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刘殿爵

增加 17,352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内容
==== '''执教港中大''' ====
刘殿爵在亚非学院后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参与为清代音韵学家[[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增补标点和索引,以及为稿件作最后审查,有关作品后来由中文大学于1978年出版,并定名为《广雅疏证:新式标点》。 同年,刘殿爵结束在亚非学院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获香港中文大学礼聘出任中文系讲座教授,由此展开在中文大学多年的教学生涯。
[[File:刘殿爵-2.jpg|缩略图|右|刘殿爵和安乐哲[https://wenhui.whb.cn/u/cms/www/201808/192138577u9c.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5%88%98%E6%AE%BF%E7%88%B5&src=tab_www&correct=%E5%88%98%E6%AE%BF%E7%88%B5&ancestor=list&cmsid=85df9971d2dc3b564c15970efe08a72d&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85#id=ef33863cd1413800d4e5d56800ad96e4&currsn=0&ps=60&pc=60 来自toutiao.com的图片]]]
 
刘殿爵教授 Professor D. C. Lau在加入中文大学之初,香港正值第二次中文运动,刘殿爵亦发挥其影响力,在1979年将中文大学原有的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重组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并由他出任中心主任一职。<ref name="CHN">[http://www.cuhk.edu.hk/ics/clrc/ 《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简介〉, 2013-03-08</ref>〈在1980年,中心获[[吴多泰]]巨款捐助,遂易名为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继续由他出任中心主任至2007年。<ref name=CHN/>另一方面,刘殿爵又在1979年接替[[全汉升]]教授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一任十六年,至1995年卸任。
刘殿爵教授 Professor D. C. Lau在加入中文大学之初,香港正值第二次中文运动,刘殿爵亦发挥其影响力,在1979年将中文大学原有的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重组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并由他出任中心主任一职。<ref name="CHN">[http://www.cuhk.edu.hk/ics/clrc/ 《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简介〉, 2013-03-08</ref>〈在1980年,中心获[[吴多泰]]巨款捐助,遂易名为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继续由他出任中心主任至2007年。<ref name="CHN"/>另一方面,刘殿爵又在1979年接替[[全汉升]]教授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一任十六年,至1995年卸任。
[[File:刘殿爵-2.jpg|缩略图|右|刘殿爵和安乐哲[https://wenhui.whb.cn/u/cms/www/201808/192138577u9c.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5%88%98%E6%AE%BF%E7%88%B5&src=tab_www&correct=%E5%88%98%E6%AE%BF%E7%88%B5&ancestor=list&cmsid=85df9971d2dc3b564c15970efe08a72d&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85#id=ef33863cd1413800d4e5d56800ad96e4&currsn=0&ps=60&pc=60 来自toutiao.com的图片]]]
刘殿爵在中文大学醉心学术研究,并多次公开表示不愿涉足大学行政工作,但他仍在1980年获推举当选为文学院院长。在任内,他提倡取消大学学位试, 而在1983年卸任文学院院长后,他连同[[金耀基]]教授、[[杨纲凯]]博士、李金汉博士和[[廖柏伟]]博士获中文大学校长[[马临]]教授委任到一个特别小组,专门检讨本科生的课程结构。 小组在1984年提交报告,提出采用[[学分制]]、将必修的副修课程改为选修、以及加强通识及语文教育等三大项建议。小组的建议后来获中文大学教务会采纳,并在1986年至1987年度学年起实施,至于中文大学创校以来沿行的学位试则予以取消。
 
==== '''粤语正音运动''' ====
刘殿爵对粤语有相当研究,在中文大学任教时,也是1970年代后期粤语正音运动的最初发起人之一,正音运动提倡粤语的“正音”和“正读”,在当时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在1981年,时任香港电台台长[[张敏仪]]听取刘殿爵及宋郁文的意见后,向全台播音员发指引,要求将“时间”的“间”字读成‘艰’音,而非粤语习惯读成的‘谏’音。 刘殿爵指出,根据近代语言学家[[黄锡凌]]所著的《粤音韵汇》,“间”字旁边标记了两个音,一为‘谏”音,另一为‘艰’音,不过却在‘谏’音旁边再加小注,强调‘谏’音用于“间格”和“离间”等语,因此结论“时间”一语应读“时‘艰’”而非“时‘谏’”。<ref name="CON">[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page_TalkVirusPronu/page20070601.aspx “正音”事件来龙去脉], 《作家月刊》, 2013-03-08</ref>
 
