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梁實秋
,'''梁實秋'''({{bd|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catIdx=L梁}})([[光緒]]二十八年臘八節──[[民國紀年|民國]]七十六年),名'''治华''',字'''实秋''',号'''均默''',[[以字行]]。另有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譯家,華人世界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市]][[餘杭区]]),出生于[[京师]]。
== 生平 ==
[[File:Hu Shih and Liang Shih-chiu 2.jpg|thumb|200px|[[胡适]](右)与梁实秋(左)在中央研究院]]
1915年夏,考入[[清华学校]]留美預備班(即今[[清華大學]]之前身),在校期间,与好友[[闻一多]]合作发表了《冬夜草儿评论》一书,得到远在日本的[[郭沫若]]来信称赞,与[[创造社]]结下了短暂的友谊。[[五四运动]]爆发后,梁实秋是学校运动积极分子,但因其与[[章宗祥]]之子同寝室,看到室友受牵连并在不久后害病死去,使其开始反思群众运动的弊端。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的[[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学习。
1924年夏,从科泉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途中在芝加哥与[[闻一多]]、[[罗隆基]]、[[何浩若]]、[[吴景超]]、时昭瀛等共同发起了国家主义团体“大江会”。梁实秋在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受到[[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獲哈佛大學英文系哲學博士學位。
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北京師範大學]];
1927年,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
1927年到1936年间,和[[鲁迅]]展开论战,包括“文学的阶级论与人性论”、“第三种人”、“硬译”等多个话题。梁实秋坚持将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否认文学有阶级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鲁迅翻译的苏俄“文艺政策”。被鲁迅批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 生平 ==
[[File:Hu Shih and Liang Shih-chiu 2.jpg|thumb|200px|[[胡适]](右)与梁实秋(左)在中央研究院]]
1915年夏,考入[[清华学校]]留美預備班(即今[[清華大學]]之前身),在校期间,与好友[[闻一多]]合作发表了《冬夜草儿评论》一书,得到远在日本的[[郭沫若]]来信称赞,与[[创造社]]结下了短暂的友谊。[[五四运动]]爆发后,梁实秋是学校运动积极分子,但因其与[[章宗祥]]之子同寝室,看到室友受牵连并在不久后害病死去,使其开始反思群众运动的弊端。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的[[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学习。
1924年夏,从科泉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途中在芝加哥与[[闻一多]]、[[罗隆基]]、[[何浩若]]、[[吴景超]]、时昭瀛等共同发起了国家主义团体“大江会”。梁实秋在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受到[[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獲哈佛大學英文系哲學博士學位。
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北京師範大學]];
1927年,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
1927年到1936年间,和[[鲁迅]]展开论战,包括“文学的阶级论与人性论”、“第三种人”、“硬译”等多个话题。梁实秋坚持将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否认文学有阶级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鲁迅翻译的苏俄“文艺政策”。被鲁迅批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