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羅卓瑤

增加 5,25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羅卓瑤.jpg|缩略图 | thumb | 350px |right|羅卓瑤照片來自 [http://macaucloser.com/zh-hant/magazine/%E5%B0%8B%E8%A6%93%E7%8F%BE%E4%B8%96 尋覓現世]]] ''' 羅卓瑤 ''' (英語:Clara Law,1957年5月29日-),1957年5月29日出生於 [[ 中國 ]][[ 澳門 ]] ,華語影視導演、編劇、製作人羅卓瑤於1957年出生在[[澳門]]。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舉家搬往[[香港]],那是在[[澳門]]「一二.三事件」發生之後的事。她之後在鄰埠長大,並且修讀英國文學。到了1985_年,羅卓瑤從[[英國]]的國家電影電視學院畢業,並以她的畢業作品《外國的月亮圓些?》在[[芝加]]影展取得銀牌獎,再回到[[香港]]電台擔任製作助理及導演。羅卓瑤的第一套劇情片是與她生命中另一半一起方令正一起完成的《我愛太空人》(1988。而她的第二套劇情片則是《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在銀幕上呈現了經典中國小說金瓶梅。之後還有由[[梁家輝]]及[[張曼玉]]主演的《愛在別鄉的季節》。這電影曾贏得1990年[[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團特別獎。她在1992_年的電影《秋月》探討着在[[香港]]偶然相遇的日本男子及香港女學生的希望與恐懼。該電影於世界各地的影展圈中都十分受歡迎,並且奪得了1992年瑞士盧卡洛影展的金豹獎。 之後她又回到文學,以李碧華的小說作品為藍本,拍出了由[[陳冲]]及[[吳國興]]主演的電影《誘僧》。這電影曾於1993年威尼斯電影節中被提名。 到了1994年,羅卓瑤與[[方令正]]移居[[澳洲]],也拍出了《浮生》這套關於一個從香港移民到澳洲的家庭如何分崩離析。這電影於1996_年的盧卡洛影展中獲得了銀豹獎。 另一部羅卓瑤電影《遇上1967的女神》在[[澳洲]]內陸及[[東京]]拍攝, 於2000年完成。這電影有份角逐[[威尼斯電影節]],其中電影的女主角Rose Bryne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羅卓瑤也被提名[[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而電影也獲[[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頒發最佳導演獎。移居澳洲十年後,羅卓瑤於2004年執導她首部數碼紀錄片《給阿里的信》。這紀錄片是就着當時嚴峻的澳洲難民而拍成的,是一套完全自資的非牟利電影,由當地的電影圈以贊助、捐贈或無償工作等的形式支持。電影是講述一個年輕的阿富汗男孩在澳洲尋求庇護的故事,也有被提名[[威尼斯電影節]]。2009年的電影《如夢》可算是羅卓瑤回歸亞洲之作。這個現代愛情故事是關於男主角(吳彥祖飾)如何犧牲一切去尋找純真愛情。經過幾個作品後, 羅卓瑤為觀眾帶來了很有個人色彩的Drifting Petals_。這電影雖然沒有太多資源,但卻是充滿了對電影那清純的愛。<ref>[http://macaucloser.com/zh-hant/magazine/%E5%B0%8B%E8%A6%93%E7%8F%BE%E4%B8%96 尋覓現世]</ref> 羅卓瑤被譽為香港新浪潮第二波的導演,經常拿來與同期的[[王家衛]]、[[關錦鵬]]做對比,觀照他們各自在藝術上的成就。她1988年首次執導《我愛太空人》,編劇是她的丈夫方令正,往後他們一直合作,多是羅卓瑤導,方令正編,情形有點像羅啟銳和張婉婷,都是夫妻檔。當然,羅卓瑤和方令正的成就,肯定比羅啟銳和張婉婷高得多了。 令正早在編寫《我愛太空人》前,已經參與幾齣香港新浪潮重要作品的編劇,如《山狗》(1980)、《烈火青春》(1982)和《殺出西營盤》(1982)。方令正不只當編劇,他也曾導演多部作品,最為出色的是他第一部作品——《唐朝豪放女》(1984)。本文主要不是討論方令正,故不深入分折《唐朝豪放女》。然而,此片可以說是女性主義的電影讀本,與女性主義理論環環相扣,當中主角魚玄機與侍婢綠翹的關係,更把女性主義的複雜性和限制通盤表現出來。香港電影評論界討論這片的人並不多,大概因為當年是新浪潮的全盛期,對這等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電影還是多有保留。不過從這片中,我們可以管窺羅卓瑤和方令正電影世界中,關於女性命運和中國傳統的承繼與反思。 1990年代中,羅卓瑤和方令正因不滿香港的拍攝環境過於商業化,決定離開香港到澳洲發展,並在澳洲拍下她澳洲的三部曲《浮生》(1996)、《遇上1967的女神》(2000)和《給阿里的信》(2005)(參看Mitchell,2007);也有論者把《愛在別鄉的季節》、《秋月》(1992)和《浮生》合成「移民三步曲」(參看Marchetti,2001)。那時節因九七和回歸問題,論者都以流卸、移民、後殖民和身份認同等問題觀照她的電影,特別是她自身也在流卸遷移,並在兩地拍攝相關的影片,故很能拿她的電影作這方面的討論。<ref>[http://www.filmcritics.org.hk/film-review/node/2017/08/27/%E7%BE%85%E5%8D%93%E7%91%A4%E7%9A%84%E6%96%87%E8%97%9D%E5%82%B3%E7%B5%B1%E8%88%87%E3%80%8A%E9%81%87%E4%B8%8A1967%E7%9A%84%E5%A5%B3%E7%A5%9E%E3%80%8B%E7%9A%84%E9%AB%98%E5%B3%B0 羅卓瑤的文藝傳統與《遇上1967的女神》的高峰]</ref>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Reflist}}
9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