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卡洛·白貢齊

增加 1,85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卡洛·白貢齊'''(Carlo Bergonzi, 1683-1747)為白貢齊家族的創始人,是十八世紀克里蒙納(Cremona)最有名的製琴師之一 他的琴有著傑出優美的音色,因而被認為與[[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a.1644-1737)和[[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旗鼓相當。 ==生平簡介==
他於1710年結婚,育有三女兩男,兒子[[米凱萊·安傑洛·白貢齊]](Michele Angelo Bergonzi, 1721-1758)與[[佐西莫·白貢齊]](Zosimo Bergonzi, 1724-1773)後來也都繼承其製琴事業,1730年妻子過世,白貢齊獨自扶養五位兒女。
根據史料推測,卡洛可能與瓜奈里家族[[朱塞佩•瓜奈里]]關係密切。
根據记载,他受到鄰居[[文欽佐·盧傑利]](Vincenzo Ruggeri, 1663-1719)的影響踏入製琴產業,早期作品充滿著文欽佐風格,主要是使用他的模子,並接受其製琴的指導。使用的漆跟早期瓜奈里家族的漆相當接近。
[[卡洛]]被公認為是史特拉底瓦里學派繼承人,但因曾向[[朱塞佩·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filius Andrea, 1666-1740)學習,因此提琴風格反而承襲了瓜奈里家族的特徵。
1730年之後與[[史特拉底瓦里]]生意上過往甚密。1730-1740年間均以幫大師級琴師代工為主,當時並未成立工作坊。這也是卡洛的創作黃金時期,其作品都相當傑出。
 
 
==史特拉底瓦里最優秀的學生及繼承人==
 
1740-1745年父子三人協助[[弗朗切斯科]](Francesco Stradivari, 1671-1743)與[[歐莫柏諾]](Omobono Stradivari, 1679-1742)製琴。1745年,卡洛經由[[保羅·特拉底瓦里]](Paolo Stradivari, 1708-1776)之手接管了史特拉底瓦里家族的工作坊,便舉家遷往史特拉底瓦里位於聖多米尼克教堂廣場(Piazza San Domenico)的房宅,並沿用史特拉底瓦里的製琴工具、模板及材料。之後還協助保羅•史特拉底瓦里拍賣家傳的提琴。有學者認為他是史特拉底瓦里最優秀的學生及繼承人。
 
