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聂鲁达

增加 146 位元組, 5 年前
調整排版&參考來源
| 知名作品 =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br>《诗歌总集》
}}
'''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ref> 被认为是他最著名 {{cite news|url=https://kknews.cc/culture/r3apjv.html|title=巴勃羅聶魯達:對詩歌 作品之一。熱愛,對政治的激情|date=2015-12-14|newspaper=每日頭條|accessdate=2019-04-10}}</ref>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字是由三只耳朵(繁体“聂”)组成,于是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
==早年时期==
 
智利诗人。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Ricardo Eliécer Neftalí Reyes Basoalto)。生于智利中部的帕拉尔城,卒于黑岛(一说圣地亚哥)。早年丧母,1906年迁居智利南部的特木科镇。父亲是一名铺路司机。在特木科读中学时开始写作。1917年7月在特木科《晨报》发表题为《热情与恒心》的文章,署名内夫塔利·雷耶斯,是诗人第一次发表作品。此后,他不断使用不同的笔名在首都和家乡的学生刊物上发表习作。1920年起,正式使用巴勃罗·聂鲁达的笔名。1921年3月,到圣地亚哥教育学院学习法语。不久,诗《节日之歌》在智利学生联合会举办的文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File:聂鲁达16.jpg|左|[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eb6562de1fe6a49a.jpg 《伐木者醒来吧》插图]]]
1949年2月他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此后他到过欧、亚、美的许多国家,积极参加保卫和平运动,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51~1952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 。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   ==參考來源=={{Reflist}}
11,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