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窃符救赵

增加 8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故事概况为: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ref>[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E7%AA%83%E7%AC%A6%E6%95%91%E8%B5%B5&action=edit 窃符救赵是什么故事?窃符救赵是怎么救的?],吾爱诗经网 2019-08-24 11:16:19</ref>
[[File:窃符救赵.jpg|缩略图|右|[http://n.sinaimg.cn/sinacn/w640h468/20180209/df4c-fyrkuxs6215147.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2506474_17f68426a001008a4l.html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
'''主要人物''' : 信陵君魏无忌、如姬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5年),秦将王陵围困邯郸,魏国害怕秦兵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如姬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完成了救赵的使命,也巩固了魏的地位。<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16/00/152409_499451717.shtml 史记魏公子列传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360个人图书馆 2015-09-16</ref>
==作品原文==
至邺,矫(271)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272),举手视(273)公子曰:“今吾拥(274)十万之众,屯(275)于境(276)上,国之重任。今单车(277)来代之,何如哉(278)?”欲无(279)听。朱亥袖(280)四十斤铁椎椎(281)杀晋鄙。公子遂(282)将(jiàng)晋鄙军。勒兵(283),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284)。”得选兵(285)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286),遂救邯郸,存(287)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288)界,平原君负(289)栏矢(290)为公子先引(291)。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292)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293)。
公子与侯生决(294),至军,侯生果(295)北乡自刭。
魏王怒(296)公子之盗其兵符,矫(297)杀晋鄙,公子亦自知(298)也。已却(299)秦存赵,使将将(300)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ref>[1http://www.pou2.com/26/5285.html 窃符救赵是什么故事?战国时期汗青典故“窃符救赵”] ,剖二历史网 2019-03-12 18:18:26</ref>
==注释译文==
公子与侯生分别,到达晋鄙军中那天,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魏王恼恨公子偷了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些情况。已经击退了秦军保存了赵国之后,公子派部将率领军队回归魏国,他独自和门客留在赵国。 <ref>[1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3ac51c68a9.aspx 魏公子列传] ,古诗文网</ref>
==写作背景==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信陵君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ref>[2] https://so.gushiwen.org/shangxi_10179.aspx [3-4信陵君窃符救赵创作背景] ,古诗文网</ref>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信陵君“下士”与“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高尚品格。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写得极为详尽,也极为精彩。侯生年老家贫,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往请,欲厚遗之”,侯生“修身洁行”不肯受。信陵君就专为他“置酒大会宾客”,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而侯生见朱亥后,却“俾倪,故久立与客语”。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这一系列的行动,没有丝毫勉强。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了知己,愿为他谋划,并为他献身。 [5]
这篇作品的情节是十分生动而感人的,作者对材料的处理颇费匠心,结构很完整,又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波浪起伏。如宴请侯生一段,公子为侯生“置酒大会宾客”,当公侯将相已“坐定”后,公子却亲自赶车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门侯生”,情节顿生波折;侯生坐车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车骑过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见朱亥后又故意“久立、与其客语”,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窃符救赵”一段中,邯郸被围,赵王求救于魏,魏王派晋鄙领兵救赵。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说:“诸侯有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于是魏王“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劝魏王救赵,“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无奈,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这等于以卵击石,人们不能不为公子担心。公子“行过夷门,见侯生”,“辞决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公子“行数里,心不快”,以为“我岂有所失哉?”于是“复引车还,问侯生”,文章又一波折,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并推荐朱亥同行。人们预感到情节发展的前景:为了救赵存魏,屡立战功、受人崇敬的老将军晋鄙不得不被杀,真是惊心动魄,不能不使人为之心动。 [5]
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为信陵君作传的。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当矫杀晋鄙救赵后,赵王“以五城封公子”时,信陵君“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这时有门客劝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于是他“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当他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派人请他回国时,他下令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为此事毛公、薛公二人去责备他,“语未及卒”,他“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的一些弱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精神。这些描写,无损于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而且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 <ref>[5https://www.gushimi.org/shangxi/24328.html 《信陵君窃符救赵》赏析] ,古诗大全 2018-11-06</ref>
===写作技巧===
270,6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