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64
次編輯
變更
关中礼馍·馄饨
,创建页面,内容为“ '''关中礼馍·馄饨'''是关中东部礼馍中的“王中王”,不仅反映在它在礼馍中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显示出由它而生出多…”
'''关中礼馍·馄饨'''是[[关中]]东部礼馍中的“王中王”,不仅反映在它在礼馍中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显示出由它而生出多品样、多规格、多功能的礼馍,更显得[[馄饨]]“王中王”的尊贵。
味蕾上的记忆,是一种最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体现了深厚的[[时空]]传统<ref>[https://chihe.sohu.com/a/746250648_121119000 几分钟带你看中华美食发展史~ ],搜狐,2023-12-22</ref>。将饮食融入中国古代文化,讲述因为[[饮食]]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观、饮食礼仪、为官之道,甚至是家族内部的相处之道<ref>[https://www.sohu.com/a/273785365_100272346 从“医、易、乐、食同源”看人类文明起源],搜狐,2018-11-07</ref>。
==特产简介==
此馄饨不是用薄面片儿包馅的,煮熟后连汤吃的那种“馄饨”,而是关中东部活动频繁、频率较高的一种礼馍。
馄饨的外形成园立椎体,可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用油,葱末,花椒干叶末垫起的芯儿,一部分是用上等的白面做的[[白皮]],再一部分是馄饨嘴儿和美化[[装饰]]的馄饨沿儿。
馄饨源于荷叶,实难考究。若从“馄饨”与“浑沌”世界而言,那就早得很了。但从它颇像高耸,挺拔、坚硬、平滑、丰满的乳房,再从它使用的价值就诠释了它是典型的母系社会的产物,是图腾文化的[[标识]]。乳房孕育了生命,而馄饨作为生命、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志”,在总体上有强大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伦理道德内涵。
馄饨的“嘴儿”,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就是“奶奶嘴儿”。原本的嘴儿就在馄饨的尖尖上,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农妇们面花技艺的提升,为了“好看”,把“嘴儿”还扭了一下,置于馄饨下部的正中央。(如今,东北的一些地方的馄饨嘴儿仍然还在尖尖上。)这个嘴儿一扭,扭出了人们文明程度进化水准。扭出了人[[审美观]]的升华,同时也彰显了面花艺术的不断提高。
馄饨是关中东部礼馍中的“王中王”,不仅反映在它在礼馍中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显示出由它而生出多品样、多[[规格]]、多功能的礼馍,更显得馄饨“王中王”的尊贵。
笔者对馄饨的初步调查研究,以为馄饨的功能大致是这样的:
婚:要在[[祖先]]的供桌上献上几对馄饨。馄饨是“花馄饨”上面布撒着[[吉祥]]、祝福的各种面花和插着鲜艳色彩的纸花。新娘入洞房时还要将娘家陪超额完成来的“馒头”--还是花馄饨。这里称“[[馒头]]”,据说是油“奶头”引申而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关中东部结婚时有这样一个风俗,新娘下轿后,拜过天地,入了洞房,由伴郎、伴娘将两位新人扶上炕,再由伴郎和伴娘两人在炕上推来推去,谓之“捣四角”然后将娘家陪来的馒头,就着葱白吃几口,意思是“升子”是生子,升官,葱是未来生的娃娃聪明可爱,“馒头”则是乳汁丰富,生育旺盛。另外还有这样的说法:媳妇要听公婆的话,要守妇道,遵守家规,以声的谐音"声"做到声(升)叫声(升)应。还有的说,馒头就生葱,婆婆叫起一溜风,女婿叫起蹭蹭蹭。"馒头花儿开,媳妇定生龙凤胎。"馒头蒸的硬,[[媳妇]]爱劳动等等。同时,娘家要给婆家再送上二十四个馄饨,既蕴含敬重、亲情,又蕴含儿孙满堂,绵延不断。
丧:丧事,也称白事,仍然少不了馄饨。但是把供桌上的花馄饨不称馄饨而称“献贴”。献贴上插些小面花和素色纸做的[[小花]],有的还插一些小旗,与之搭配的同样少不了许多馄饨,这个馄饨则是为孝敬健在的长辈和老人的礼品。
春节更是馄饨频频出现在迎来送往的[[礼仪]]中,也是文化脉流和人文价值的一种象征。女婿到岳父家拜年去,须拿馄饨,外甥到舅家拜年去,须拿馄饨,小辈到长辈家拜年去要拿馄饨,给祖先的供桌上,财神、灶神、土地神都得要献上馄饨。这个馄饨不贴面花,只求面白面细。虚软芯儿油,捏得周正,全在于实用,少了些观赏,礼仪的成份,多了些祝福、企盼的[[内容]]。因而在捏之前,面要精细,施酵、发酵、起面、和面捏蒸都格外小心,真真切切地用心去做。目的是通过馄饨传达对长辈的敬意,爱戴。所以在送馄饨时又有了不少讲究,如送双不送单,歪嘴馄饨不出门,塌塌馄饨不出屋……馄饨在春节时还是祈福祝祥的礼馍,村妇、村姑、村妪还把它捏得小拇指甲大小,系上红丝线,挂在娃们的新衣新帽上,以祝福娃娃健康成长,有的捏得像枣儿,鸡蛋大小一般,同样的系上红丝线挂在箱子上企盼“新衣满箱”“金玉盈柜”“丰衣足食”挂在牛羊、牲口圈头,槽头或牛羊的个[[犄角]]上,求得“槽头平安,六畜兴旺”;还有的挂在[[果树]]上、门环上,农具上……总是想把吉祥如意、人寿年丰、兴旺发达寄托在每一件能表达自己心愿的什物上,努力营造祥和温馨的、快乐浪漫的新年新春新气象的热烈氛围。诚然,这也是折射晚辈心境的光束,表示村妇手艺的[[平台]],相互交流沟通的纽带。从这个层面来认识和了解馄饨,从这个角度审视馄饨美的所在,就是一个从较深的层次上反映了劳动人民淳朴的真情和追求美好生活,企求社会存在和谐的艺术再[[创造]]。我借肖云儒先生一句话,这是在“营养民众,营养艺术”。
祝寿中的[[寿桃]],同样是馄饨的变形,那是在馄饨的表面上贴上“寿”字,还有的捏成桃形,要顶部的尖尖上涂上红色,宛如天宫王母娘娘[[蟠桃]]盛会上的仙桃。食之,则长生不老亦!
馄饨与面花的巧妙搭配、精致和谐,构成了礼仪文化中圆融无碍的高雅、隆重、真情、浸洇了浓浓的儒家文化[[精髓]],并将它演绎,推向极至,发扬光大,使人的价值得到肯定,感情引发共鸣、精神得到传唤,进而提升到道德的范畴,不前卫,但深沉;不华丽,但质朴。因而,无论是时令节日、生日满月、婚嫁丧娶、探亲访友……馄饨是关中东部农村少不了的,极为隆重的礼品,是传达众多信息的载体,是展示村妇们心灵手巧的平台,更是面花[[艺术]]产生的母体。缘于此,馄饨就在礼馍中居于"王中王"的地位了。
==参考文献==
[[Category:420 家政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