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11
次編輯
變更
邢义田
,無編輯摘要
| 母校 = 美国夏威夷大学
}}
'''邢义田''' (I-tien Hsing),[[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博士, [[ 中央研究院 ]] 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
== 经历 ==
史语所历史组主任(1990.11-1992.11)
法国汉文写本金石图像文献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7.6-7)
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1993-94)
上海 [[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 国际评鉴委员(2007-)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Asia Major(2006-)
邢义田译著,《古罗马的荣光》(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
邢义田、萧璠、刘增贵、林素清合编,《居延汉简补编》(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1998)。
邢义田、文物图象研究室汉代拓本整理小组合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汉代石刻画象拓本精选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4)。
邢义田、黄宽重、 [[ 邓小南 ]] 总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2005),全13册。
秦汉史论著系列·《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 [[ 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 ]] 》、《地不爱宝--汉代简牍》、《 [[ 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 ]] 》(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12月)。
=== 论文 ===
〈据《 [[ 明实录 ]] 》校正《 [[ 明史 ]] 》等书所载「 [[ 土木之变 ]] 」之误〉,《史绎》4 (1967):97-104。
〈从 [[ 涵化 ]] 观点看 [[ 府兵制 ]] 〉,《史绎》6 (1969):1-13。
〈契丹与五代政权更迭之关系〉,《食货月刊》1.6 (1971):10-17。
〈 [[ 汉武帝 ]] 伐大宛原因之再检讨〉,《食货月刊》2.9 (1972):31-35。
〈汉武帝伐大宛原因之再检讨一文的补白〉,《史绎》10 (1973):32-37。
〈东汉的 [[ 胡兵 ]] 〉,《国立政治大学学报》28 (1973):143-166。
〈汉代的以夷制夷论〉,《 [[ 史原 ]] 》5 (1974):9-54。
〈 [[ 云梦秦简 ]] 简介──附:对「 [[ 为吏之道 ]] 」及墓主喜职务性质的臆测〉,《食货月刊》9.4 (1979):33-39。
〈Social Life of the Babylonians as Seen in the Code of Hammurabi〉,《国立政治大学学报》44 (1981):17-26。
〈试释汉代的关东、关西与山东、山西补遗〉,《食货月刊》13.3 (1983):44-46。
〈东汉孝廉的身分背景〉,收入 [[ 许倬云、毛汉光 ]] 、刘翠溶同编,《第二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1983),页1-56。
〈东汉察举 [[ 孝廉 ]] 的年龄限制〉,《大陆杂志》66.4 (1983):176-185。
〈秦汉的律令学──兼论曹魏律博士的出现〉,《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 》54.4 (1983):51-101。
〈汉代的父老、僤与聚族里居──「汉侍延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读记〉,《 [[ 汉学研究 ]] 》1.2 (1983):355-377。
〈古代两河流域的君主与法律──从三种比 [[ 汉摩拉比法典 ]] 更早的西亚法典说起〉,《食货月刊》13.11 (1984):1-11。
〈秦胡小议──读新出 [[ 居延汉简 ]] 札记〉,《傅乐成教授纪念论文集:中国史新论》(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页141-158。
〈汉代故事考述〉,《劳贞一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5),页371-423。
〈 [[ 汉代壁画 ]] 的发展与壁画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7.1 (1986):139-170。
〈从安土重迁论秦汉时代的徙民与迁徙刑──附录:论迁徙刑之用与肉刑之不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7.2 (1986):321-349。
〈从「如故事」和「便宜从事」看汉代行政中的经常与权变〉,收入氏著,《秦汉史论稿》(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页333-410。
〈秦汉皇帝与「圣人」〉,收入 [[ 杨联升、全汉升 ]] 、刘广京主编,《国史释论:陶希圣先生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台北:食货出版社,1988),下册,页389-406。
〈汉代案比在县或在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0.2 (1989):187-221。
〈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再议──兼与 [[ 俞伟超 ]] 先生商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1.3 (1990):761-782。
〈罗马帝国军队常备职业化的特色〉,《台大历史学报》15 (1990):231-251。
〈"率岁千余口而一人"解〉,《大陆杂志》82.4 (1991):171-173。
〈从苏东尼乌斯《十二西泽传》看奥古斯都的形象〉,收入 [[ 国立中兴大学 ]] 历史学系编,《第三届史学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中: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系,1991),页209-234。
〈论汉代的以貌举人──从「行义」旧注说起〉,收入 [[ 宋文熏 ]] 等编,《考古与历史文化──庆祝高去寻先生八十大寿论文集》(台北: [[ 正中书局 ]] ,1991),页253-265。
〈从居延简看汉代军队的若干人事制度──读《居延新简》札记之一〉,《 [[ 新史学 ]] 》3.1 (1992):95-130。