虽然部分如[[黄沾]]等的学者文人支持刘殿爵的建议,不过很多电台听众和报章评论则大表不满,批评他矫枉过正,徒添麻烦。刘殿爵在同年12月再于《[[明报月刊]]》撰写〈论粤语“时间”一词的读音〉一文,为自己的主张辩护。 他除了引用[[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宋代《[[广韵]]》佐证自己的说法外,又在文中声称“时间一直到三十年代后期还是读作时‘艰’”,读成“时‘谏’”是误读。 不过,刘殿爵的主张始终受到不少舆论质疑,也有报章舆论加以反驳,指早在二、三十年代,“时间”一语早已读成“时‘谏’”,因此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不应将之读成“时‘艰’”。<ref name=CON/>
 
由于社会上的争议不断,港台最终让步,不再要求播音员将“时间”读作“时‘艰’”。然而,社会上始终无法就“时间”的“正音”达成共识,学界仍一直就此存有争议。<ref name=CON/>
 
=== '''晚年生涯''' ===
刘殿爵有份在1986年草创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亦是该院院歌填词人之一。自1986年至2005年间,刘殿爵是逸夫书院校董,1989年起任该院高级导师,2005年卸任校董后获任命为该院校董会高级顾问。另在1988年,他复获港府委任为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刘殿爵在翌年宣布荣休,但荣获香港中大校方终身聘任为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同年他的母校香港大学向他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以志其对中文和比较哲学等各方面的贡献。<ref name=HKUHON/>
 
  荣休后的刘殿爵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除了重新修订他早年翻译的《道德经》、《孟子》和《论语》等作外, 他与[[陈方正]]博士在1988年获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为[[先秦]][[两汉]]一切传世的文献电脑化,以设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后来改称“汉达古文献数据库”),同时又着手编纂《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而数据库则在1992年完成。<ref>[http://www.ugc.edu.hk/rgc/english/documents/annual_rpt97/RGC/frame_hum1.htm "A Computerised Database of the Entire Body of Extent Han and Pre-Han (i.e. pre-220 A.D.) Traditional Chinese Text"], Research Grant Council of Hong Kong Annual Report,1997,, 2013-03-08</ref>-<ref name="DATA">[http://www.ugc.edu.hk/rgc/rgcnews6/Pages/TextDatabase-E.html "Database of 35 Million Characters Helps Scholars and Writers"], RESEARCH Frontiers Issue No. 6, 2013-03-08</ref>在1992年、1994年和1995年,他们再获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将魏晋南北朝的传世文献电脑化,并耗时多年,陆续出版成《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这些工作大大便利了中国文史哲方面的研究。<ref name=DATA/>
 
刘殿爵晚年退居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曾患肺癌,但后来治愈。在2010年初,刘殿爵因肺部感炎,多次入院接受治疗,虽然怀疑是肺癌复发,但没有带来很大痛苦。在同年4月中,他再因呼吸困难入院,并要靠氧气罩呼吸,至4月22日病情恶化,不少师生好友均前来探望。刘殿爵在2010年4月26日以89岁高龄病逝于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他生前不娶,并无子嗣,而遗作《淮南子韵读及校勘》则有待刊印。<ref name=APPLE/>刘殿爵的追思会在5月30日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举行。<ref>[http://www.cuhk.edu.hk/ics/general/news/100530_service.pdf 刘殿爵教授追思会], 香港中文大学, 2013-03-08</ref>
 
=== '''个人生活''' ===
刘殿爵自少热爱下[[围棋]],另在英国时已习[[太极]],亦曾在中文大学中文系的活动上公开表演。至于在中文大学执教期间,他亦有习[[气功]],但认为气功不应与[[宗教]]连上关系。
 
在学习语文方面,刘殿爵强调背诵书本的重要性,认为要成功学习语文,就要对学习的语文产生感觉。至于在学习外语方面,更要熟练地掌握语法,才能“培养出敏锐的语言感觉”。
 
=== '''荣誉学位''' ===
====Ỻỻ'''荣誉法学博士''' ====
Ỻỻ香港中文大学 (1975年<ref name=CUHK/>)
====Ỻỻ'''荣誉文学博士''' ====
Ỻỻ香港大学 (1989年<ref name=CUHK/>)
 
