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039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一路走来的附中人1958年,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建设时期, [[ 襄城区 ]] 运动路诞生了一所崭新的学校,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的前身——襄阳师专附属中学。
==办学理念 :==
办学宗旨:先成人后成才办学目标:非精英可成才办学思路:坚持扬长避短,错位 [[ 发展 ]] ,创差异化、特色化校
==校训 :==
立德、立功、立言、立人校
==校歌 :==
《守望》附中精神: [[ 艰苦奋斗 ]] 、开拓进取、勇于闯创的创业精神;团结协作、 [[ 荣辱与共 ]] 、敢于拼搏的团队<ref>[https://www.sohu.com/a/416026829_120065855 什么是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这样的!],搜狐,2020-09-02 07:00 </ref>精神;敬业尽责、爱生爱校、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草创之初,附中没有校长,襄阳师专只是委派了肖肃同志为学校负责人,全校仅有2个班,105名 [[ 学生 ]] ,教职员工8名。然而,附中从创业初期就显示了她对卓越成就的执着追求:3年后学校开齐了三个年级6个班的 [[ 初中 ]] 课程,教职员工24人,学生312人,实现了规模翻番。1961年的首届毕业生即在全市中考中勇夺城区全部六所中学第一名,可谓雏凤清于老凤声。
==发展历程==
1962年,襄阳师专撤销,附中正式移交襄樊市管理,更名为襄樊市第七中学,并搬迁到襄城区民主路校址。
1978年8月,伴随着 [[ 改革开放 ]] 的脚步,附中紧随恢复的襄阳师专一同恢复办学,全校只有五个教学班,96名学生,其中小学44人,初中52人。全校教职工仅13人,(其中有6名同志是从林业工人中抽调出来的临时代课教师),学校房屋建筑面积只有420平方米,校内没有一套课桌凳和办公桌椅,学生都要从家里自带桌凳上课。学校负责人只有教导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隋桂馥。
老一代附中人,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在贫瘠的山沟中艰难起步:1979年秋开办了一个高中班,招收高一新生17人;1981年 [[ 秋季 ]] 正式组建了领导班子,孙益勇任校长,隋桂馥任党支部书记,厉齐华任教导主任;1984年6月,由襄阳师专等六家单位集资建起了面积达316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学校总建筑面积增至736平方米, [[ 学校 ]] 由陆天衷任校长,隋桂馥任党支部书记,厉齐华、代习哲、王开成任教务主任和副主任,教职工达到27人。
1985年秋季,因师资紧张,襄阳师专党委决定停办附中高中班,当年 [[ 小学 ]] 在校人数已达228人,中学在校人数已达113人。
1986年8月至今,襄阳师专党委开始对附中 [[ 干部 ]] 进行正式任命,并以中共襄阳师专委员会文件下发。1987年开始,附中划拨为财政独立单位。
1993年附中发展达到小高峰:学校服务<ref>[https://www.sohu.com/a/344408122_120225018 职场人生 || 服务是什么?什么叫服务到位? ],搜狐,2019-09-30 </ref>范围达到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4000人,占地面积发展到8000平方米,校舍面积增至245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15万元(不含房产)。学校拥有十二个教学班,配有物理、 [[ 化学 ]] 、生物等实验室、电教、 [[ 音乐 ]] 、美术、微机等专用教室和图书资料室,教职员工增至47人。
新一代附中人大胆开拓,学校发展向规模化迈进:2002年8月,原襄樊学院后勤集团创办附属高中;2003年3月,附中正式恢复1986年停办的 [[ 高中 ]] ,并接管建华路的附属高中;2004 年8 年8 月,原襄樊学院校区调整,学校分别从建华路和隆中搬迁到盛丰路校址办学;2005 年7 年7 月,学校先后接管电大附属中学、航空609所子弟学校,并整体接收襄北监狱子弟学校学生;2006 年5 年5 月,学校接管原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2007 年8 年8 月,学校接管机电学校的岘山高中……校园占地面积已达70余亩,校舍 [[ 建筑面 积60000 积]]60000 多平方米。教职工82人,年在校学生已达2500余人。
2010年6月,襄樊学院与市 [[ 政府 ]] 签署移交协议,附中正式移交市教育局直接领导。
2012 年9 年9 月,附中正式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