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29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近日,我所湖泊-流域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 在中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近日,我所湖泊-流域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 在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主任会议上被认证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颁发,No.005);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2021年度专家委员会会议上,获第一批分中心授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湖泊-流域分中心”(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简称“湖泊-流域分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安芷生、陆大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赵春江和张佳宝,以及来自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机构简介==
数据中心是研究所重要支撑部门。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心聚焦湖泊流域数据服务与发掘分析,致力于湖泊流域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编、加工、集成与共享;中心建设有全国时间跨度最长(1960s-2010s)、空间范围最广(全球-全国)全要素最完整的湖泊数据库,包含800多万条、总量60TB的数据记录;目前通过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湖泊-流域分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两个共享网站向国内外提供支持,年均访问量达40万人次。
未来,数据中心将进一步立足定位、发挥优势,面向所内外提供数据服务,建设成为国内外湖泊流域学科知名、权威的科学数据中心。
==相关资讯==
===长江河流—河口连续体产甲烷途径及甲烷释放的历史演变取得进展===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微生物驱动的产甲烷过程贡献了全球85%的大气甲烷增量。尽管河流仅占地表面积的0.58%,其仍是多个生态系统间碳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纽带。
据估算,全球河流每年向大气中释放30.5Tg的甲烷。然而,目前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中的产甲烷途径认识不足;此外,筑坝显着改变了河流水文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但筑坝对河流甲烷释放的影响尚不清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吴庆龙研究员团队李彪博士等以长江河流—河口连续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甲烷碳同位素分析、基于mcrA基因的扩增子测序、功能预测和底物添加培养试验等阐明了该区域的主要产甲烷途径;随后根据该途径构建了产甲烷底物和甲烷释放的线性模型,结合产甲烷底物的历史数据,回溯了三峡大坝修筑前后,下游河段甲烷释放的历史演变规律。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