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愔

增加 21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李愔.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李愔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
永徽四年(653年),因吴王 [[ 李恪 ]] 同母弟之故而被连坐,废为庶人,流放 [[ 巴州 ]] ;不久之后又被改封 [[ 涪陵王 ]] 。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放地。
咸亨元年(670年),追赠蜀王,陪葬昭陵。<ref>[ ], , --</ref>
李愔具体的出生年月不祥,但是其生年的上下限可以判断。现已知唐太宗第四子 [[ 魏王 ]][[ 李泰 ]] 生于武德三年(620年),又根据 [[ 唐太宗 ]] 第八子越王 [[ 李贞 ]] 墓志所载其死于武后垂拱二年(688年),死时六十二岁
可知, [[ 李贞 ]] 生于武德七年(626年)。李愔是太宗第六子,故其乃李泰之弟,李贞之兄,其生年应在620年-626年之间。
李愔上还有一兄,即太宗第五子齐王 [[ 李祐 ]] ;下还有一弟,即太宗第七子蒋王李恽。
==历宦多过==
贞观五年(631年),李愔晋封梁王,与[[郯王]]、汉王、[[申王]]、晋王、[[江王]]、代王六王同封;贞观七年(633年),李愔被授于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襄阳),之官情况不明;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意欲广制封建,于是改封其为蜀王,授益州都督(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世袭并到任;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在洛阳时,改授李愔夏州都督(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白城子),但是未让他之官,而是让刘兰为其长史,代为出牧;李愔当时,亦应在洛阳陪驾。
,与郯王、汉王、申王、晋王、江王、代王六王同封;贞观七年(633年),李愔被授于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襄阳),之官情况不明;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意欲广制封建,于是改封其为蜀王 ,授益州都督(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世袭并到任;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在洛阳时,改授李愔夏州都督(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白城子),但是未让他之官 ,而是让刘兰为其长史,代为出牧;李愔当时,亦应在洛阳陪驾。  [[ 贞观 ]] 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赐其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凤翔)。期间,李愔因游猎无度、殴打官员而被弹劾,太宗屡教,但其不思悔改,太宗于是发怒斥责:“禽兽经过调训,可以被人驯服;铁石经过冶炼雕琢,可以做成方圆的器具。而像李愔这样的人,还不如禽兽铁石啊!”削去李愔一半封邑及国官,贬为虢州刺史(治所在今河南灵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后,高宗即位,将其实封加满千户。
==永徽冤祸==
李愔在虢州,经常打猎,不避庄稼,百姓非常怨恨他。典军杨道整勒马劝谏,李愔拉住他而捶打,十分霸道。 [[ 永徽 ]] 元年(650年),李愔为御史大夫 [[ 李乾祐 ]] 弹劾,高宗对荆王 [[ 李元景 ]] 等说:“先帝栉风沐雨,平定四方,远近安宁,四方统一。上天降下灾祸,先帝突然弃我而去。朕继承大业,恐惧的好似用朽索御马,与诸王共忧患,为家为国。蜀王游猎没有节制,侵扰百姓,县令、典军,无罪被罚。阿谀奉承就高兴,违背意愿就发怒,这样做官,怎么共理百姓?历观古来诸王,如果能动遵礼度,则能福泽子孙;如果违反典章,则会很快被诛杀。李愔为司法部门所弹劾,朕我感到很羞辱。”于是贬李愔为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唐高宗又召见杨道整慰劳勉励,拜为匡道府折冲都尉,赐绢五十匹。
[[ 永徽 ]] 四年(653年),因"房遗爱谋反案“牵连到其同母亲兄吴王 [[ 李恪 ]] ,连坐,废为庶人,流放 [[ 巴州 ]] (在今重庆境内)。联系显庆五年(659年)长孙 [[ 无忌 ]] 获罪, [[ 李恪 ]] 被初次平反追封郁林王,李愔改封 [[ 涪陵王 ]] 亦在当年。但是其此后再无回到长安,直到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配地巴州。
==陪葬昭陵==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