巫高速公路項目的啟動,對於打通鄂西片區扶貧大通道,深化鄂、陝、渝區域互聯互通,服務十堰建設全省區域性增長極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修建十巫高速公路,不僅填補了鄂西北地區南北向高速公路空白,還有效增強了區域路網的交通轉換能力,提升高速公路網的整體效益。
新農村建設(2017-05-10數據)
竹山縣溢水鎮東川村位於集鎮以西1公里處,346國道穿村而過,是潘口水電站移民安置點、谷竹高速公路經過區和竹房城鎮帶建設核心村,也是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首批 「宜居村莊」和「市級生態村」。
近幾年來,通過農村環境整治,東川村已建成設備齊全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整齊劃一的「庸派」民居村、寬闊潔淨的東川河道、規範的社區幼兒園、設施齊全的村級衛生室、標準化的人工濕地。同時,東川村配套完成了集綠化、亮化、美化於一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村民生活質量,為全縣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起到了示範作用。
突出要件抓整治
該村緊緊圍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通過 「治、拆、建、並、宣」,開展新型社區發展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
整治環境。該村大力開展以「八清八治」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活動,對集鎮及各村垃圾、污水進行清運處理,對河道、山水溝、下水道進行全面清淤;大力實施「三改一建」工程,結合改水、改廁、改圈,在社區普及推廣沼氣,並建立沼氣服務聯繫點,為村民建設和使用沼氣提供技術指導和上門服務。
拆除亂搭亂建及違章建築。通過深入調研、合理規劃,該村通過上門動員、適度補償等方式,在規定時間內,分期分批拆除了新型社區周邊亂搭亂建及不符合規定的違章建築。
新建和改造房屋。結合移民拆遷、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庸派民居改造、平房亮化等政策,通過政府扶持、農戶自籌方式,集中在社區和公路沿線建房,同時嚴格控制紅線,統一風格,培植亮點,起到示範作用。
撤併整合自然村。對居住分散、規模偏小、地處深山高山的自然村,探索分類跨村的宅基地置換機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方式,推動自然村整合與農戶相對集中居住,促進社區上規模。
加大環境衛生宣傳力度。該村通過層層召開動員會、發倡議書、入戶宣講、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創建「美麗家園、清潔鄉村」活動的重要意義,做到家喻戶曉,把建設美麗家園轉化為廣大村民的自覺行動。
提升內涵抓「雙修」
東川村遵循「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方略,配套完善了社區河堤、循環路、人工濕地、戶用沼氣和門前綠化,組建了十星創評、紅白喜事、環境治理、公益建設、文體活動和道德講堂群眾互助組織,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養。
通過環境整治,美化了村容村貌,為東川村村民提供了優美的生活環境,為東川村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促進了東川村的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 目前,東川村村莊綠化率達60%,庭院綠化率達96%,道路溝渠綠化總里程5公里,公共綠地面積1000平方米,村域範圍內宜林荒山荒地綠化率達98%。
文化事業
為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在充分借鑑宜昌等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竹山縣農村生活垃圾成分構成、農戶處理生活垃圾習慣和現有生活垃圾分揀處理模式,進行源頭深度垃圾分揀,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為此,我縣按照試點先行、完善提高、梯次鋪開的原則,確定將溢水鎮東川村、城關鎮城西社區等10個村、社區和縣,作為全縣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首批發放分類垃圾桶10000隻,垃圾中轉箱55個,垃圾勾臂車3台。同時,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力度,懸掛垃圾分類宣傳標語60條,印製垃圾分類宣傳手冊80000冊。
教育事業
湖北省竹山縣溢水鎮東川小學坐落在305省道旁,位於溢水鎮東川村3組,學校始建於1951年,校園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學校服務於東川轄區6個村,服務面積16.9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0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21人,專任教師17人,其中本科學歷5人,專科學歷12人,學歷達標100%。一級教師5人,二級教師7人。學校現有一至六年級共六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36人。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完全小學。
學校布局合理,教學設施齊全,現有微機室、圖書閱覽室、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體育器材室、心理諮詢室、廣播室等八個用於學生學習及開展活動的功能室。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視頻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溢水鎮東川小學第七期相守計劃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