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870
次編輯
變更
水稻
,创建页面,内容为“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学名:Oryza sativa L.)。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学名:Oryza sativa L.)。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机食品。
==物种介绍==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
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毫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粒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厘米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是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厘米。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
==原产中国==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利用价值===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尤其印度 、泰国大米】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毫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
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生长环境==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稻谷构造==
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着。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飘走,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外观上则会看到绿色的稻谷上有细毛,称为稻芒。
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程。稻的种子伸出幼芽的时间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三期稻。农人选稻种时,多会将其泡在水中,轻而浮起的稻种会被淘汰,剩下来的就会培育成稻苗。
==分布范围==
===全球===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将近5千万公顷,总产量为1亿5千万吨。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万吨以上。
===中国===
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
==繁殖方法==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水稻比较依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干燥、筛选: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筛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施肥要点===
民谚说:“秧好一半禾”,这说明水稻秧苗健壮是增产的基础,另一半禾是指秧苗移栽后的管理。水稻秧苗在本田的生长期比秧苗长的多,早。中、晚稻都在100天以上。此期水稻要经过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到成熟期几个时期。这段时间水稻营养的及时供应更为重要。
一般本田施肥按水稻的生育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是指从移栽至分孽终止,也就是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时以促进有效分粟和争取多穗为目标;中期是指水稻生育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花粉形成时期),此时以壮秆攻大穗为目标,但施肥不能过多;后期是指水稻进人抽穗到成熟的时期,此时以攻粒多、粒饱为主,既要保住不脱肥,又不能贪青晚熟。
以上水稻三个时期的施肥方法,实际上是指施肥的原则、理论和目标,真正实践起来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水稻品种来确定施肥量的多少,也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具体说就是看土壤是肥还是瘦,土壤质地是沙还是勃。如果土壤又肥又沙,则施肥量要减少,土质是勃而瘦,施肥量就要加大,这就叫看土施肥。此外,还要注意看苗施肥,苗壮少施,苗瘦多施,这就是下面施肥量中,为什么要有一个幅度的缘故。
现将水稻本田的肥料施用量分绍如下:第一是底肥,也叫基肥,包括有机肥和各种化肥。有机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2000~3000千克,化肥用量为硫酸铵30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以上这些肥料均在耙田前一次施入,耙田后可使肥、土、水相融,以减少肥料流失。第二是追肥,追肥以氮素化肥为主,如果总的追肥量每667平方米不超过30千克硫酸铵,其大致的肥料分配如下:①面肥。插秧前耙田时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3~5千克。②分蘖肥。插秧后10~15天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5~10千克。③穗肥。在拔节初期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8~10千克。④粒肥。抽穗前7天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3~5千克。
==生育类型==
水稻的生育类型是指水稻分蘖终止期(拔节期)与稻穗开始分化时期之间不同起讫关系水稻开始穗分化与拔节的关系分为三种
重叠型:穗分化先于拔节,即分蘖尚未终止穗开始分化,分蘖期与长穗有部分重叠。作为三熟制栽培的双季稻或早熟的中稻属次类型。
