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丁承运

增加 6,7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英文名 = Ding ChengYun
| 图像 =
[[File: 丁承运U=3043488557,4197279976&fm=26&gp=0.jpg|缩略图|center |[http://image.chinasobaidu.com/search/detail?q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4%B8%81%E6%89%BF%E8%BF%90&idx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5 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cs=3043488557,4197279976&os=809778646,284771910&simid=3364578431,4262212932&pn=3&rn=1&di=14836272880&ln=443&fr=&fmq=155140828450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objurl=http%3A%2F%2Fs3.sinaimg.cn%2Fmiddle%2F823aa446gafcb27cd2312%26690&rpstart=0&rpnum=0&adpicid=0&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image.chinasobaidu.com/detailsearch/index?idxtn=baiduimage&ps=51&q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4%B8%81%E6%89%BF%E8%BF%90&id=-5760228728263844304 来自 国搜 百度 图片]]]
| 图像说明 = 丁承运 |center
|出生日期 = 1944年
当代著名学者与琴、筝演奏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律学学会理事、中国筝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等。2011年,丁承运先生被文化部委任为“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唯一代表古琴专业会长。国家级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学界评价其演奏“雄浑高古,儒雅蕴籍,体现了一位学者与演奏家的完美结合”,为当代最有成就的琴家之一。
==个人简介==
丁承运,号夷门居士,原籍河南邓州,1944年3月出生于河南开封。古琴名家。自幼学琴、筝于胞姊丁伯琴,后师从古琴大师顾梅羹与张子谦先生,并从中州琴家陈仲巳、陈树三、黄松涛,中州筝家王省吾诸先生游。治琴学凡四十余年,并致力于中国乐律学、中州筝派的发掘研究,琴、瑟、筝乐器的研制,发掘并恢复失传千余年之古瑟宝弦及演奏法,抢救并推广濒于式微的中州古调,主张推行中国音乐传统的传习方式等。打谱发掘琴曲《神人畅》、《白雪》、《六合游》、《石上流泉》、《卿云歌》、《修禊吟》、《流觞》等十余首。为当代中州琴派、中州筝派的代表人。且自幼热爱中国文化与艺术,从13岁起,先后师从靳志、武慕姚、蔡德全等先生学习诗文、书画。还跟鲁文渠、范景义等前辈学练少林、太极功夫。正所谓弹琴功夫在琴外,获益匪浅。在开封打下的文化功底对他以后的审美取向和在艺术上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所学的中国功夫对他后来弹琴所独具的如棉裹铁的发音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个人经历==
 
 
 
 
 
 
==人物成就==
===湖北艺术家丁承运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p style="text-indent:2em;">24日,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联合组织的“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武汉市古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成为10名获奖者之一。评委会对其颁奖词说:高山觅流水,他让千年的古琴在今天遇到了民族传承的知音;阳春笑白雪,他用七弦弹奏出古琴欣欣向荣的春天。
'''“打谱”再现十余首古琴曲'''
<p style="text-indent:2em;">丁承运是享誉国内外的琴筝演奏家,音乐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2003年,中国古琴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丁承运功不可没。我国在组织申报材料时,丁承运是主要的文献提供者,文献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丁承运演奏的上古琴曲《神人畅》。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古代琴谱又称为“减字谱”,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因为这种古老的记谱法存在一定的传播局限性,我国现存的古谱大部分已经绝响,必须经过“打谱”将其恢复成可以演奏的音乐。
<p style="text-indent:2em;">1982年,丁承运根据《西麓堂琴统》打谱出古琴曲《神人畅》。那遍及十三个徽位的泛音,清莹透亮,似日月经天;那深沉坚实的散、按音,苍劲雄健,如江河行地;令人耳目一新的七声古音阶旋律,古朴粗犷、豪爽跌宕的舞蹈节奏,动人心魄,使人陶醉。至今,它已成为中国当代最经典的打谱琴曲之一。
<p style="text-indent:2em;">至今,丁承运已打谱弹奏出《白雪》《卿云歌》《扊扅歌》等十余首古琴曲。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根据音乐的特点,一次一次尝试打谱,从而恢复一首古琴曲,少则数十天,多则需要半年, 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
'''成功复原古瑟,与妻子再现“琴瑟和鸣”'''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中国上古时期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就是文献中几乎所有提到琴或瑟的地方都是琴瑟并称。例如《诗经》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更有用“琴瑟和鸣”比喻夫妇情笃和好。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丁承运开始研究古琴与古瑟的合奏。2000年,他根据多座古墓出土的古瑟,成功将失传已近千年的古瑟复原。丁承运的妻子傅丽娜也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教授,长期从事中国音乐教育,夫唱妇随,她主动承担了弹瑟的任务,二人经常研究切磋。一直到2003年,两人终于使“琴瑟友之”成为了现实。
<p style="text-indent:2em;">如今,二人共同研究琴瑟弹奏并出版《琴瑟和鸣》音乐集已成为乐坛佳话。夫妻二人曾多次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国外多地举办琴瑟音乐会,每次总能刮起一阵“琴学飓风”。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外,丁承运的女儿丁霓裳也是一名古琴演奏者,每当这一家三口同时登台演奏琴瑟,总会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今年定下5个“小目标”创新古琴艺术'''
<p style="text-indent:2em;">2017年,丁承运的足迹遍布全国,他不断举办古琴大师班、大型演出、讲座等,并且推出了一张《白雪逸音——丁承运古琴艺术》黑胶唱片。他高兴地告诉记者:“2003年中国古琴申报联合国非遗时,全国能熟练演奏古琴的人数在52人左右,经过我们十几年的推广,如今仅武汉的古琴演奏者就不止这个数目。不过,全国高水平的古琴演奏者还是非常有限,很多演奏者的水准急亟需提高,这也是我去年努力的方向。”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丁承运也为古琴艺术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献出了所有才智与毕生精力。2018年,这位年过七旬的古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又给自己定下了一系列新目标:一是集中发掘琴歌艺术,即让古琴可以一边弹一边唱;二是发掘古琴与古筝、箜篌等不同乐器的合奏方式;三是举办一场与古琴有关的书法作品展;四是出版一部《古琴打谱集》,将更多仅有指法的古谱变成可以演奏的音乐;五是将自己在国家图书馆的系列大型讲座文稿结集出版。
<p style="text-indent:2em;">丁承运说:“古琴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我们只有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才能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并且得以传承发展。”<ref>[http://news.hbtv.com.cn/p/1130394.html   湖北艺术家丁承运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评委评语亮了 ]    湖北网台 </ref>
== 参考文献 ==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