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竹仔嶺隧道

增加 7,016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250px|thumb|日治時期的竹仔藔隧道 '''竹仔嶺隧道'''是台灣基隆市一座鐵路隧道,供台鐵縱貫…”
[[File:竹仔藔隧道.jpg|250px|thumb|日治時期的竹仔藔隧道]]
'''竹仔嶺隧道'''是[[台灣]][[基隆市]]一座[[鐵路隧道]],供[[台鐵]][[縱貫線 (鐵路)|縱貫線]]使用。座落於[[八堵車站]]與[[三坑車站]]間,地屬[[仁愛區]][[龍門里]]與[[暖暖區]][[八西里]],為通貫[[獅球嶺]]兩側、連接[[基隆河]]河岸與[[基隆港]]的交通要道<ref name="何李1">〈納莉颱風期間基隆河水位之數值模擬與分析─貨櫃堵塞與竹子嶺防洪閘門對水位之影響〉,何曜顯、李光敦撰,發表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九十二學年度碩士專班研究成果發表會。</ref>。其[[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啟用時初名「'''竹仔藔隧道'''」,曾經歷兩次改建,目前使用之第三代隧道啟用於2008年。

== 沿革 ==
[[台灣鐵路|台灣第一條鐵路]]由[[基隆車站|基隆]]至[[新竹車站|新竹]]為止,乃是由[[台灣清治時期|清代]]台灣巡撫[[劉銘傳]]建築。基隆通往[[臺北車站|台北]]一段,經由今日[[基隆市]][[安樂區]][[佛祖嶺]],通過[[獅球嶺隧道]],貫穿[[獅球嶺]]到達[[八堵]]。由於獅球嶺隧道設計不佳,兩端低陷,中間高起,[[火車]]行駛不易,[[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決定改築新的鐵路線。1896年5月起開始挖鑿竹仔嶺隧道,以貫通獅球嶺,由[[大成建設|大倉組]]與[[有馬組]]負責施工,隔年1月22日貫通<ref name="基志1">《基隆市志·經濟志·交通篇》上篇第三章第二節〈日據時期之鐵路〉,蕭再安撰,基隆市政府出版,2002年,12月。</ref>,全部工程經過兩年多,始於1898年2月2日完工,工程期間有300多人殉難。竣工後,在隧道的北口舉行開通儀式,[[臺灣總督]]等官員皆列席參加{{r|江}}。

隧道旁有基隆舊八景之一的[[魴頂瀑布]]流下,日本鐵道隊長曾題有「雙龍」二字,因此竹仔嶺隧道在日治時期又有「{{lang|ja|瀧の本隧}}」美稱。該隧道設計為雙線淨空<ref name="鐵道情報181" />,但初期只鋪設單線{{r|江}},大正年間執行雙軌計畫時,才在1914年4月鋪設雙線通車<ref>〈複線一部開通〉,《[[臺灣日日新報]]》,大正3(1914)年4月1日,第4958號,二版。</ref><ref>蔡龍保:《推動時代的巨輪:日治中期的臺灣國有鐵路(1910—1936)》,臺灣書房出版,[[臺北市]],2007年7月二版,頁141。</ref><ref name="鐵道情報181" />。後由於日本當局發現原所建竹仔嶺隧道內淨空不足且路線坡度仍大,於是又在西側增建改良線與新的竹仔嶺隧道,供縱貫線行駛,並於1923年10月21日通車<ref>[[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五年報(大正十二年度)》,[[臺北市]],1924年12月10日,頁73。</ref>,而原有的舊隧道則改供宜蘭線火車行駛<ref name="鐵道情報181">田耘昇,〈縱貫線上的老山洞(上)—基隆新竹間的老隧道巡禮〉,《[[鐵道情報]]》181期,[[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高雄市]],2008年1-2月號。</ref>。