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基本同时进行,也就是分蘖终止期便开始穗分化,即分蘖期与长穗期相衔接。地上部有5个伸长节的中熟品种,生产止促控结合。多是迟熟的中稻和早熟晚稻。
分离型:拔节先于穗分化,分蘖终止后10~15天开始穗分化,即分蘖期和长穗期相分离。地上部有6个或6个以上的伸长节属于该类型。由于它营养生偏长,所以在栽培上当控制前期生长,确保安全成熟。大多迟熟的晚稻属次类型。
==栽培技术==
水稻三大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其它重要病害有稻曲病、恶苗病、霜霉病等。病害流行暴发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感病品种比重增大,病菌生理小种增多,耕作栽培制度变化等向着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危害的方向发展。
1.防治对象要明确
针对田间病虫害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农药进行混配时,其农药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别是穗颈瘟防治,三环唑有2种剂型,切不得搞错。
2.不要随意加大农药的用量
盲目加大药剂用量,则加大了病虫防治的成本,又易使作物发生药害。另外农药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防止农药间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夏秋时节雷雨天多,在农药中添加助剂既可以增进药液的效果,又可延缓雨水的冲刷,较好地保证了防效。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上为害。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三是科学用水,防止深水漫灌,保持田间干燥,连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水;四是应用药剂防治,在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50~75千克喷雾,7~10天后根据天气情况再喷药一次。
外源性害虫即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如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纵卷叶螟、粘虫等。本世纪迁飞性稻飞虱发生相对偏轻,但不能麻痹,加强监控,防止回升;稻纵卷叶螟持续猖獗,特别是第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大发生,对粳稻穗期造成严重为害。内源性害虫即本地虫源、本地繁殖、本地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灰飞虱、稻蓟马等。本世纪螟虫兴风作浪,灰飞虱小虫闹大灾。
灰飞虱暴发因素有8个:
⑴粳稻面积扩增,感虫感病品种覆盖面积大,带毒虫增加。
⑵少免耕、麦套稻、稻套稻有利于灰飞虱增殖。
⑶麦田杂草防治放松,三边(田边、沟边、路边)杂草较少有人问津。
⑷秋季代数量猛增,越冬基数增加。
⑸全球气候变暖,暖冬频率增加。
⑹对路农药不多,农药质量不高,施药技术不佳。
⑺吡虫啉防效降低,可能已发生抗药性。
⑻治螟用药频率高,有机磷农药为主,农田天敌减少。
防治策略: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抗虫品种为先导,实施以防治灰飞虱为中心的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农业防治具体措施是:大力推广旋耕、深耕,压缩麦套稻、稻套麦;适当调整水稻品种布局;淘汰感病品种,选育与推广抗虫抗病品种,强化春后对麦田杂草清除措施(特别是禾本科杂草),力求做到面面光。秧田选择远离虫源田,建立无毒秧田。适度推迟水稻播期,推广抛秧、机插秧等栽培方式。
本世纪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代数和迁入数量增加。第4代(8月下旬~9月上中旬)本地虫源滞留本地,水稻正处穗期,功能叶受害,产量损失大。
不迁出的原因是:
⑴栽培制度变革,营养条件有利于第4代激增。粳稻叶片营养条件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⑵秋季持续高温,有利于增加第4代滞留量。稻纵卷叶螟是喜温喜湿性昆虫,温度是影响发育与繁殖的主要关键因素,25~28℃为最适温度。
⑶无节制施用高毒农药影响了生物多样化,天敌作用降低。
控制稻纵卷叶螟最有效的天敌是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赤扁胶小蜂、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这些天敌对农药很敏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策略是:治前压后,压3控4;治早治小,重点打2龄高峰。农药品种有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乙酰甲胺磷、杀虫单、三唑磷、Bt复配剂等。原则是狠、准。防治指标是:分蘖100~120头/百穴,穗期60~80头/百穴。
==经济价值==
===营养价值===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
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巴西、韩国、菲律宾和美国。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世界上所产稻米的95%为人类所食用。
==种植划分==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
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
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
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
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
