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洋型地壳

增加 2,90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大洋型地壳'''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


'''大洋型地壳'''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ref>[https://www.sohu.com/na/425595890_120525920 汉语是什么语言,其本质是什么?],搜狐,2020-10-19</ref>。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ref>[https://www.sohu.com/a/511684731_120099902 精美绝伦的艺术玛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f>。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名词解释==

大洋型地壳(oceanic crust)又称海洋地壳,简称洋壳。是分布于大洋盆地之下的地壳。根据地震和[[重力]]研究,大洋型地壳与[[大陆]]型地壳有根本区别。它的结构比大陆型地壳更为均一,自上而下,系由[[沉积]]层和硅镁层(5—6km)组成,平均密度为3.0克/立方厘米,缺失硅铝层。近来一般把大洋型地壳从上到下分为三层:①未固结的沉积物,在大西洋中平均厚度为1km,在太平洋底厚度仅0.5km。②固结的沉积物,厚约1.7km,p波速度为5km/s。③厚度不到5公里的是玄武岩或辉长岩层,其中p波速度为6.7km/s。洋壳的沉积厚度在不同的海域也有显著的变化,但铁镁质的第三层却相当均匀,在这一点上与厚度变化甚大的大陆型地壳的硅镁层有很大不同。有人把“安山岩线”作为大洋型地壳和大陆型地壳的分界线。此线的大陆一侧主要是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硅质较多(>50%),为大陆型地壳;而此线的大洋一侧主要是橄榄玄武岩、粗面岩等,硅质较少(<50%),为大洋型地壳。

当陆块形成并不断扩大后,陆块问的大面积区域岩浆海表面凝固较晚,水愈集愈多,同时岩浆海表面的结壳稳定下来,成为洋壳。因为洋壳形成较晚,其成分接近上地幔,所以具硅镁层的特点。

洋壳的稳定是相对的,因为地幔的岩浆活动迫使洋壳的薄弱部分开裂,成为岩浆上涌的出口。大洋中脊,洋中热点,陆边弧后海沟以及大陆上的裂谷是岩浆上涌、热量排出的出口。 大洋地壳不断更新,更新周期可能为2亿年。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顶部缓慢涌出并冷凝,从中脊向两侧推移,不断形成新洋壳,新洋壳成分接近上地幔。洋中脊附近是最新洋壳,向大洋中脊侧边,洋壳的年龄越来越老。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69,3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