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司馬談 (分類 歷史學家)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首赴泰山舉行封禪典禮,當時漢武帝禁止儒師進注公祭而是以術士進注公祭,故此談因此積怨而終。 其父司馬喜為五大夫,其子為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據《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說,司馬談一直想效法孔子寫作《春秋》的精神,寫一部體系完整的史書,可惜他只作了一些準備的工作,便病逝於洛陽,臨死之
    1 KB (244 個字) - 2020年5月7日 (四) 05:34
  •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選郎 。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高祖父宋紳徙居開封府雍丘縣 ,遂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 。是北宋官員、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詞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與兄長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范鎮為其撰神道碑。
    4 KB (667 個字) - 2021年5月20日 (四) 07:07
  • 楊守敬 (分類 歷史學家)
    楊守敬 (1839年 - 1915年) 享年76歲,出生於中國湖北,宜昌市,宜都市。學識廣博,多才多藝,清末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及書法藏書家。 楊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譜名開科,字雲朋,號心物;榜名愷,後改名守敬,字鵬雲,號惺吾(又作星吾),晚年別名鄰蘇老人。多
    5 KB (1,001 個字) - 2023年4月27日 (四) 00:26
  • 家且不實行丞相制,以及兩朝中有492年以北京為首都、並居於同一宮殿紫禁城等因素,史學家常把「明清」並稱。例如錢仲聯教授提出的明清八大家,就是用八位散文家代表該兩朝的文學輝煌,入選作家中明朝三位,清朝五位。 另外,史學家有時亦將首都同為北京(時稱大都)的元朝也包括進來,合稱元明清,而元大都亦位於北京城附近。
    4 KB (1,118 個字) - 2020年3月28日 (六) 07:43
  • 羅爾綱 (分類 歷史學家)
    羅爾綱(1901年01月29日~1997年05月25日),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人。著名歷史學家,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訓詁學家,晚清兵志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級研究員。 羅爾綱1930年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中文系,畢業後隨校長胡適學習考據學。1932年,由辨偽考信而開始研究太平天國史。
    2 KB (430 個字) - 2020年4月25日 (六) 15:59
  • 魏氏春秋是東晉史學家孫盛撰寫的書籍,二十卷,一部編年體 史書。記述的是三國曹魏政權之事。 中文名稱 魏氏春秋 作者 孫盛 原書二十卷,現已佚失。現在我們能見到的部分佚文,分別留存在《弘明集》、《廣弘明集》、《全晉文》、《三國志》裴松之注和《世說新語》等書中。 《魏氏春秋》是東晉史學家孫盛撰寫的書籍,二十卷。記述的是三國曹魏政權之事。
    2 KB (193 個字) - 2023年7月9日 (日) 18:14
  • 捕風捉影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bǔ fēng zhuō yǐng,意思是想抓住風和影子,比喻說話或做事用似是而非的跡象做根據。出自二十四史之一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漢書·郊祀志》。 《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西漢最後一位皇帝漢成帝即位後
    3 KB (597 個字) - 2020年2月15日 (六) 10:28
  • 裴松之 (分類 歷史學家)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後移居江南。東晉史學家,博覽墳籍,立身簡素,累官太中大夫。奉敕注陳壽《三國志》,網羅繁富。又著《文論》、《晉紀》等。裴松之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錄大夫,父裴珪曾任正員外郎。裴松之從小喜愛讀書,8歲時已熟知《論語》、《詩經
    4 KB (960 個字) - 2021年6月14日 (一) 23:30
  • 」邵雍笑笑說道:「你這個人,真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北宋名臣,當時着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 司馬光從小便喜歡學習,看過很多書,並且特別喜歡讀史書。那時他就立下宏偉志向,長大後要成為一個歷史學家,向人們傳播歷史經驗。 司馬光小時候在私塾里上學的時候,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
    4 KB (903 個字) - 2020年2月11日 (二) 20:06
  • 修昔底德 (分類 歷史學家)
    判的態度,為後世的歷史學家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修昔底德用懷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前輩們,對紀事家們的作品和希羅多德的著作都進行過批評。他主張歷史學不應該取悅流俗,而應該以敘述歷史的真實為最高目標。他認為:要使自己的敘述與歷史事實相符,要使一部歷史著作成為不朽的傳世之作,歷史學家首先必須完全拋棄歷史著