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华南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 ℃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 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 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 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5800~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籼稻180 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
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
===华中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西省南部,河南信阳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西南水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 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华北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东北单季稻===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
===西北干燥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
==稻谷加工==
在很多时候,稻的种类与米的种类是一致时,习惯称“某某米”,而非“某某稻”。例如称“印度香米”,而少称“印度香稻”。但也有些时候,米和稻不能混为一谈,原因是同一种稻,可能精制出不同的米。例如台湾日据时期的在来米,原本是籼稻同为一谈。蓬莱米,则是粳稻的代名词。但时至今日,在来米与蓬来米又各自发展出相当多品种,有些学者遂建议不能再混为一谈,应在最基该品种时,使用籼、粳的称呼较为妥当。
糙米:稻谷去除稻壳后之稻米,保留了八成的产物比例。营养价值较胚芽米和白米较高,但浸水和煮食时间也较长。
胚芽米:糙米加工后去除糠层保留胚及胚乳,保留了七成半的产物比例,是糙米和白米的中间产物。
白米:(即我们平时食用的白米或大米)糙米经继续加工,碾去皮层和胚(即细糠),基本上只剩下胚乳,保留了七成的产物比例。市场上最主要的类别。
预熟米(改造米):将食米经浸润、蒸煮、干燥等处理。
营养强化米:食米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
速食米:食米经加工处理,可以开水浸泡或经短时间煮沸,即可食用。
有机米:水稻栽种过程中,不施用化学合成农药及化学肥料,采有机式(以天然萃取物或浸泡汁液防治病虫害、施用有机肥料等)管理,种植生产的稻米,经加工所得的食米。
免淘洗米:是一种清洁干净、晶莹整齐、符合卫生要求,不必淘洗就可以直接蒸煮食用的大米。
蒸谷米:经清理、浸泡、蒸煮、烘干等水热处理后,再按常规碾米方法加工的大米。
米饭
稻变成米之后的烹调方式相当多种,但基本上可依煮出来后的含水量来分类,最简单的有以下两种:
饭:一杯米加一杯半到一杯的水,煮出来的米适当的膨胀,里面全熟,且整锅不留水份,就是饭。
粥:一杯米加三杯水,煮出来的米软烂,边缘模糊,膨胀的比原来大三四倍,且整锅还有相当多的水份,就是粥。
米饭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其料理方法五花八门。以下是其中一些最主要的例子:
泡饭:饭煮好后加水。看起来有些像粥,但米没有膨胀的那么大。
炒饭:把煮好的饭和蛋、蔬菜、肉、海鲜等食材一块翻炒,可说是国际化的米料理,几乎世界各地的华人餐馆都有卖炒饭,在中国最着名的有扬州炒饭。
烩饭:干饭煮好以后,淋上以太白粉勾芡的酱汁。如牛肉烩饭、猪肉烩饭或鸡肉烩饭;淋上咖哩酱汁的就叫做咖哩烩饭。
手抓饭: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常用胡萝卜、葱头和羊肉加米和水一起焖饭,熟后淋上羊油翻炒食用,就叫做手抓饭。
盖浇饭:中国南方常在米饭上浇上菜和菜汁一起食用,称作盖浇饭。
寿司:是日本家常食物,源自中国的饭团,其特色是一口一件。用醋调味的饭、海苔将生鱼片或清淡的食材卷起后切块或是放上手指长度的饭团上,由于日本是岛国,亦多以生鱼片为配搭。亦有手卷的作法。
饭团:在中国、日本、台湾等地区普遍的方便食品,以饭包裹食材成团状,馅料千变万化。由于便于制作,亦流行作便当。
粢饭(或称粢饭团):中国江南地区早餐食品,亦流行于香港,由饭团演变而成,以糯米为主,亦有掺其他米。通常会夹上油条、肉松和榨菜,亦有以酱瓜或砂糖等作馅料,一般食用时还配上豆浆一杯。参看“粢饭团”
粢饭糕:油炸食品,将米饭煮熟,再压至方状冷却然后油炸而成。看“上海早晨-粢饭糕,白粥,酱瓜炒毛豆”
蒸饭:把米饭以蒸的方式煮熟。
盅头饭:蒸饭的一种,也是中国广东点心的一种,以炖盅把饭和配菜放在一起蒸。
稀饭:与粥相似,质感届乎饭与粥之间。
焗饭:常见于香港,在饭面铺上芡汁(部分会加上芝士)焗制而成。
煲仔饭:起源于中国广东,正宗的煲仔饭是用生米,用小瓦煲煮至收水时,加入腌好的肉类,腊味等等,再慢火焖熟,再撒香葱,秘制酱汁,要有香脆的饭焦。
米汉堡:一说源自日本的摩斯汉堡快餐集团,是以白米压制成的饼皮取代传统的面包来制作汉堡。
御饭团:原为日式点心,但因连锁便利商店企业将其大量生量化而闻名,是以模仿三明治外形而推出的小型饭团。
===条类米制品===
一般由米磨成粉再加工制作而成面条或面线的形状。部分于制作过程已煮熟,所以煮食时以滚水烫熟即可食用。
米粉:历史悠久,可追索至魏晋南北朝的食品。当时中国南方盛产稻米,而米粉因携带、食用方便而流行,有汤米粉及炒米粉等吃法。
米线:与米粉相似,但作法不同。以中国云南的过桥米线为源,亦最为着名。
饵丝:中国云南食品,没有米线的滑溜。一般滇西和滇西北人比较爱好吃饵丝,而滇东滇中一带比较喜欢米线。着名的饵丝是腾冲饵丝。
金边粉:金边是柬埔寨首都的名称,现时金边粉也成为越南菜和泰国菜的一部分。
檬粉:檬粉形状与中国的米线相似,但在越南语中是河粉的意思。以捞檬粉较为着名。
酹粉(俗写作濑粉):中国广东地区的食品,经常伴与叉烧和烧鸭等烧味,如:叉烧濑。
河粉(或称沙河粉):源自中国广州沙河,最着名的为干炒牛河及生牛肉沙河粉。河粉亦在东南亚相当普遍。
粿条(又称粄条或粿仔条):泰国米制品,与河粉相似。
加工类米制品
锅巴:煮饭时锅底微焦,全干的部分。
米香(华南地区称米通):不加水,只用高温使米膨胀。一般以混合糖的制法为主,亦有朱古力、花生味等口味。
爆米花:高温、高压使米粒膨胀成熟,形成较大的粒状食品。
米花糖:与米通相似。一般以棒状或条状售卖。
米糕:
米饼:包括雪米饼、香米饼、仙贝及婴儿吃的牙饼等。
米果:日式米饼。把剩下的米,搓成块状拿去炸,之后加上海苔粉。
萝卜糕:中国南方的菜色。将萝卜切丝后混入米浆蒸制成的料理。
其他:碗糕(或称碗粿)、米苔目、麻糬、竹笋包、猪血糕(又称为米血或米血糕)、发糕、芋粿、红龟粿、草仔粿
汤圆(中国南方称汤圆或汤团,北方多称元宵):是一种中国节日的食物,一般在元宵节前后入汤或糖水里拌吃。汤圆煮后汤比较清,元宵煮后汤比较浓,因此喝汤如同喝糯米面粥。
糍粑(朝鲜、韩国称打糕,日本称镜饼):以煮熟的糯米饭入石臼以木棒捶打而成,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
