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张轲

增加 2,42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张轲 | 斩获2017阿尔瓦·阿尔托奖!50年来华人第一人!2017-09<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8 00:02 华人/专家/环境图片来自 © 标准营造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这个神秘的大奖张轲</p>
50年来只颁给过13个人|-
而上一次获奖的亚洲人是安藤忠雄|<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3011/cut-20190112143715-182447580_jpg_262_328_8787.jpg/300"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v179278952.htm 中国的设计圖片來自搜狗百科] <br>
再次获得了世界的肯定'''出生'''    1970年<br>
'''母校'''    [[哈佛大學]]<br>
'''榮譽'''    2016年9月12日[[阿卡汗建筑奖]]<br>
9月12日, '''知名於'''    中国建筑师 张轲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成为获颁这一国际建筑界重要奖项的首位中国人。<br>
阿尔瓦·阿尔托奖创立于1967年,以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卓越贡献。奖项不定期颁发,表彰世界各国在创新建筑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和机构。</small>
|}
</div>
'''张轲'''({{bd|1970年||}})是一位中国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及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曾获美国建筑实录国际十大设计先锋。2001年,张轲创立标准营造事务所,其实践超越了传统的设计职业划分,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及产品设计等各种专业,并在一系列重要文化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了在历史文化地段中进行景观与建筑创作的特长和兴趣<REF>[https://kknews.cc/design/69lnmnl.html 張軻:「我的使命是『創造有強大精神力的建築』」],環球建築,2019-02-17</REF>2018年9月26日,参演的纪录片《丹行道》在中国大陆首播。
<REF>[https://baike.sogou.com/v179278972.htm;jsessionid=4F4B60E674B1C29055A054A584CC42ED 丹行道],搜狗百科,2019年01月12日</REF>。
▲中国建筑师、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张轲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生平== 这个神秘的大奖到底厉害在哪里? 今年50岁的阿尔瓦·阿尔托奖,被称为“普利兹克风向标”。此前获奖的唯一一个亚洲人,是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 该奖项不定期颁发,50 1996 共有13位获奖者,张轲是第13位获此殊荣的建筑师。   张轲是传说中的“学霸”, 毕业于[[ 清华 大学 建筑 系本硕、 学院]],1998年毕业于[[ 哈佛 建筑 大学]]设计 硕士。 然而,他放弃了美国各大 院,2001年成立自己的 建筑 师事务 的高薪,选择回国创业 [[标准营造]],2016年参展[[威尼斯双年展]] 并且不走商业路线,做的是最简单朴素的公共建筑。<ref>https://www.archdaily.com/787041/reporting-from-the-front-in-china-a-talk-with-zhang-ke-of-zao-standardarchitecture</ref>
==荣誉==
2016年9月12日获得[[阿卡汗建筑奖]],2017年获得[[阿尔瓦尔·阿尔托奖]]。这个神秘的大奖50年来只颁给过13个人,而上一次获奖的亚洲人是[[安藤忠雄]]。
中国建筑师张轲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成为获颁这一国际建筑界重要奖项的首位中国人。阿尔瓦·阿尔托奖创立于1967年,以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卓越贡献。奖项不定期颁发,表彰世界各国在创新建筑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和机构。<REF>[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9/3/43671.html 张轲:建筑有自身的精神性],建築學院,2019.03.09</REF>。
评委对他的评价是,“张轲在细节和技艺方面展现了超乎寻常的理解,即使他面对的建造环境极具挑战性——在偏远的村落中,当地社区甚少接触到当代科技。他对社区的理解都体现在建筑设计上,从材料到功能都保持了一致性。”
==建筑作品== 设计 筑就像写 成作品包括瑞士诺华制药上海园区办公楼、北京胡同更新系列项目、苏州园博会主展馆以及位于西藏的一系列项目等;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杭州中国美院肖峰艺术馆、北戴河观鸟屋、上海勒·柯布西耶中心、河北及广西的两所留守儿童 学等。
 ==簡歷==1970年出生的张轲本来喜欢物理,但因为清华建筑系是最难的,一个省才招一个,就去考了  8 。8 年后,获得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的张轲成了该系第一个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
哈佛毕业后,张轲在美国各大建筑事务所工作过。后来想自己开建筑事务所,便从纽约世贸大厦搬回北京。他说,“在美国,建筑师是一个30岁已死,80岁才埋的职业,从一开始就看到了结果。中国有太多的未知,这才是有趣的地方。”
张轲的作品无论是风格还是外形,都不太主流。这是张珂特意要在创作中,保有自己最大的主动权。所以他把工作室取名为“标准营造”,也是表达不随波逐流,不受标签束缚的个性。
  == 标准营造团队==
张轲的建筑事务所位于中科院仪器厂的红砖大厂房里,毗邻各大高等学府。公司里有50%的员工是外籍人士。
而他的建筑理念中有3个“不感兴趣”又正好呼应了事务所的名字:对追随风格流派不感兴趣,对任何国外嫁接到中国的东西不感兴趣,对在国际上卖弄中国文化不感兴趣。
=== 标准营造工作室 ◆◆◆  ===
北二环的一个500多平米的破旧修车厂,被有着胡同情结的张轲改成了工作室。
 
