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都濡镇

增加 7,66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都濡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全镇国土面积273平方公里,…”

'''都濡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全镇国土面积27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3个社区,常住人口71069人,其中农业人口45172人,占总人口的64%。都濡镇历史悠久,在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析盈隆县地置都濡县,都濡县治在务川自治县浞水镇白柯桥石桥子,北至州(黔州治彭水)二百里,以县西东六十里有都濡水得名。明初,都濡县境设都濡、五堡、三坑三个巡检司,直属思南府。其中都濡巡检司就是白柯坝。民国27年,务川县长张道宗划编联保,为纪念务川县境的"古都濡县",将务川县城起名为"都濡联保"。民国31年,务川县长张有年将都濡联保改为"都濡镇"。 都濡镇境内名胜古迹颇多,城东有"东升塔",为清光绪年间知县张济辉所建。城北有"麻王古洞",南明兵部尚书吕大器曾隐居于此。清道光年间,知县班凌霄题"麻王古洞"石刻于洞壁,字迹遒劲。城北"藏凤岩"有"灵岩"石刻,字大丈余,是清嘉靖年间知县龙维祚手书。城西"顺天寨"建筑在推磨旋山顶,内有"达观亭",可远眺四山,俯览县城全境。城东7公里处有焦岩温泉,水温高达57摄氏度,可治疗多种疾病,两岸风光迷人,是养生旅游胜地。<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都濡镇] </ref>

==历史变革==

都濡镇历史悠久,在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析盈隆县地置都濡县,都濡县治在务川自治县浞水镇白柯桥石桥子,北至州(黔州治彭水)二百里,以县西东六十里有都濡水得名。明初,都濡县境设都濡、五堡、三坑三个巡检司,直属思南府。其中都濡巡检司就是白柯坝。民国27年,务川县长张道宗划编联保,为纪念务川县境的"古都濡县",将务川县城起名为"都濡联保"。民国31年,务川县长张有年将都濡联保改为"都濡镇"。

'''名胜古迹'''

都濡镇境内名胜古迹颇多,城东有"东升塔",为清光绪年间知县张济辉所建。城北有"麻王古洞",南明兵部尚书吕大器曾隐居于此。清道光年间,知县班凌霄题"麻王古洞"石刻于洞壁,字迹遒劲。城北"藏凤岩"有"灵岩"石刻,字大丈余,是清嘉靖年间知县龙维祚手书。城西"顺天寨"建筑在推磨旋山顶,内有"达观亭",可远眺四山,俯览县城全境。城东7公里处有焦岩温泉,水温高达57摄氏度,可治疗多种疾病,两岸风光迷人,是养生旅游胜地。

'''自然资源'''

都濡镇岩高山厚,各种矿藏含量丰富,特别是重晶石和萤石,年开采量可达2000 吨以上。迷人的洪渡河像一条玉带一样流经桐木村、杨村村和沙坝村,沿途物产富饶、风景优美,是全镇人民的"母亲河"。全镇林地面积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林木种类繁多,其中还包括红椿、红杉、银杏和樟木等珍稀树种。<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历史变革] </ref>

==经济发展==

都濡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秉承"增比、进位、突破"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七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以"工业强镇、农业固镇"的工作方针,推动全镇各项事业有序发展,该镇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都濡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名特新优==

'''野生百合粉'''

务川百合粉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野生植物岩百合的根鳞精制而成。野生百合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有明显的药用特征,同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钵、铁、硒等13种微量元素。产品百合粉具有清热润肺、健脾开胃、清心安神、醒酒美容、防辐射、抗衰老、益寿延年等功效,病人食用后尤有体能迅速恢复的奇效,是老少皆宜的纯天然野生绿色保健食品。1938年在贵州省手工艺品展鉴览会获优等奖,1996年被选入中国知名商标品牌。

'''娄山大虫草'''

娄山大虫草,学名草石蚕,俗称地牯牛,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其茎连株状如老蚕,既是名贵中药材,又是佐餐佳肴。鲜口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成份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水苏碱、水苏糖、胆碱等,可治疗身体赢弱、肺涝、感冒、疳结、心脏病、高血压等病。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强筋壮骨、养颜润肤之功效。娄山大虫草,采用大娄山中野大虫草为原料,运用先进工艺和现代保鲜技术加工而成,产品色泽自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经济发展] </ref>

==民俗文化==

'''滚团粑'''

吃糯食、蕨食,是务川仡佬族的传统特点,这与仡佬族先民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有关。务川仡佬族在过年节,将糯米和粘米混做成"滚团粑",捏成山头形,在顶上放些红绿米,又称"红帽子粑"。大年初一早上,必吃不可,也用作给拜年客回"提栏"的佳品。

'''务川"大贰"'''

一种在务川民间广为流传的娱乐纸牌,3月1日经该县评审,正式列入县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大贰虽在全国多地有人玩,但务川大贰因写法独特,从清代中后期至今只有务川人能认能玩,在遵义显得别具一格。

务川大贰不是单纯的纸牌,其书写极具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仡佬民族的审美水平,已成为一种仡佬文化。

'''推屎耙'''

推屎耙--听来稍显不雅的名词其实代表的是一种诙谐有趣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在黔东北的古县务川,推屎耙是当地年轻人热衷的"游戏"。

如今已难考证,仡佬族先民究竟是谁首先在屎壳郎和母鸡身上找到灵感,并经过一代代人的逐步传承完善,把这两种形神兼备的拟态游戏流传至今。

如果没有亲眼目睹过推屎耙、抱蛋,人们恐怕怎么也想不出这会是怎样的场景。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推屎耙深得人们喜爱。

推屎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竞技项目。

务川民间这样描述推屎耙的来源:在农家小路上,人们经常看到一种名叫推屎耙(学名叫屎壳郎)的昆虫将猪、牛、羊等粪便垒成比自己身体还大的球推着走。时间长了,仡佬儿童在放牧时经常模仿屎壳郎推粪动作而成为一种游戏,后来这一游戏逐渐演变成仡佬族人用来庆祝丰收和重要节日的一种体育表演活动。

推屎耙运动不受场地和人员的限制,在田间地头均可表演。人多就分为几组进行比赛,人少就相互交换角色比拼手力。

竞技一方用脚勾住合作伙伴的腰部,双手则握住伙伴的脚踝。两人以此姿势合力将"粪球"推动,一般以推的距离远近定名次,或在规定距离内以用时多少分高下。

推屎耙运动看似简单,却十分锻炼手力和腰劲。这项运动起先在务川自治县泥高乡一带非常流行。<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民俗文化]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4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