糯米鸡及珍珠鸡:一种中国广东点心,糯米鸡由于份量较多较易饱滞。因此,广东酒楼推出材料相同,体积却只有几分之一的珍珠鸡。
粽子:中国端午节传统的食品,相传粽子的发明与古代中国诗人屈原投江有关。粽子使用箬竹叶或芦苇叶包裹糯米或黄米和其他辅料如枣、豆沙、火腿等,隔水煮熟而成。
筒仔米糕:台湾各地的糯米类小吃,与油饭类似,但却是在竹筒或铁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浓郁。
年糕:中国各地均有不同口气的咸甜口味年糕,以糯米粉制成。(所谓日本年糕和朝鲜年糕,实际上是打糕)
糯米肠(又称米肠):一种结合香肠和糯米的小吃,将调味后的糯米塞入洗净后的猪大肠,成为携带方便的糯米肠。
黑糯米食品:黑糯米又称紫米,常被用于冷热甜品中,而其营养价值也较高。往往被作在八宝粥内,或者与其他红黑色营养食品(如:红枣,赤豆等)煮在一起。
酒酿(又称醪糟):用糯米饭加入酒药(由米和食用真菌制成)发酵而成。另一普遍吃法是加入汤圆成“酒酿汤圆”(又称酒酿丸子)。
糯米糍:用糯米粉团,通常会包入豆沙或莲蓉的馅料。
糖不甩:用糯米粉团,沾上糖浆、花生碎和芝麻。
其他:糯米糕、糯米卷。
米布丁
一般是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配制内容不同,但主要是甜味道的米粥,中国的八宝粥就是其中一种;有些国家甚至放入果仁,橘皮,桂皮,牛奶等等;有些米布丁是咸味道的。
===饮料===
亚洲:用米做的饮料有相当多种:将米炒制后做成的米茶和糙米茶相当有名,而当中米酒可能最为大众所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产的三花酒、浙江省出产的加饭酒、黄酒、女儿红、四川甜米酒都是用稻米酿制的,部分酒类亦有以糯米酿成的。米酒也是台湾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甚至还曾引起米酒抢购潮。此外,属日本米酒类的清酒,其国际知名度也相当高。米浆则是一种冷热皆可的饮料,制法与豆浆相似,一般是将米浸泡5、6个小时,将米炒过与芝麻等再加水及糖煮沸而成,米浆也是河粉、肠粉等的制作程序之一。此外,有些啤酒的副原料中也有米。
欧美:流行一种用米作原料的酸奶。
===额外功能===
稻米经加工后也可像面包糠一样作为油炸粉之用,而将一团饭粒放进冰箱后可拿来吸掉热油中的油渣。除了食用方面的功能外,也对果物有催熟作用,将生果放在米缸中可以令其更快熟透。米对美容也有许多帮助,稻米糊就是一种保养品,而稻米磨成的粉末则可制成蜜粉,均对滋润和护肤有美容功效。煮熟的米具有很大的黏性因此也曾被用作浆糊。
===稻的副产品===
稻糠:尽管种稻是为了要吃米,但在历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还有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经济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层,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视做一种美白圣品。此外,米糠也能腌菜,甚至单独成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据科学家研究,米糠的营养价值也相当高,除含有稻米中64%的营养,还含有90%以上人体需要的营养。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营养素都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有许多保健食品,生活用品中都强调它们有新鲜米糠的成份。
与米糠类似的还有稻糠,也就是稻谷的壳,它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也被运用做建筑材料,许多亚洲乡下的传统泥屋,如中国客家村落中的圆形土楼,材料中就有稻糠。现代社会中,稻糠也被试用在水泥混合材上,或是用来生产植酸钙、肌醇。
稻草:稻草也是一个相当有特色的经济副产品,用途相当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编成的草绳、草鞋与蓑衣,是许多农人的必备品。早期也有许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顶。利用稻草编织出的工艺产品,也相当常见,如草席,草帽等。在稻田中最常见的还有戴着帽子,用来吓阻鸟群的稻草人,是早期农村相当常见的景观。
然而今日由于机械化器具引进,牲畜减少,塑胶生活用品也处处皆是,因此稻草的用处急遽减少。许多农民收割之后,会在田中以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大量稻草,但同时制造空气污染。但最佳的方式是就地掩埋稻草,除不会制造空气污染外,尚可加强土壤的养份。据台湾农业改良会研究,在排水良好的稻田中,就地掩埋稻草,能对第一期作水稻增产10%;排水不良的田中,每年都掩埋稻草的话,第四年以后,就可增产约5~8%;研究资料也显示,三年中每年都掩埋稻草,会让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自2.1%增加至2.7%,同时田中的磷、钾、钙、铁、硅含量也都会增加。
==稻谷储存==
控制水分:水分过大,容易发热霉变,不耐储存,因此稻谷的安全水分是安全储藏的根本,入库前应经过自然干燥,水分达到安全标准(14%以下),若入库原始水分大,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清除杂质:水稻中通常含有稗子、杂草、穗梗、叶片、糠灰等杂质以及瘪粒,这些物质有机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载菌多、呼吸强度大、极不稳定,而糠灰等杂质又使粮堆孔隙度减少,湿热积集堆内不易撒去,这些都是储藏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入库前必须把杂质含量降低到0.5%以下,可以大大提高储藏稳定性。
适时通风 : 新水稻往往呼吸旺盛,粮温较高或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特别是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霉,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 : 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以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度夏。
==新型水稻==