2001年,[[納莉颱風]]襲台,[[基隆河]]水位暴漲,洪水將兩岸貨櫃集散場的千餘個貨櫃沖入河中,六十多個貨櫃卡在[[八堵鐵橋]]橋墩上,使該處水流阻塞,水位高漲,洪水順著舊宜蘭線鐵路,穿過已停用的竹仔嶺東側隧道流入[[南榮河]],在基隆市區氾濫成災<ref name="何李1" />。後來,[[台鐵]]配合基隆河整治工程,將原本東側廢棄的舊宜蘭線竹仔嶺隧道重新擴孔整修,改為雙軌通車,用以取代西側1923年啟用縱貫線竹子嶺隧道<ref name="牟1">〈竹仔嶺隧道 下周起更新〉,《[[聯合報]]》牟玉珮報導,2008年1月25日。</ref> 。至此,1898年完工的舊竹仔嶺隧道已經改建為新竹仔嶺隧道而消失<ref name="鐵道情報181" />。

== 建築概況 ==
===第一代隧道===
動工於1896年5月,完工於1898年2月2月,長559.3公尺。該隧道由日軍的臨時台灣鐵道隊所開鑿,以開通新的鐵路線,取代清代所開鑿的舊線;隧道上半拱部採用紅磚砌拱,側壁結構則主要採用石材砌築、局部採用紅磚,洞內路線坡度為千分之16.7{{r|江}}<ref name="鐵道情報181" />。在1923年第二代隧道啟用後,第一代隧道轉提供[[宜蘭線|舊宜蘭線]]使用,直到1990年代,因應鄰近的[[南榮路]]拓寬而停用<ref>〈基隆「都市盲腸」決切除 宜蘭線鐵路支線 將拆遷至縱貫線鐵路〉,《[[中國時報]]》,1991年1月27日,第13版。</ref>,原地廢棄至2004年因第三代隧道的興建而消失。另該隧道原在八堵端出口有一方「[[竹仔嶺招魂碑]]」,亦因隧道改建而遭剷平<ref>中年の草食男子:[https://blog.xuite.net/atayal_je/wretch/136412267-%E5%9F%BA%E9%9A%86+-+%E7%AB%B9%E4%BB%94%E5%B6%BA%E6%8B%9B%E9%AD%82%E7%A2%91%28%E5%B7%B2%E6%8B%86%29 基隆—竹仔嶺招魂碑(已拆)] </ref>。

===第二代隧道===
該隧道位於第一代隧道西側,採用磚砌結構,全長約550公尺,洞內路線坡度為千分之10,上方為半圓形的穹窿,可供雙軌鐵路行駛。1920年動工、1923年10月21日完工通車,供[[縱貫線 (鐵路)|縱貫線]]行駛,採雙線通車,一直維持通行至2008年<ref name="鐵道情報181" />。其停用後有整建為觀光景點的計畫,惟台鐵暫以[[水泥]][[牆]]半封閉兩側之隧道口以防閒雜人等進入。

===第三代隧道===
該隧道興建於第一代隧道上方,全長556公尺<ref>[http://club.ntu.edu.tw/~club20322/train/subject/datapage/TRA_railtunnel.htm 台灣鐵路局全線隧道一覽表]</ref>,2004年動工,2005年貫通<ref name="鐵道情報181" />。台鐵於2006年1月11日舉行改建竣工典禮<ref name="小小鐵路通1">[http://service.tra.gov.tw/KIDS/Eknowledge/history-1.aspx 臺灣鐵路管理局-鐵路e知識-軌道歷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13045715/http://service.tra.gov.tw/kids/Eknowledge/history-1.aspx |date=2012-03-13 }}</ref>,預定於當年5月通車,然而北口後續的[[路基]]墊高工程,施工[[包商]]因與台鐵發生[[合約]]糾紛而[[解約]],使得隧道遲至2008年才通車<ref name="牟1" />。東正線首先於2008年1月28日切換至第三代隧道,西正線隨後於2008年5月28日完成切換<ref name="小小鐵路通1" />。第三代隧道啟用後,1923年完工的第二代隧道也告停用。

該隧道北口題名「獅球新開」,南口題名「豁然開朗」,為[[台灣戰後時期|戰後]]台鐵新建隧道所少見<ref name="鐵道情報181" />。

==參考資料==
{{Reflist|refs=
<ref name="江">{{cite book |author=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著;江慶林 譯 |title=《臺灣鐵路史 上卷》 |publisher=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date=1990年6月}}</ref>
}}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