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羅貫中

增加 6,30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27084ad9981c.aspx'''([[1330年]]?-[[File:罗贯中.jpg|thumb|東平平 1400年]]?),名本,號 廣場 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 羅貫中 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戲劇,並被認為是《[[水滸傳]]》後三十回的作者。
'''羅貫中'''(一般認為,《[[1330年水滸傳]] ?-》也是由羅貫中幫助整理修改的<ref>[[1400年李贄]] 《〈忠義水滸傳〉序》說:「施羅二公,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是故憤二帝之北狩,則稱破大遼以洩其憤;憤南渡之苟安,則稱滅方腊以洩其憤。敢問洩憤者誰乎 則前日嘯聚水滸之強人也,欲不謂之忠義不可也。是故施羅二公傳《水滸》 而復以忠義 其傳焉。」</ref>。另外一種說法是,《水滸傳》的後半部是他寫的<ref name="施耐庵新證">曹晉傑,朱步樓,施耐庵新證 號湖海散 學林出版社,1987年4月</ref>。 == 物生平== ===寓居江南===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 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 代]] 通俗 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 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 。他 籍貫 說是个。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 太原四书五经]] (今[[山西]]) 。14岁时母亲病故 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 带做生意。但 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 錢塘赵宝丰]] (今[[浙 学习。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 ]]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 。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 自然 可確考 愿离开远去 據傳說  ===有志图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 羅貫 “有志图王”的罗贯 曾充任過[[元]]末農 到农 民起 義軍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 張士誠三国志通俗演义]] 幕客 写作,当在该年以后 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 [[ 国志通俗 義| 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贯中写作《 志通俗演 義]] 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 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 還創 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 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发愤著书===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 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隋唐志 》等 通俗 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 說和 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 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三国演义 等戲劇 並被認為 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 [[ 滸傳]] 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 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 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 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 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品谴责了统治 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一般認為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 《[[水滸傳]]》也是由羅貫 罗贯 幫助整理修改的<ref>[[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說:「施羅二公,身在元 活了七十岁 在宋 ;雖生元日,實憤宋事。是 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 憤二帝之北狩,則稱破大遼以洩其憤;憤南渡之苟 里庐陵(今江西吉 ,則稱滅方腊以洩其憤 )逝世 敢問洩憤者誰乎?則前日嘯聚水滸之強人也,欲不謂之忠義不可也。是故施羅二公傳《水滸》,而復以忠義名其傳焉。」</ref> 。另外一種說法是,《水滸傳》的後半部是他寫的<ref name="施耐庵新證">曹晉傑,朱步樓,施耐庵新證,學林出版社,1987年4月[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27084ad9981c.aspx 罗贯中], 古诗文网, </ref>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學家]] [[Category:文學家]]
23,7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