2018年8月24日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发现一种新型水稻种质“小薇”,可以像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一样,在实验室内大规模种植和筛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上。
==参考文献==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机食品。
==物种介绍==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
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毫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粒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厘米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是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厘米。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
==原产中国==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利用价值===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尤其印度 、泰国大米】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毫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
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生长环境==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稻谷构造==
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着。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飘走,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外观上则会看到绿色的稻谷上有细毛,称为稻芒。
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程。稻的种子伸出幼芽的时间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三期稻。农人选稻种时,多会将其泡在水中,轻而浮起的稻种会被淘汰,剩下来的就会培育成稻苗。
==分布范围==
===全球===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将近5千万公顷,总产量为1亿5千万吨。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万吨以上。
===中国===
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
==繁殖方法==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水稻比较依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干燥、筛选: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筛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施肥要点===
民谚说:“秧好一半禾”,这说明水稻秧苗健壮是增产的基础,另一半禾是指秧苗移栽后的管理。水稻秧苗在本田的生长期比秧苗长的多,早。中、晚稻都在100天以上。此期水稻要经过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到成熟期几个时期。这段时间水稻营养的及时供应更为重要。
一般本田施肥按水稻的生育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是指从移栽至分孽终止,也就是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时以促进有效分粟和争取多穗为目标;中期是指水稻生育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花粉形成时期),此时以壮秆攻大穗为目标,但施肥不能过多;后期是指水稻进人抽穗到成熟的时期,此时以攻粒多、粒饱为主,既要保住不脱肥,又不能贪青晚熟。
以上水稻三个时期的施肥方法,实际上是指施肥的原则、理论和目标,真正实践起来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水稻品种来确定施肥量的多少,也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具体说就是看土壤是肥还是瘦,土壤质地是沙还是勃。如果土壤又肥又沙,则施肥量要减少,土质是勃而瘦,施肥量就要加大,这就叫看土施肥。此外,还要注意看苗施肥,苗壮少施,苗瘦多施,这就是下面施肥量中,为什么要有一个幅度的缘故。
现将水稻本田的肥料施用量分绍如下:第一是底肥,也叫基肥,包括有机肥和各种化肥。有机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2000~3000千克,化肥用量为硫酸铵30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以上这些肥料均在耙田前一次施入,耙田后可使肥、土、水相融,以减少肥料流失。第二是追肥,追肥以氮素化肥为主,如果总的追肥量每667平方米不超过30千克硫酸铵,其大致的肥料分配如下:①面肥。插秧前耙田时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3~5千克。②分蘖肥。插秧后10~15天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5~10千克。③穗肥。在拔节初期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8~10千克。④粒肥。抽穗前7天施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3~5千克。
==生育类型==
水稻的生育类型是指水稻分蘖终止期(拔节期)与稻穗开始分化时期之间不同起讫关系水稻开始穗分化与拔节的关系分为三种
重叠型:穗分化先于拔节,即分蘖尚未终止穗开始分化,分蘖期与长穗有部分重叠。作为三熟制栽培的双季稻或早熟的中稻属次类型。
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基本同时进行,也就是分蘖终止期便开始穗分化,即分蘖期与长穗期相衔接。地上部有5个伸长节的中熟品种,生产止促控结合。多是迟熟的中稻和早熟晚稻。
