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曾昭文

增加 20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T01bfa85210bd9a99a0.jpg|缩略图|4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6%9B%BE%E6%98%AD%E6%96%87&src=tab_baike&correct=%E6%9B%BE%E6%98%AD%E6%96%87&ancestor=list&cmsid=824e1ad2ad3f732fe0c2cfa0207244c7&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66#id=3e2ea43fbeb588c6568fa181ca4d86cf&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E6%9B%BE%E6%98%AD%E6%96%87&lmsid=b016023af3e2c635&lm_extend=ctype%3A3%7Clmbid%3A0 图片来源于360搜索]]]
曾昭文(1883-1913),字可楼, [[ 河南 ]] 新县人。1904年,赴 [[ 日本 ]] 留学。其间接受民主思想,参加 [[ 孙中山 ]] 建立的 [[ 兴中会 ]] ,联系各省同志,宣传革命。
1905年8月,曾昭文参与筹备 [[ 中国 ]][[ 同盟会 ]] 成立大会,并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执行部书记科书记。
1906年,曾昭文任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会长。
==人物简介==
曾昭文(1883-1913),字可楼,河南新县人。二十世纪初,曾昭文从偏远的大别山区走出,闻革命风气之先,倾心于革命事业,积极参革命组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曾参筹划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工作,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并被推举为会长。 [[ 武昌起义 ]] 后,积极投身于 [[ 辛亥革命 ]] 的洪流中,成为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得力助手,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革命事业中不辞辛苦,积极进取,努力追求民主的精神成为河南人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染着的后世的人们。
==个人履历==
光绪癸未年 (1883年) ,出生于河南光山县新集镇 (今属新县)。
1900年,独自一人奔走省会开封,投靠亲戚 [[ 刘基敬 ]]
1903年进入河南高等学堂求学,深受革命之风熏陶,经常与具有新思想的爱国知识青年一起学习探讨,在读过《时务报》、《扬州十日》、《嘉定屠城记》等之后,极其愤慨满清的残暴,萌发了推翻腐朽罪恶的满清政府的志向。在学堂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联合同学 [[ 杜潜 ]] [[ 王北方 ]] 诸人一起演说革命,被时人指为革命党。
1904年,由北京练兵处考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地测量部学习测量。其间接受民主思想,参加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联系各省同志,鼓动革命。平时少言寡语,沉毅有胆略,与黄兴深诚相契,与孙中山交友甚密。特别是与黄兴关系相当密切,并在日后的国内革命战斗中成为黄兴的得力助手。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和华兴会在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曾昭文是成立大会的筹备者之一,并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执行部书记科书记。
1906年,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成立于日本 [[ 东京 ]] ,曾昭文任分会长。经曾昭文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的河南籍会员有 [[ 陈伯昂 ]] [[ 李锦公 ]] [[ 刘积学 ]] [[ 杜潜 ]] 等16人。孙中山先生说:"你们能够革命,我是欢迎的。尤其你们直、鲁、豫三省的人,忠诚、朴实、豪爽,多是豪侠之士。你们加入中国同盟会,我们更是欢迎。"
1908年毕业回国,在北京军谘府任科员,暗负中国同盟会联络员的使命,与东京总部互通信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曾昭文随同 [[ 黄兴 ]] [[ 宋教仁 ]] 于28日到 [[ 汉阳 ]] 。黄兴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曾昭文为副官长,充前敌总指挥。北洋军占领 [[ 汉口 ]] ,黄兴欲投江以身殉革命,曾昭文抱阻掩护,撤回武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 [[ 中华民国 ]] 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曾昭文任军需总监。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黄兴为南京留守,时曾昭文为陆军少将,协助黄兴购办军火,接济各处起义军队,准备二次革命。
5月26日,曾昭文、杜潜等20多名革命党人,在《大中民报》刊登《河南社会党通告》,宣布在开封设立事务所。
8月25日,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理事9人,参议30人,曾昭文出席并 与 [[ 阎锡山 ]] [[ 张继 ]] [[ 李烈钧 ]] [[ 胡瑛 ]] [[ 沈秉堃 ]] [[ 温宗尧 ]] [[ 陈锦涛 ]] [[ 陈陶遗 ]] [[ 莫永贞 ]] [[ 褚辅成 ]] [[ 松毓 ]] [[ 杨增新 ]] [[ 于右任 ]] [[ 马君武 ]] [[ 田桐 ]] [[ 谭延闿 ]] [[ 张培爵 ]] [[ 徐谦 ]] [[ 王善荃 ]] [[ 姚锡光 ]] [[ 赵炳麟 ]] [[ 柏文蔚 ]] [[ 孙毓筠 ]] [[ 景耀月 ]] [[ 虞汝钧 ]] [[ 张琴 ]] [ 王传炯 ]] [[ 蒋翊武 ]] [[ 陈明远 ]] 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随后不久,各省组织国民党支部,河南推选曾昭文为支部长。
二次革命中,曾昭文因操劳过度,吐血发病。后入天津日本医院就医,于1913年8月病逝。灵柩运回故里时,从信阳火车站到新集,沿途吊祭者数千人。遗体葬于新集白果树村。
曾昭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当时各界舆论都对此深表惋惜, [[ 陈伯昂 ]] 在《辛亥革命若干史实》中写道:"后闻曾昭文同志死于天津,使我如失灯塔,不胜悲伤。"
综观曾昭文的一生,他是一位意志坚定的革命者,一心追求民主共和,为了革命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当之无愧是辛亥革命时期河南革命志士的杰出代表。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