    13 KB (3,396 個字) - 2020年5月13日 (三) 05:24
  • 杜正勝 (分類 歷史學家)
    杜正勝(1944年6月10日-),臺灣高雄永安人,歷史學者,專長在中國上古史、中國古代社會史學者,專研古代社會史、文化史、醫療史等。1992年7月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小學教師,臺灣東吳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陳水扁執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等職。 1966年於臺灣省立
    3 KB (931 個字) - 2019年8月20日 (二) 09:14
  • 錢大昕 (分類 歷史學家)
    錢大昕(1728年-1804年),字曉徵,一字辛楣,號竹汀,江蘇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區)人,清代史學家,語言學家。 幼時為神童,周歲能認字,三歲誦匾聯,五歲受經書,十歲學八股文。十五歲應童子試,為內閣學士劉藻所賞識,謂「吾視學一載,所得惟王生鳴盛、錢生大昕兩人耳」。王艮齋閱其課義,詫為「此天下才
    7 KB (1,594 個字) - 2022年8月17日 (三) 22:44
  • 蕭子云 (分類 歷史學家)
    蕭子云(487年-549年),字景喬,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西北)人。 南梁史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齊高帝孫,蕭嶷第九子,蕭子範、蕭子顯弟。 南齊建武四年(497),蕭子云受封新浦縣侯。南梁天監初年,降爵為縣子。蕭子云從小勤奮學習,文採過人。30歲任秘書郎,後遷太子舍人,著《東宮新記》。累遷北中郎
    2 KB (402 個字) - 2022年10月21日 (五) 22:12
  • 近代時期,歷史著作與敘事文常常是混同的。為了使文章通順,作者可以寫入一些虛構的東西,只要基於常識即可。為了教育的意圖,歷史學家可以編造交談的內容。另一方面,長篇小說可以描述關於一個地點或一段時期的社會、政治和個人的現實情形,其細節的清晰性是歷史學家所無法達到的。 歷史與小說的分野可以用審美層面來劃定:小說應該顯示出文學和藝術的特點。
    4 KB (1,090 個字) - 2020年2月23日 (日) 20:24
  • 《北齊書》,唐朝史學家李百藥撰,原名《齊書》,因宋朝時為區別於蕭子顯《南齊書》與南齊歷史區別而更名,屬紀傳體斷代史,共50卷,紀8卷,列傳42卷,記載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東魏立國、北齊取代東魏,下迄北齊亡國,前後約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記北齊歷史為主。同時期成書還有《梁書》、《陳書》、《周書》、《隋書》。
    4 KB (755 個字) - 2020年3月12日 (四) 04:00
  • 柳詒徵 (分類 歷史學家) (章節 史學家)
    柳詒徵(1880年2月5日-1956年2月3日),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江蘇鎮江丹徒人。 柳詒徵,字翼謀,逢原子。光緒五年己卯十二月廿五日(西元1880年2月5日)卯時生,邑增生,宣
    19 KB (4,969 個字) - 2020年5月11日 (一) 20:05
  • 華崗 (分類 歷史學家)
    7日),中國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人,又名延年、少峰,字西園,曾用名劉少陵、林少侯、潘鴻文,筆名林石父(一作林石夫)、華石修、曉風等,中國現代哲學家、史學家、教育學家。192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撰寫了《共產黨宣言》中譯本,長期從事宣傳和統戰工作。1932年-1937年,華崗被國民黨政府關押,後多方努
    4 KB (944 個字) - 2020年5月20日 (三) 06:30
  • 劉敞 (分類 歷史學家)
    劉敞(1019年 — 1068年)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荻斜(今屬江西樟樹),慶曆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後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 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
    21 KB (5,202 個字) - 2022年11月19日 (六) 00:29
  • 《甘泉》出自明代王世貞的作品。王世貞,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移》、《藝苑卮言》奠定王世貞卓越的文學地位。他在這些作品中表現出了自己駕馭不同體裁作品的才能,足以成為後世的典範 。 甘泉 王世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於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
    2 KB (452 個字) - 2022年5月1日 (日) 20:49
  • 《武林》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律詩。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着
    3 KB (719 個字) - 2022年4月26日 (二) 11:32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