分离型:拔节先于穗分化,分蘖终止后10~15天开始穗分化,即分蘖期和长穗期相分离。地上部有6个或6个以上的伸长节属于该类型。由于它营养生偏长,所以在栽培上当控制前期生长,确保安全成熟。大多迟熟的晚稻属次类型。
==栽培技术==
水稻三大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其它重要病害有稻曲病、恶苗病、霜霉病等。病害流行暴发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感病品种比重增大,病菌生理小种增多,耕作栽培制度变化等向着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危害的方向发展。
1.防治对象要明确
针对田间病虫害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农药进行混配时,其农药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别是穗颈瘟防治,三环唑有2种剂型,切不得搞错。
2.不要随意加大农药的用量
盲目加大药剂用量,则加大了病虫防治的成本,又易使作物发生药害。另外农药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防止农药间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夏秋时节雷雨天多,在农药中添加助剂既可以增进药液的效果,又可延缓雨水的冲刷,较好地保证了防效。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上为害。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三是科学用水,防止深水漫灌,保持田间干燥,连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水;四是应用药剂防治,在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50~75千克喷雾,7~10天后根据天气情况再喷药一次。
外源性害虫即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如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纵卷叶螟、粘虫等。本世纪迁飞性稻飞虱发生相对偏轻,但不能麻痹,加强监控,防止回升;稻纵卷叶螟持续猖獗,特别是第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大发生,对粳稻穗期造成严重为害。内源性害虫即本地虫源、本地繁殖、本地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灰飞虱、稻蓟马等。本世纪螟虫兴风作浪,灰飞虱小虫闹大灾。
灰飞虱暴发因素有8个:
⑴粳稻面积扩增,感虫感病品种覆盖面积大,带毒虫增加。
⑵少免耕、麦套稻、稻套稻有利于灰飞虱增殖。
⑶麦田杂草防治放松,三边(田边、沟边、路边)杂草较少有人问津。
⑷秋季代数量猛增,越冬基数增加。
⑸全球气候变暖,暖冬频率增加。
⑹对路农药不多,农药质量不高,施药技术不佳。
⑺吡虫啉防效降低,可能已发生抗药性。
⑻治螟用药频率高,有机磷农药为主,农田天敌减少。
防治策略: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抗虫品种为先导,实施以防治灰飞虱为中心的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农业防治具体措施是:大力推广旋耕、深耕,压缩麦套稻、稻套麦;适当调整水稻品种布局;淘汰感病品种,选育与推广抗虫抗病品种,强化春后对麦田杂草清除措施(特别是禾本科杂草),力求做到面面光。秧田选择远离虫源田,建立无毒秧田。适度推迟水稻播期,推广抛秧、机插秧等栽培方式。
本世纪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代数和迁入数量增加。第4代(8月下旬~9月上中旬)本地虫源滞留本地,水稻正处穗期,功能叶受害,产量损失大。
不迁出的原因是:
⑴栽培制度变革,营养条件有利于第4代激增。粳稻叶片营养条件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⑵秋季持续高温,有利于增加第4代滞留量。稻纵卷叶螟是喜温喜湿性昆虫,温度是影响发育与繁殖的主要关键因素,25~28℃为最适温度。
⑶无节制施用高毒农药影响了生物多样化,天敌作用降低。
控制稻纵卷叶螟最有效的天敌是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赤扁胶小蜂、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这些天敌对农药很敏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策略是:治前压后,压3控4;治早治小,重点打2龄高峰。农药品种有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乙酰甲胺磷、杀虫单、三唑磷、Bt复配剂等。原则是狠、准。防治指标是:分蘖100~120头/百穴,穗期60~80头/百穴。
==经济价值==
===营养价值===
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
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巴西、韩国、菲律宾和美国。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世界上所产稻米的95%为人类所食用。
==种植划分==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
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
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
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
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
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华南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 ℃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 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 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 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5800~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籼稻180 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
