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滨海湿地研究团队

增加 3,170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滨海湿地研究团队'''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1人,山东省…”


'''滨海湿地研究团队'''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1人,山东省杰青1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1人,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专家1人,山东省突贡专家1人。团队带头人为于君宝教授。滨海湿地研究团队围绕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育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瞄准国家与地方需求,主要开展滨海典型湿地系统关键生态过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化与生态适应过程、近海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研究,揭示滨海湿地生态过程对全球和区域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与机制,建立滨海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为我国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滨海湿地修复的国家目标及山东省政府目标。

==相关资讯==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滨海湿地科研团队在“湿地水域富营养化和营养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滨海湿地科研团队在湿地水域富营养化和营养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以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江苏盐城等近岸水域为案例,对营养盐污染来源、富营养化水平及其对近海赤潮灾害爆发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生态学报》和《中国环境科学》等科技期刊。

据项目组成员裴绍峰博士介绍,由于氮肥过量使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排放、滨海湿地净化服务功能的退化,渤海近岸海水溶解无机氮含量相比80年代初增加了6~8倍,而磷酸盐和硅酸盐则呈显着的下降趋势,最终导致目前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分析表明,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生长和光合固碳能力已不再受限于磷或氮等营养盐成分,而是受控于光照和温度。尤其在河口区,较高的泥沙和悬浮体含量、咸淡水混合过程、海流和潮汐等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固碳能力产生较为复杂的耦合关系。此外,还对营养盐在河口和近岸海水混合过程的保守性、空间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系统探讨,并对夏季和秋季初级生产力和光合固碳差异性和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

据悉,赤潮也被称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暴发性急剧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异常的生态灾害现象,是海洋污染的信号,可导致鱼、虾、蟹、贝类大量死亡,对水产养殖、海港建设、底栖生物群落乃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破坏。而近海富营养化是导致赤潮频发和浒苔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和系统调查有助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蓝色海湾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767,4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