==卡洛製琴風格 外形變化多端 饒富趣味==
根據记载 卡洛製琴風格而言 他受到鄰居幾乎承襲了瓜奈里家族的特徵。1747年逝世後,由兒子[[ 文欽佐 米凱萊 · 洛·白貢齊]] (Vincenzo Ruggeri(Michele Angelo Bergonzi, 16631721-1719 1758 承接父業繼續制琴。縱觀卡洛一生,雖然製作 影響踏入製 產業 較為稀少 早期作品 但他 充滿 著[[文欽佐·盧傑利]]風格 源源不絕的創造活力 亦可能是受到盧傑利 造的每把 工藝 ,外形變化多端,饒富趣味。目前已知道,卡洛製作最早 指導。1730-1740 琴約是1720 間均以幫人代工為主,並未自己開設工作坊 目前世界上僅存 曾向[[朱塞佩·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filius Andrea, 1666-1740)學習 製作的約45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及3把大提琴作品 因此在提 其中僅有30多把 細部處理方面 著精美的手藝 他姓名標籤。<ref> {{cite news | url =https://tarisio.com/cozio-archive/browse-the-archive/makers/maker/?Maker_ID=59&l=yes | title =Carlo Bergonzi | publisher =tarisio.com | accessdate =2019-03-16}}</ref>
1729年後離開了瓜奈里的製琴工作坊,1730年間轉而投入[[史特拉底瓦里]]門下,這也是卡洛的創作黃金時期,其 == 作品 都相當傑出。簡介==
== 早期作品充滿著優雅風格,其中有兩個傑出的特色:一為琴頭上明顯而突出的“耳朵”;二為方形的琴身輪廓。他製作的漩渦狀琴頭極其獨特,雕刻地非常勻稱整齊又清楚俐落,且與當代克里蒙納製琴師大不相同。琴頭正面的“耳朵”看起來特別突出,中腰部分較為狹窄,C側板上方的兩個邊角成直角形的凸出,使琴身呈方形的輪廓,而這種獨特的形狀是瓜奈里家族的樣式。F孔的形狀雕刻精美,很明顯地受到史特拉底瓦里的影響,但一般而言較為寬長。如仔細觀察會發現,背板上的pin點呈方孔形狀而非圓形,這是一個超乎尋常的特點。卡洛早期的提琴色澤近似於 史特拉底瓦里 紅色調的油漆,塗漆特別薄且色彩更為強烈。獨特的音色特質不易辨認,更由於稀有罕見,因此通常轉手於收藏家之間,而非演奏 族工作坊的继承人=之中。<ref>[http://chinamusicindustry.com.cn/showworld.asp?id=2284 台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卡洛‧白貢齊]</ref>
1740-1745年父子三人協助[[弗朗切斯科]](Francesco Stradivari, 1671-1743)與[[歐莫柏諾]](Omobono Stradivari, 1679-1742)製琴。1745年,卡洛經由[[保羅·特拉底瓦里]](Paolo Stradivari, 1708-1776)之手接管了史特拉底瓦里家族的工作坊,之後白貢齊家族便長期住在史特拉底瓦里家族位於聖多明尼克教堂(Piazza San Domenico)的住宅,繼續沿用史特拉底瓦里的製琴工具、模板及材料。有學者認為他是史特拉底瓦里最優秀的學生及繼承人。然而就製琴風格而言, == 卡洛 幾乎承襲了瓜奈里家族的特徵。1747年逝世後由兒子[[米凱萊·安傑洛· 白貢 齊]](Michele Angelo 齊Carlo Bergonzi, 1721-1758)和孙子Nicolo繼承,但克里蒙納光輝的製琴史也隨之逐漸衰微。大部分的製琴師在幾十年後離開了克里蒙納,並跟隨米蘭(Milan)與杜林(Turin)學派展開新的製琴路線<ref> {{cite news | url =https://tarisioca.com/cozio-archive/browse-the-archive/makers/maker/?Maker_ID=59&l=yes | title =Carlo Bergonzi | publisher 1732=tarisio.com | accessdate =2019-03-16}}</ref>。
早期 這把提琴保有極佳的狀況,小提琴制琴師希爾(WE Hill)稱讚此琴為世界上最好的四把大師遺 品充滿 之一,以雄渾蒼健的音響效果 優雅風格 其中有兩個傑出 可視為卡洛·白貢齊最具代表性 特色:一為 作品。此 曾於2008年10月於意大利克里蒙納博物館展出。整體尺寸和當時樂器無異,但是F孔標記到 明顯而突出的“耳朵”;二為方形 板邊緣的197公厘,與當時史氏和瓜奈里常用的195公厘以內 長很多。 琴身輪廓 。他製作 是典型 漩渦狀琴頭極其獨特,雕刻 卡洛風格:上側板呈方形且平直 非常勻稱整齊又清楚俐落 橫跨頂部木塊;C側板和下側板呈優美的弧線 ,且 與當代克里蒙納製 下側板比其他制 琴師 的形式更為寬厚。其獨特的邊角顯得較 不相同 、弧度也更為平直 琴頭 正面 的“耳朵” 轉到側面時 看起來 特別突出,中腰部分較為狹 ,C側板上方 兩個邊角成直角形的凸出 ,使 琴身呈方形的輪廓 「ear」更顯突出 而這種獨特的形狀是 透露出與朱塞佩. 瓜奈里 家族 提琴 樣式。F孔的形狀雕刻精美 某些相似處。此琴背板由一塊楓木製成 很明顯地受到史 拉底瓦里 徵是微小而水平 影響,但一般而言較為寬長。如仔細觀察會發現, 捲紋; 背板 上的pin點呈 孔形狀而非圓形 的兩片木頭是由卡洛本人鑲填 掩飾了可能是木頭缺陷或 一個超乎尋常 蟲蛀 特點 瑕疵 卡洛早期的提 根據美國製 色澤近似於史特拉底瓦里紅色調 師聯盟(AFVBM,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Violin and Bow Maker)在2008年 油漆 檢測 塗漆特別薄且色彩更 其上下端的固定針 強烈。獨特的音色特質不易辨認 圓孔方木針 更由於稀有 極為 罕見, 因此通常轉手於收藏家 與當時制琴師相較 下,是迥然不同的設計。面板則由松木製成 而非演奏家之 央部位紋理較細緻,向外漸粗。側板與琴頭是用類似的寬大花紋的木頭製成。塗漆呈橘褐色
卡洛留存於世的琴約小提琴45把、1把中提琴和3把大提琴;其中僅有30多把琴貼有他姓名 標籤 。在克里蒙納充滿競爭的製 內容:Anno 1732 Carlo Bergonzi / Fece in Cremona<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62696070 名 時代裡, 欣賞| 卡洛 一生製作的琴雖然稀少但展現出多樣化的製琴風格與形式,足顯示其思想充滿著源源不絕的創造力與活力。‧白貢齊]</ref>
== 參考文獻 ==
72,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