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
===华中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西省南部,河南信阳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西南水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 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华北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东北单季稻===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
===西北干燥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
==稻谷加工==
在很多时候,稻的种类与米的种类是一致时,习惯称“某某米”,而非“某某稻”。例如称“印度香米”,而少称“印度香稻”。但也有些时候,米和稻不能混为一谈,原因是同一种稻,可能精制出不同的米。例如台湾日据时期的在来米,原本是籼稻同为一谈。蓬莱米,则是粳稻的代名词。但时至今日,在来米与蓬来米又各自发展出相当多品种,有些学者遂建议不能再混为一谈,应在最基该品种时,使用籼、粳的称呼较为妥当。
糙米:稻谷去除稻壳后之稻米,保留了八成的产物比例。营养价值较胚芽米和白米较高,但浸水和煮食时间也较长。
胚芽米:糙米加工后去除糠层保留胚及胚乳,保留了七成半的产物比例,是糙米和白米的中间产物。
白米:(即我们平时食用的白米或大米)糙米经继续加工,碾去皮层和胚(即细糠),基本上只剩下胚乳,保留了七成的产物比例。市场上最主要的类别。
预熟米(改造米):将食米经浸润、蒸煮、干燥等处理。
营养强化米:食米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
速食米:食米经加工处理,可以开水浸泡或经短时间煮沸,即可食用。
有机米:水稻栽种过程中,不施用化学合成农药及化学肥料,采有机式(以天然萃取物或浸泡汁液防治病虫害、施用有机肥料等)管理,种植生产的稻米,经加工所得的食米。
免淘洗米:是一种清洁干净、晶莹整齐、符合卫生要求,不必淘洗就可以直接蒸煮食用的大米。
蒸谷米:经清理、浸泡、蒸煮、烘干等水热处理后,再按常规碾米方法加工的大米。
米饭
稻变成米之后的烹调方式相当多种,但基本上可依煮出来后的含水量来分类,最简单的有以下两种:
饭:一杯米加一杯半到一杯的水,煮出来的米适当的膨胀,里面全熟,且整锅不留水份,就是饭。
粥:一杯米加三杯水,煮出来的米软烂,边缘模糊,膨胀的比原来大三四倍,且整锅还有相当多的水份,就是粥。
米饭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其料理方法五花八门。以下是其中一些最主要的例子:
泡饭:饭煮好后加水。看起来有些像粥,但米没有膨胀的那么大。
炒饭:把煮好的饭和蛋、蔬菜、肉、海鲜等食材一块翻炒,可说是国际化的米料理,几乎世界各地的华人餐馆都有卖炒饭,在中国最着名的有扬州炒饭。
烩饭:干饭煮好以后,淋上以太白粉勾芡的酱汁。如牛肉烩饭、猪肉烩饭或鸡肉烩饭;淋上咖哩酱汁的就叫做咖哩烩饭。
手抓饭: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常用胡萝卜、葱头和羊肉加米和水一起焖饭,熟后淋上羊油翻炒食用,就叫做手抓饭。
盖浇饭:中国南方常在米饭上浇上菜和菜汁一起食用,称作盖浇饭。
寿司:是日本家常食物,源自中国的饭团,其特色是一口一件。用醋调味的饭、海苔将生鱼片或清淡的食材卷起后切块或是放上手指长度的饭团上,由于日本是岛国,亦多以生鱼片为配搭。亦有手卷的作法。
饭团:在中国、日本、台湾等地区普遍的方便食品,以饭包裹食材成团状,馅料千变万化。由于便于制作,亦流行作便当。
粢饭(或称粢饭团):中国江南地区早餐食品,亦流行于香港,由饭团演变而成,以糯米为主,亦有掺其他米。通常会夹上油条、肉松和榨菜,亦有以酱瓜或砂糖等作馅料,一般食用时还配上豆浆一杯。参看“粢饭团”
粢饭糕:油炸食品,将米饭煮熟,再压至方状冷却然后油炸而成。看“上海早晨-粢饭糕,白粥,酱瓜炒毛豆”
蒸饭:把米饭以蒸的方式煮熟。
盅头饭:蒸饭的一种,也是中国广东点心的一种,以炖盅把饭和配菜放在一起蒸。
稀饭:与粥相似,质感届乎饭与粥之间。
焗饭:常见于香港,在饭面铺上芡汁(部分会加上芝士)焗制而成。
煲仔饭:起源于中国广东,正宗的煲仔饭是用生米,用小瓦煲煮至收水时,加入腌好的肉类,腊味等等,再慢火焖熟,再撒香葱,秘制酱汁,要有香脆的饭焦。
米汉堡:一说源自日本的摩斯汉堡快餐集团,是以白米压制成的饼皮取代传统的面包来制作汉堡。
御饭团:原为日式点心,但因连锁便利商店企业将其大量生量化而闻名,是以模仿三明治外形而推出的小型饭团。
===条类米制品===
一般由米磨成粉再加工制作而成面条或面线的形状。部分于制作过程已煮熟,所以煮食时以滚水烫熟即可食用。
米粉:历史悠久,可追索至魏晋南北朝的食品。当时中国南方盛产稻米,而米粉因携带、食用方便而流行,有汤米粉及炒米粉等吃法。
米线:与米粉相似,但作法不同。以中国云南的过桥米线为源,亦最为着名。
饵丝:中国云南食品,没有米线的滑溜。一般滇西和滇西北人比较爱好吃饵丝,而滇东滇中一带比较喜欢米线。着名的饵丝是腾冲饵丝。
金边粉:金边是柬埔寨首都的名称,现时金边粉也成为越南菜和泰国菜的一部分。
檬粉:檬粉形状与中国的米线相似,但在越南语中是河粉的意思。以捞檬粉较为着名。
酹粉(俗写作濑粉):中国广东地区的食品,经常伴与叉烧和烧鸭等烧味,如:叉烧濑。
河粉(或称沙河粉):源自中国广州沙河,最着名的为干炒牛河及生牛肉沙河粉。河粉亦在东南亚相当普遍。
粿条(又称粄条或粿仔条):泰国米制品,与河粉相似。
加工类米制品
锅巴:煮饭时锅底微焦,全干的部分。
米香(华南地区称米通):不加水,只用高温使米膨胀。一般以混合糖的制法为主,亦有朱古力、花生味等口味。
爆米花:高温、高压使米粒膨胀成熟,形成较大的粒状食品。
米花糖:与米通相似。一般以棒状或条状售卖。
米糕:
米饼:包括雪米饼、香米饼、仙贝及婴儿吃的牙饼等。
米果:日式米饼。把剩下的米,搓成块状拿去炸,之后加上海苔粉。
萝卜糕:中国南方的菜色。将萝卜切丝后混入米浆蒸制成的料理。
其他:碗糕(或称碗粿)、米苔目、麻糬、竹笋包、猪血糕(又称为米血或米血糕)、发糕、芋粿、红龟粿、草仔粿
汤圆(中国南方称汤圆或汤团,北方多称元宵):是一种中国节日的食物,一般在元宵节前后入汤或糖水里拌吃。汤圆煮后汤比较清,元宵煮后汤比较浓,因此喝汤如同喝糯米面粥。
糍粑(朝鲜、韩国称打糕,日本称镜饼):以煮熟的糯米饭入石臼以木棒捶打而成,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
糯米鸡及珍珠鸡:一种中国广东点心,糯米鸡由于份量较多较易饱滞。因此,广东酒楼推出材料相同,体积却只有几分之一的珍珠鸡。