〈汉武帝在马邑之役中的角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3.1 (1992):1-31。
〈汉简中人名与《 [[ 急就篇 ]] 》人名之相合者〉,《汉简研究现状と展望》(大阪:关西大学出版部,1993),页274-289。
〈汉代边塞军队的给假、休沐与功劳制──读《居延新简》札记之二〉,收入 [[ 李学勤 ]] 主编,《简帛研究·第一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页192-205。
〈汉代边塞吏卒的军中教育──读《居延新简》札记之三〉,《大陆杂志》87.3 (1993):1-3。后收入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二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页273-278。
〈 [[ 傅斯年、胡适 ]] 与居延汉简的运美及返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6.3 (1995):921-952。
〈汉碑、汉画和石工的关系〉,《故宫文物月刊》14.4 (1996):44-59。
〈东汉的方士与求仙风气──肥致碑读记〉,《大陆杂志》94.2 (1997):1-13。
〈 [[ 秦汉帝国 ]] 与「西方世界」〉,《大阪府立近つ飞鸟博物馆馆报》2 (1997):7-11。
〈尹湾汉墓木牍文书的名称和性质── [[ 江苏东海县 ]] 尹湾汉墓出土简牍读记之一〉,《大陆杂志》95.3 (1997):1-13。
〈汉代 [[ 中国与罗马 ]] 帝国关系的再检讨 (1985-95)〉,《汉学研究》15.1 (1997):1-31。后收入 [[ 王元化 ]] 主编,《 [[ 学术集林 ]]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第12卷,页169-202。
〈月令和西汉政治──从尹湾集簿中的「以春令成户」说起〉,《新史学》9.1 (1998):1-54。
〈居延出土的汉代刻辞箭干〉,《居延汉简补编》(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页20-29。
〈古代罗马的 [[ 公共澡堂 ]] 〉,《西洋史集刊》8 (1998):71-109。
〈从简牍看汉代的行政文书范本──「式」〉,《严耕望先生纪念论文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98),页387-404。后转载 [[ 中国社会科学简帛研究中心 ]] 编辑,《简帛研究·第三辑》(南宁: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1998),页295-311。另收入孙敦恒、钱竞编,《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集》(广州: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1999),页90-107。
〈汉代书佐、文书用语「它如某某」及「建武三年候粟君责 [[ 寇恩事 ]] 」简册档案的构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0.3 (1999):559-588。
〈汉代画象中的「射爵射侯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1.1 (2000):1-66。
〈汉长安 [[ 未央宫 ]] 前殿遗址出土木简的性质〉,《大陆杂志》100.6 (2000):1-4。
〈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数据中的「胡人」外貌〉,《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所集刊》9 (2000):15-9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尹湾出土简牍看汉代的「种树」与「养老」〉,收入宋文熏、 [[ 李亦园、张光直 ]] 主编,《石璋如院士百岁祝寿论文集:考古‧历史‧文化》(台北:南天书局,2002),页531-551。
〈格套、榜题、文献与画象解释──以失传的「七女为父报仇」汉画故事为例〉,收入氏编,《中世纪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与艺术──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组》(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2),页183-234。
〈从古代天下观看秦汉长城的象征意义〉,《 [[ 燕京学报 ]] 》新13 (2002):15-64。
〈行役尚未已,日暮居延城── [[ 劳干 ]] 先生的汉简因缘〉,《古今论衡》8 (2002):43-62。
〈从 [[ 张家山汉简 ]] 二年律令论秦汉的刑期问题〉,《台大历史学报》31 (2003):311-323。
〈张家山〈二年律令〉读记〉,《燕京学报》新15 (2003):1-46。
〈 [[ 夏鼐 ]] 发现 [[ 敦煌汉简 ]] 和晋泰始石刻的经过〉,《古今论衡》10 (2003):61-69。经修订另收入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考古硏究所编,《夏鼐先生纪念文集:纪念夏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页332-338。
〈允文允武:汉代官吏的一种典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5.2 (2004):1-66。
〈汉画象 [[ 孔子见老子图 ]] 过眼录──日本篇〉,《九州岛学林》2.2 (2004):313-325。
〈罗马 [[ 帝国禁卫军 ]] 、地方军团和一世纪后期至 [[ 三世纪 ]] 的皇位继承〉,《成大西洋史集刊》11 (2004):1-50。
〈 [[ 赫拉克利斯 ]] (Heracles) 在东方──其形象在古代中亚、印度与 [[ 中国造型 ]] 艺术中的流播与变形〉,收入 [[ 荣新江、李孝聪 ]] 主编,《 [[ 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页15-47。
〈月令与西汉政治再议──对尹湾牍「春种树」和「以春令成户」的再省思〉,《新史学》16.1 (2005):159-170。
〈汉代画象 [[ 胡汉战争图 ]] 的构成、类型与意义〉,《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19 (2005):1-72。
〈中国古代的地图──从江苏尹湾的「画图」、「写图」说起〉,收入 [[ 中山大学艺术学研究 ]] 中心编,《 [[ 艺术史研究 ]] 》(广州: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2005),第6辑,页105-124。
〈从金关、悬泉置汉简和罗马史料再探所谓罗马人建骊靬城的问题〉,《古今论衡》13 (2005):49-72。另收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页36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