=== '''部分著作''' ===
==== '''英文著作''' ====
<div style="font-size:small">
* D. C. LAU, "The Treatment of Opposites in Lao Tzu",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for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1, 1958, pp.&nbsp;344–360.
* Translated by D. C. LAU, ''Tao Te Ching'',
**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63.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2.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9, Revised Edition.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1, First Paperback Book Edition.
* Translated by D. C. LAU, ''Mencius'',
**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0.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4.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Revised Edition.
* Translated by D. C. LAU, ''The Analects'',
** Harmondsworth;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nd Edition.
* Compiled by D. C. LAU, ''Lu Xun Xiao Shuo Ji: Vocabulary (Selected Short Stories of Lu Xun)'',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nd Edition.
* Edited and translated from classical Chinese into modern Chinese by KEONG Tow Yung, English translation by D.C. LAU, ''Confucius Says'', Hong Kong: Federal Publications, 1982.
* Translated by D.C. LAU and Roger T. AMES, ''Sun Bin: The Art of Warfare'',
**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6.
**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3.
* Translated by D.C. LAU and Roger T. AMES, ''Yuan Dao: Tracing Dao to Its Source'',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8.
</div>
==== '''中文著作''' ====
<div style="font-size:small">
陈雄根标点、刘殿爵审阅,《广雅疏证:新式标点》,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年。
 
刘殿爵主编,《兵书四种(孙子,尉缭子,吴子,司马法)逐字索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主编,《文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刘殿爵主编,《淮南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刘殿爵主编,《说苑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大戴礼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韩诗外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孔子家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礼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商君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新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战国策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逸周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刘殿爵主编,《吴越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刘殿爵主编,《晏子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刘殿爵主编,《越绝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刘殿爵著,《语言与思想之间》,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3年。
 
刘殿爵主编,《山海经逐字索引·穆天子传逐字索引·燕丹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主编,《春秋繁露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主编,《东观汉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主编,《尚书大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仪礼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主编,《贾谊新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4年。
 
刘殿爵主编,《尔雅逐字索引·孝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主编,《论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主编,《孟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主编,《古列女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法言逐字索引·太玄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潜夫论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新语逐字索引·申鉴逐字索引·中论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春秋左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毛诗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尚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周易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风俗通义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列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荀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老子逐字索引:《道藏》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河上公《注》》,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论衡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鹖冠子逐字索引,鬼谷子逐字索引,文始真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7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六韬逐字索引·鬻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年。
 
刘殿爵主编,《孔丛子逐字索引;邓析子逐字索引;尹文子逐字索引;公孙龙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年。
 
刘殿爵主编,《竹书纪年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国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齐竟陵王萧子良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谢灵运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谢朓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殿爵主编,《楚辞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刘殿爵主编,《韩非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刘殿爵主编,《庄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刘殿爵主编,《太平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丕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沈约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徐陵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颜氏家训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庾信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主编,《墨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建安七子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江淹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主编,《管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文心雕龙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齐民要术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武帝萧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昭明太子萧统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社祖贻、刘殿爵主编,《现代文学名篇》,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简文帝萧纲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殿爵主编,《难经逐字索引;伤寒论逐字索引;金匮要略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刘殿爵主编,《释名逐字索引;急就篇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洛阳伽蓝记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张华集逐字索引;张载集逐字索引;张协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潘岳集逐字索引·潘尼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人物志逐字索引·博物志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诗品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div>
 
=== '''人物评价''' ===
 
刘先生译《论语》,已快读其序文一过,真深思卓识之通人,岂仅迻译高手而已!书前介绍未言其生年,想极四十许人;才不可及,年更不可及也!(''[[钱钟书]]''评)<ref>[http://history.sina.com.cn/bk/mgs/2013-08-22/180551797.shtml 宋以朗:钱钟书夫妇是否看不起张爱玲?], 新浪网, 2016-09-27</ref>
 
 
刘殿爵穷半生学力精力为老子、孟子、孔子三家思想做的是起碇扬帆的夜航:他在意的不再是逐字逐句的迻译而是字里句里整套哲理体系的引渡。(''[[董桥]]''评)<ref>[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2-01/27/c_122620842.htm 港中大古籍中心冠名 刘殿爵为人治学之道留世],新华网, 2016-09-27</ref>
 
刘教授治学严谨,对中国古籍的字词训诂,乃至每一词语在句子中的习惯用法、语法结构,均细心揣摩,条贯于胸,然后以极其精准的英语翻译。因此,所译经典著作,造诣极高,为西方学者研习中国古代哲学必读之书,其中《道德经》英译,迄今全球售出超过七十万册;《论语》、《孟子》、《道德经》三书英译,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英文译本,影响深远。刘教授的英译著作,被视为严谨学术的典范,D. C. Lau之名,在欧美汉学界,几无人不晓。 (''香港中文大学''评)
=== '''后世纪念''' ===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冠名为“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以纪念已故国际知名学者刘殿爵教授对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之贡献。
 
中心将继承刘教授的宏愿,进一步推动中国古籍研究及[[汉学]]至世界各地。
=== '''参考资料''' ===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