 
办公室全用混凝土构筑,内部采用寻常的自流平、抹灰,所以造价非常便宜。
除了卫生间和储藏室,所有的门都给取消了,空调、灯具、暖气全都隐藏了起来。
 
 
外墙用的全是灰砖,透露着胡同的情结。最有趣的是庭院里的30多棵树也是自己亲手挑选种植的。靠庭院一侧的墙上开了一整面的大玻璃窗,而露出半边屋架的天窗,则是整个空间的点睛之笔。
<REF>[http://www.standardarchitecture.cn/ ZAO/standardarchitecture 标准营造],ZAOstandardarchitecture information,2021-05-01</REF>01 May 2021    === 微胡同 ◆◆◆  ===
“微胡同”是张轲的“标准营造”团队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进行的一次建造实验,打破了传统胡同空间的局限,目的是探索在传统胡同局限的空间中创造可供多人居住的超小型社会住宅的可能性。
       === 微杂院 ◆◆◆  ===
茶儿胡同8号“微杂院”是张轲带领的“标准营造”团队继“微胡同”之后,再一次探讨杂院共生”新模式。2016年阿尔汗奖获奖作品。
 
 
如何与居民“共生”、“成长”,是“微杂院”面临的一大挑战。
考虑到加建部分腾退后可能会被再次占用,现存的违章建筑被重新设计。而违建空间则还原为公共空间。
 
 
初期时,“微杂院”聘用了本地居民担任门卫。二期则打算建造公共浴室,为居民提供更多福利。
 
 
“微杂院”目前已有建成的项目包括儿童图书馆与艺术空间。据了解,项目将用于儿童艺术教育的公益项目。
   === 西藏娘欧码头 ◆◆◆===
近年来,张轲在西藏做了很多项目。事实上,很少有建筑师敢在如此敏感的地区做项目,很容易外界与当地人两边不讨好。
在西藏的项目上,张轲尽量避免诸如宗教、民族特色等具象化的符号,以当代建筑的形态与西藏当地文化进行沟通。既不在环境中突兀,也不对当地文化谄媚。
 
 
 