粽子:中国端午节传统的食品,相传粽子的发明与古代中国诗人屈原投江有关。粽子使用箬竹叶或芦苇叶包裹糯米或黄米和其他辅料如枣、豆沙、火腿等,隔水煮熟而成。
筒仔米糕:台湾各地的糯米类小吃,与油饭类似,但却是在竹筒或铁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浓郁。
年糕:中国各地均有不同口气的咸甜口味年糕,以糯米粉制成。(所谓日本年糕和朝鲜年糕,实际上是打糕)
糯米肠(又称米肠):一种结合香肠和糯米的小吃,将调味后的糯米塞入洗净后的猪大肠,成为携带方便的糯米肠。
黑糯米食品:黑糯米又称紫米,常被用于冷热甜品中,而其营养价值也较高。往往被作在八宝粥内,或者与其他红黑色营养食品(如:红枣,赤豆等)煮在一起。
酒酿(又称醪糟):用糯米饭加入酒药(由米和食用真菌制成)发酵而成。另一普遍吃法是加入汤圆成“酒酿汤圆”(又称酒酿丸子)。
糯米糍:用糯米粉团,通常会包入豆沙或莲蓉的馅料。
糖不甩:用糯米粉团,沾上糖浆、花生碎和芝麻。
其他:糯米糕、糯米卷。
米布丁
一般是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配制内容不同,但主要是甜味道的米粥,中国的八宝粥就是其中一种;有些国家甚至放入果仁,橘皮,桂皮,牛奶等等;有些米布丁是咸味道的。
===饮料===
亚洲:用米做的饮料有相当多种:将米炒制后做成的米茶和糙米茶相当有名,而当中米酒可能最为大众所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产的三花酒、浙江省出产的加饭酒、黄酒、女儿红、四川甜米酒都是用稻米酿制的,部分酒类亦有以糯米酿成的。米酒也是台湾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甚至还曾引起米酒抢购潮。此外,属日本米酒类的清酒,其国际知名度也相当高。米浆则是一种冷热皆可的饮料,制法与豆浆相似,一般是将米浸泡5、6个小时,将米炒过与芝麻等再加水及糖煮沸而成,米浆也是河粉、肠粉等的制作程序之一。此外,有些啤酒的副原料中也有米。
欧美:流行一种用米作原料的酸奶。
===额外功能===
稻米经加工后也可像面包糠一样作为油炸粉之用,而将一团饭粒放进冰箱后可拿来吸掉热油中的油渣。除了食用方面的功能外,也对果物有催熟作用,将生果放在米缸中可以令其更快熟透。米对美容也有许多帮助,稻米糊就是一种保养品,而稻米磨成的粉末则可制成蜜粉,均对滋润和护肤有美容功效。煮熟的米具有很大的黏性因此也曾被用作浆糊。
===稻的副产品===
稻糠:尽管种稻是为了要吃米,但在历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还有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经济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层,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视做一种美白圣品。此外,米糠也能腌菜,甚至单独成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据科学家研究,米糠的营养价值也相当高,除含有稻米中64%的营养,还含有90%以上人体需要的营养。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营养素都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有许多保健食品,生活用品中都强调它们有新鲜米糠的成份。
与米糠类似的还有稻糠,也就是稻谷的壳,它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也被运用做建筑材料,许多亚洲乡下的传统泥屋,如中国客家村落中的圆形土楼,材料中就有稻糠。现代社会中,稻糠也被试用在水泥混合材上,或是用来生产植酸钙、肌醇。
稻草:稻草也是一个相当有特色的经济副产品,用途相当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编成的草绳、草鞋与蓑衣,是许多农人的必备品。早期也有许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顶。利用稻草编织出的工艺产品,也相当常见,如草席,草帽等。在稻田中最常见的还有戴着帽子,用来吓阻鸟群的稻草人,是早期农村相当常见的景观。
然而今日由于机械化器具引进,牲畜减少,塑胶生活用品也处处皆是,因此稻草的用处急遽减少。许多农民收割之后,会在田中以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大量稻草,但同时制造空气污染。但最佳的方式是就地掩埋稻草,除不会制造空气污染外,尚可加强土壤的养份。据台湾农业改良会研究,在排水良好的稻田中,就地掩埋稻草,能对第一期作水稻增产10%;排水不良的田中,每年都掩埋稻草的话,第四年以后,就可增产约5~8%;研究资料也显示,三年中每年都掩埋稻草,会让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自2.1%增加至2.7%,同时田中的磷、钾、钙、铁、硅含量也都会增加。
==稻谷储存==
控制水分:水分过大,容易发热霉变,不耐储存,因此稻谷的安全水分是安全储藏的根本,入库前应经过自然干燥,水分达到安全标准(14%以下),若入库原始水分大,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清除杂质:水稻中通常含有稗子、杂草、穗梗、叶片、糠灰等杂质以及瘪粒,这些物质有机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载菌多、呼吸强度大、极不稳定,而糠灰等杂质又使粮堆孔隙度减少,湿热积集堆内不易撒去,这些都是储藏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入库前必须把杂质含量降低到0.5%以下,可以大大提高储藏稳定性。
适时通风 : 新水稻往往呼吸旺盛,粮温较高或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特别是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霉,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 : 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以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度夏。
==新型水稻==
2018年8月24日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发现一种新型水稻种质“小薇”,可以像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一样,在实验室内大规模种植和筛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