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印象 袁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定向至:
《揚州印象》是中國當代作家袁春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揚州印象
一個清朗的秋日午後,來到揚州。
到哪去?隨便走走。經文昌閣,過毓賢巷,是一處古建築群——阮公家廟及宅第。阮公,阮公,是阮元麼,印象里梁啓超的《清代學術概論》專章論述過,莫非是他?繼續向前走,看到塑像了,那是一尊平和、內斂、親切又威嚴的塑像;看到院落題額了,太傅文達阮公家廟;看到行事介紹了,乾、嘉、道三朝元老,行政處事,道德學問,都卓異不凡。我們流連良久,瞻看一番,讚嘆一番,有功當代,垂範後世,才是真正的名流先賢,才能歷千萬祀,共三光而永光。
誰都不知道前面有什麼,我們繼續穿行。
一
小巷盡頭是一條河,南北走向,水面不寬,在十米之內。河水清清亮亮,緩緩南流。叫「小虹橋」,一位朋友大聲說出來。河邊有位婆婆聽到了,笑着說,這橋可不小,「老」着呢。說這話時,一臉的滿意與驕傲。岸邊人家臨河而居,門前一兩米寬的青石路,最宜步行,騎騎自行車、電瓶車也成,再高級的轎車,也不能得到自由通行的權利,尾氣瀰漫不到這裡。有一戶人家門前搭着瓜架,老吊瓜悠哉悠哉掛着,不小心就會碰着你。一隻竹節貓眯着眼躺在路心,朋友用腳踝挨挨它,不動;彎下腰用手摸摸,它站起來,咪咪叫幾聲,跟着走幾步,又轉回去,繼續午睡。隔一兩百米,就是一座拱橋。新橋,小東門橋——午後的陽光,暖暖的照着沿河人家,照着河沿的垂柳、古槐、銀杏,照着清清亮亮流淌着的河水。有幾樹金黃,更多的還是綠色。「秋盡江南草未凋」,此時此地,你不須辨析就可以認定,杜牧的這句詩寫的不是草木凋零的蕭瑟的江南,而是溫潤有生機的青山隱隱、綠水悠悠的江南。
小秦淮,我們細打量着這條城建2500年古揚州留下的唯一的內城河,除了澄澈清明,還如何形容它呢;兩岸人的生活,清清淨淨,今天如此,自河流開鑿之日起就如此,除了儘快走開,我們何必打擾他們呢。
此時,距此不遠的另一座城市,秦淮河也在流淌,沒有了脂粉氣,河上游舫競發,岸邊人頭攢動,更多的是汗味和銅臭。有人擇繁華世界安家,有人選清淨之地定居。家,所以是家,因為能給人安穩和踏實,不知你要如何選擇。在我看,揚州人謙說的小秦淮,不小。
二
第二個晚上,我們決定再游賞一處能表示自己來過揚州的所在。城建規劃者所以讓文昌閣處在揚州城東西、南北兩條主幹道的凝結點上,也許正有古城揚州,文化昌明的用意。
我們由文昌閣向北,這一條大道很寬,單從寬度而言,國內一定有超過它的。但從給人們留下的空間而言,國內應該唯此一條。路東側,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間是七八米寬的休閒綠化帶,鋪小路,設池沼,立假山,築亭榭,置椅凳,植花木。一座引人嚮往的城市一定有讓人沉靜的所在,但我們想不到在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大街上,揚州人能享有這麼大的從容安閒,不受促迫,不受擠壓的空間,這該是多大的幸運。把更大的空間留給人,這是對人的尊重;把適當的時間留給自己,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過四望亭後,有一處標識,距瘦西湖2000米。算一算,十幾二十分鐘可到,我們決定去看看這瘦西湖為什麼要比西湖瘦。
河流從來不阻斷道路,是人要折彎。我和一樣對「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揚州滿懷憧憬的徐兄折往瘦西湖方向。月光是淡淡的,樹影模模胡胡;路燈淡淡的,人影隱隱約約。我至今還不知道我走過的那條路的名字,可以輕輕鬆鬆走着,可以從從容容走着,疾行,因為有期待;慢步,因為心悠然。所以,把那些知名與不知名的路都叫「揚州路」好了。杜牧說「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秋夜秋風裡行走,仍然是千年前這位江南才子的感覺,揚州真好。
過橋,鹽阜西路與柳湖路交匯,直角頂點就是瘦西湖。景區已經關門,我們就在門東湖上的小亭里停留一會,四處望望。北,是波光粼粼的湖水,以「瘦」定名大概是這湖與水光瀲灩、山色空濛的西湖比,格局小得多,氣象單薄得多。一隻船正由遠而近,向我們這邊駛過來,船上的燈光閃閃爍爍,漸漸明亮。是客船,還是游舫,無須知道。南,是一座橋。霓虹燈下,光影結聚,那真是天上虹,橫跨湖上,流連不知天在水,我,無論用嘴,還是用筆,都不能述說盡它的美。回想小秦淮上的小虹橋,我自以為是地猜想它的名字,事實上這橋也的確叫「虹橋」。湖西,是大門緊閉的景區,樹色、道路、燈光、亭榭,都在陰翳里,二十四橋及橋上的玉人,還沉睡在心底、沉澱在古詩詞的意境和我的夢境,給將來的重來,留下一個充分的理由。
是啊,將來,如果重來,我把季節定在春天,會不會是如下這番情形呢: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或許,重遊的情境,更美。
三
路上的人,不會完全知道前面有怎樣的風景,就像這個夜晚,我和徐兄誤走誤撞,竟然在虹橋廣場欣賞到這一場沒有明星卻格外動人的音樂會一樣。
鹽阜西路北,淮海路西,瘦西湖、蜀岡、虹橋廣場自西向東並列。晚7點半,到虹橋廣場。廣場不大,西、北兩面是供人休閒的場所。揚州實在稱得上善借鑑、會學習的城市,這裡,古典的痕跡,現代的元素交融,如果需要,你能輕鬆地找到星巴克,也能並不太難就走進紫藤廬。虹橋廣場就是典例:晚8點,廣場中心的噴泉邊熱鬧起來,那噴泉時而緩緩噴灑,時而直射高空,白亮亮的燈光,白亮亮的水光,明明淨淨的天上月,明明淨淨的孩子們的眼睛,還有和樂沉靜的我們這些成年人。這水,把廣場洗淨了,把夜空和月亮洗淨了,把人心洗淨了。
和水聲、歡笑聲交融的是音樂和歌聲。最切合此時情境也恰在此時此地響起的是《煙花三月》,歌聲歡快明麗,在童麗唱到「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時,我恍然明白,揚州不瘦,瘦西湖不瘦,說瘦,那是一種精緻、從容、沉靜、謙遜之美;一個人、一座城,能自量其小、其瘦,需要何等廣博、闊大的胸懷!
四
二十四日早上,公幹之前,再次匆匆拜訪瘦西湖。沒去問新北門橋下流淌的是不是小秦淮,沒去問琵琶島因何得名,沒去問拂柳亭是誰修建,在虹橋上站一會,在湖邊亭上望一望,在蜀岡走一遭。
風景,從來只是個人眼中、心底的風景,要是詢問別人景致如何,既是對自己眼睛、心智的不信任,也決不會得到答案。
煙花三月下揚州,我期待着再一次從從容容地走近揚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