 
坡道辗转处形成了一个个开阔的平台。平台不仅仅是流线间的过渡,当你暸望山野时也会有不一样的景致。
       == 张轲专访==  === 胡同里的微型城市化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44期)===
“微杂院”不太像是一个传统的建筑项目,而更像是以胡同为切入点,探讨北京旧城改造的新的可能性。你对这方面的兴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轲:微尺度同时也是巨尺度。城市应该被视作一个有机体,每一个院落、每一个居住单元都是它的细胞。而有机体更新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它的每个细胞重新恢复活力,这个细胞里很重要的载体是原住民。比如你在“微杂院”前院碰见老王了,后院还有两户居民,他们或者不愿意走,或者没有能力走。当你把他们保留下来,有耐心一点点去做的时候,就从微尺度上开始改变了,实际上可以影响整个大环境。
我在哈佛大学教的课程就叫“胡同的新陈代谢”,我觉得“新陈代谢”这个词说得特别好。就像养金鱼要给金鱼换水,不能不换水,不换水金鱼会缺氧死掉。但是如果把原来的水全倒掉,直接换成自来水,鱼也会死。你得每次换30%的水,留70%,过两天再换,鱼才会活得很好。胡同也一样,需要一个逐渐更新的过程。   ▲“微杂院”保留了居民的加建,正是它们构成了微尺度的街巷空间和社交网络(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44期)
===“微杂院”保留了居民的加建,正是它们构成了微尺度的街巷空间和社交网络===
你改造胡同的出发点是什么?
白塔寺的那个院子就更低调了。从院子外面看不出什么,是在内部植入功能模块,解决生活舒适度,这些功能也是胡同里最缺少的东西。这三种策略基本覆盖了旧城问题的类型,但要更深入地往下实现,还要验证它的可复制性。
  === 旧的空间肌理没有显著改变,但是每一个空间里的功能变了===
旧城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会不会加速原住民的外迁?
从另一个角度看,建筑师其实也可以是非常有创新性的。米开朗琪罗建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他要解决怎么实现一个100米高的空间,放在几百年前,相当于现在的卫星科技,要面对很多结构上的挑战。目前中国城市也有很多前沿问题,比如城市的发展模式,很多专业人士的研究都局限在自己的领域,没有把各种可能技术整合起来提出一个方向,比如怎样往竖向发展、如何让城市节约用地、如何让地铁和轻轨解决大量的交通问题,这些是创新性的,问题是用什么机制可以让城市研究的基金投入到创新里。现在的建筑师都急功近利,都在想我今天干点什么事,明天就可以发财出名,没有看见每一个小的成果都可能是冰山一角,之后需要几十年的研究,比如胡同。
==教育背景==
* 1998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
* 1996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
* 199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
==获奖==
* 2017 阿尔瓦•阿尔托奖
* 2016 阿卡汗建筑奖获
* 2012 芝加哥国际好设计奖(明托盘,Alessi)
* 2011 年意大利维罗纳国际石材建筑奖
* 2010 美国建筑实录国际十大设计先锋
* 2010 车尔尼科夫建筑奖国际十位优秀建筑师特别提名
* 2010 获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奥迪城市未来奖展览
* 2008 获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
张轲 1998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 1996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 199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 ==視頻==
获奖<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2017 阿尔瓦•阿尔托奖{{#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2QKOOJkWQ
2016 阿卡汗建筑奖获|alignment=center
2012 芝加哥国际好设计奖(明托盘,Alessi)|dimensions=480
2011 年意大利维罗纳国际石材建筑奖|container=frame
2010 |description=MINI superleggera & 美国建筑实录国际十大设计先锋张轲}}
2010 车尔尼科夫建筑奖国际十位优秀建筑师特别提名</div> {{-}}
2010 == 获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奥迪城市未来奖展览參考文獻 =={{reflist}}
2008 ==外部連結==*[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9/3/43671.html 获第一届中国 张轲: 建筑 传媒 有自身的精神性]*[https://www.archdaily.cn/cn/tag/zhang-ke 张轲: 最新资讯-重新定义老城区中的狭小空间,北京胡同改造更新策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68499 知乎-如何看待张轲获 2017 年阿尔瓦·阿尔托 奖, 青年 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 建筑师 ?]*[https://baike.sogou.com/v179278952.htm 搜狗百科-张轲]
24,8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