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傅作義

增加 3,1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48年12月初,解放軍包圍了張家口,將傅作義的王牌軍三十五軍圍困於新保安。不久,天津也被包圍,北平已是一座孤城。傅作義欲戰無兵,欲守無力,欲逃無路。在女兒傅冬等人的一再勸說下,傅作義決定派代表出城與解放軍談判。由於雙方條件相距太大,未能達成協議。<ref name=“kk0">{{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v9jzqq.html | title=傅冬不負黨組織重託,竭力勸服父親傅作義棄暗投明! | language=zh | date=2016-06-13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20}}</ref>
===平津會戰===
[[File:平津戰役.jpg | thumb | 450px | 左 | 平津戰役 Photo Credit: SY @ CC BY-SA 4.0 <br>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644 原圖鏈接] ]]
1948年12月22日,新保安戰役結束。傅作義的三十五軍被殲滅,軍長郭景雲自殺,這對傅作義是致命的打擊,緊接著張家口也宣告失守。<ref name=“kk1">{{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4xnkq5x.html | title= 北平和平解放前,傅作義面臨哪三個「死」? | language=zh | date=2018-09-28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20}}</ref>
解放軍面對平津戰役的戰略方向是立足於戰,儘量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因此,對傅作義的策反工作,很早就開始布局。除了派出傅作義的女兒[[傅冬]]、還有他身邊的秘書、他的老師、老鄉,中共地下黨多管齊下,全力策反傅作義。 與此同時,[[蔣介石]]對傅作義與中共和談也有所耳聞,也是竭盡全力來拉攏挽回。12月15日派傅作義早年在晉軍中的老同事[[徐永昌]]來北平勸說未果後,又於12月23日派次子裝甲兵參謀長[[蔣緯國]]持親筆信來北平,親筆信中特別提到「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只要宜生一人歸來,就勝似千軍萬馬」。但傅作義還是不為所動,對蔣緯國說:「現在已經晚了,南撤是完全沒有可能了。總統訓導,語重心長,我一定謹記,請回復總統,平津之事,我自有分寸,會謹慎處理。」 1949年1月6日,蔣介石派國防部次長兼第二廳廳長[[鄭介民]]來北平。鄭介民是老牌軍統特工,非常擅長策反與反策反,在這個關鍵時刻派他來北平,可以說是最合適的人選。鄭介民到北平見到傅作義之後,開門見山就問是否有和中共和談,鄭介民又勸說傅作義率部南撤,卻被傅作義以形勢已不可能為由拒絕了。鄭介民返回南京不久,傅作義就接到了蔣介石讓他即刻赴南京參加華北軍事會議的電報。毫無疑問,在接連拒絕徐永昌、蔣緯國、鄭介民的南撤勸說後,這次去南京肯定凶多吉少,中共方面也提醒傅作義千萬不要去南京,因此傅作義就以平津危急,不敢稍離的理由拒絕。<ref name=“kk2">{{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6qqma9v.html | title= 傅作義在蔣介石心中的位置有多重要?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 language=zh | date=2019-01-05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20}}</ref>  國軍被俘將領[[杜聿明]]回憶錄中的敘述:平津會戰之前他曾和傅作義私下有一次交談,並對華北戰局提出建議,傅作義當時對未來情勢感到悲觀,直呼:「沒有兵!」,他既不想放棄華北果決南撤,但又缺乏信心和共軍一戰的決心。 整個平津會戰的過程中傅作義和共軍是邊打邊談,傅作義和共方接觸談判的正式紀錄就有三次。傅作義初期自恃還有相當力量,向中共提出華北地區一起解決、成立華北聯合政府、傅作義參加華北聯合政府的條件。<ref name=“Lens"/> 1949年1月初派代表出城,與解放軍進行第二次談判。這次談判雖未達成協議,但共產黨派在身邊的女兒[[ 傅冬]] 耐心勸父之功不可沒。<ref name=“kk0"/> 共軍攻下天津後,北平成了一座孤立無援的孤城,傅作義思量過後做出了投誠中共的決定,拱手讓出北平。期間蔣介石曾要求撤出北平的部隊和武器,傅作義拒不執行,還一度通知共軍砲擊天壇機場,讓國軍飛機無法降落,加深了他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 就國民政府的立場,傅作義失去了軍人的氣節,就傅作義個人的立場,當時他做了一個識時務的抉擇,試圖在國共之間為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ref name=“Lens"/>
===投降過程之爭議===
1949年1月16日,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以60萬國軍統帥身份派鄧寶珊簽署「北平和平解放協議」,1月22日,率25萬北平守軍向人民解放軍投降,使共軍不發一槍一彈開入北平。第二天,毛澤東馬上翻臉,給傅作義一個下馬威,2月1日,[[人民日報]]登出共軍平津前線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近兩千字的致傅作義最後退牒,《人民日報》以「北平解放經過」為題,刊載了一封公開信,主要內容:首先,指斥傅作義接受國民黨政府「剿匪戡亂」之令,率所部向解放區和人民解放軍發動殘酷進攻,軍行所至,屠殺人民,姦淫婦女,焚燒村莊,掠奪財物,無所不用其極。並指示陳長捷命令天津守軍抵抗到底。繼之,指出北平已被圍月余,希望和平解放至今未果。傅為戰犯,欲獲人民諒解,必須遵照解放軍前委指示,求得自贖。辦法是:自動放下武器,或離城改編,任自由選擇。時間由1949年1月17日1時起至1月21日止。如竟敢不顧提議,破城之日,必將嚴懲,勿謂言之不預。此信由於措辭嚴厲,且多指斥語言,與其說是一封公開信,莫如說是一份最後通牒。此信是毛澤東起草的,一月十六日由林彪交簽署協議的鄧寶珊轉遞,鄧見此函出言不遜,深怕功虧一簣,便拖延了多日,最後由傅冬菊塞在傅作義書房的大堆文件中,二月一日前,傅始終未看到這封侮辱他人格的最後通牒。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