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986
次編輯
變更
沉降系数
,创建页面,内容为“ '''沉降系数'''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ref>[https://www.sohu.com/na/…”
'''沉降系数'''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ref>[https://www.sohu.com/na/455650946_100034039 日文是怎么来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汉文,改换成他们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ref>、日文和韩文,还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西夏文<ref>[https://history.sohu.com/a/603679073_121174827 与汉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国人看它如天书,俄罗斯人却如数家珍],搜狐,2022-11-09</ref>、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种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词解释==
沉降常数,又称为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是指用离心法时,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于每单位离心场的速度。或s=v/(ω2‧r)。s是沉降系数,ω是离心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r是到旋转中心的距离,v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数以每单位重力的沉降时间表示,并且通常为1~500×10的-13次方秒范围,10-13这个因子叫做沉降单位s,即1s=10-13秒,如血红蛋白的沉降系数约为4×10-13秒或4s。一般单纯的[[蛋白质]]在1~20S之间,较大核酸分子在4~100S之间,更大的亚[[细胞]]结构在30~500S之间。
根据1924年Svedberg(离心法创始人--瑞典蛋白质化学家)对沉降系数下的定义: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的速度。沉降系数是以时间表示的。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S实际上时常在10-13秒左右,故把沉降系数10-13秒称为一个Svedberg单位,简写S,量纲为秒。
因随溶剂的种类、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常是换算成20℃纯水中的数值,进一步算出分子间无作用力和浓度为零时的外插值。沉降系数是以分子量、分子形状和水等情况来决定,其作为生物体大分子的一个特征是很重要的。
测定原理
沉降系数的测定原理就是在恒定的离心力场下测定样品颗粒的沉降速度。
因为样品颗粒很小,不能直接看到它们的沉降运动,所以把离心时样品颗粒的界面移动速度看作是样品颗粒的平均沉降速度。通常使用Schlieren和吸收光学系统来记录界面沉降图。在沉降图样品界面一般表现为一个对称的峰,峰的最高点代表界面位置。
通常沉降系数测量精度为±2%,但是如果面界图型表现为不对称峰型,或希望沉降系数测量精度达到±1%或更小的情况时,按峰的最高点作为界面位置就不够了,这时应该使用二阶距法计算界面位置。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