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谢绍祯

移除 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1006091652721a486e8267b3df.jpg|缩略图|left|[https://www.freehead.com/data/attachment/forum/day_100609/1006091652721a486e8267b3df.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q=%E8%B0%A2%E7%BB%8D%E7%A5%AF&src=tab_www&correct=%E8%B0%A2%E7%BB%8D%E7%A5%AF&cmsid=5ff5385c7a7d5a96db1724e10ec9f6b6&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18&id=fa004f91a39ffed5d1d62a7b30998c7a&currsn=0&jdx=18&fsn=60&adsimgsn=0 来自360图片]]]
<p style="text-indent:2em;">多年来,谢绍祯为阳江乃至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文化人才。光是特级教师、国家级和省级的书法家、诗词家、楹联家就达数十人之多。</p><p style="text-indent:2em;">具体分为三种:</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一种是亲自教授的学生:如林贤治、梁如庆、曾纪升、金新盛、黄德存、林德滋、雷绍星、关国聪、陈家意等等;</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种是经常出入谢绍祯斗室的中青年:如利庆伟、冯铮、邓格伟、关国潮等,他们受到谢绍祯的教益匪浅;</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三种是没有得到谢绍祯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为师的:如吕如雄、黄茂初等等。</p>
 
==艺术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书法作品入选全国书法全集《百年经典》、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等。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省、港、澳书法联展并获奖。作品流传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安徽圣泉碑林、河北墨缘碑林、黑龙江密山书法长廊、江西滕王阁等多处有书诗联镌刻。北京百亭鱼乐园、峨眉山等处多副联作入选。诗词、对联全国赛多次得奖。经中国文学研究会评定,荣获建国60周年文学艺术最高成就金奖。有关部门和组织先后授予“当今中国艺术界最具影响力人物”及“一代名师”、“文艺大师”等荣誉称号。阳江市书法家协会授予他“德艺双馨”牌匾。</p><p style="text-indent:2em;">其传略收入《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共收录2009人,阳江籍艺术家只有[[关山月]]与谢绍祯两人)、《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楹联家词典》、《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美国纽约《今周刊》主动对其诗词作品12首作专版推介。</p>
==艺术风格==
 
 
<p style="text-indent:2em;">'''雄秀体'''</p><p style="text-indent:2em;">谢绍祯书法、诗词皆以“雄秀”著称。</p><p style="text-indent:2em;">他强调“雄”如大漠西风塞北;</p><p style="text-indent:2em;">“秀”如杏花春雨江南。</p><p style="text-indent:2em;">书法笔线条富有雄健力度,结体又极秀美。</p><p style="text-indent:2em;">人称“雄秀体”。</p><p style="text-indent:2em;">谢绍祯有诗云:“若论风貌诗书品,雄秀当推锦马超。”</p>
==社会评价==
[[File:8644ebf81a4c510f9d1cdef76059252dd52aa506.jpg|缩略图|right|[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adc1b144a9014c081d3b2fa73a79025b/8644ebf81a4c510f9d1cdef76059252dd52aa506.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8%B0%A2%E7%BB%8D%E7%A5%AF/6304118 来自百度百科]]]
<p style="text-indent:2em;">原省长刘田夫先生曾为他写下“诗书并茂,下笔有神、翰墨世家”的赠言。</p><p style="text-indent:2em;">原广东省委宣传部长黄施民:“愿与为师友,不知肯否?”</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曲斋:“谢老,和诗甚佳,请以书面交《当代诗词》存档俟用。”</p><p style="text-indent:2em;">[[关振东]]:“在我邑的同辈中,谢兄的国学根底至为深厚,尤其对古典文学、古典诗词甚有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何如我:“阳江真正懂撰联者,除绍祯外,恐无多也。”</p><p style="text-indent:2em;">阳江市委原副书记、省文联副主席邹继海有诗赞谢绍祯:“皓首穷经涉百家,诗词文对妙生花。毫端贯注洪拳力,断石开碑折股钗。”</p><p style="text-indent:2em;">阳江市人大副主任郑尤坚:“谢老是阳江一宝。谢老德艺双馨。”</p><p style="text-indent:2em;">阳江市原政协副主席冯兆荣:“谢老是阳江文化界的泰斗。”</p><p style="text-indent:2em;">林贤道:谢绍祯的诗词的特点:美者美之,丑者刺之,刺为致美。这是他一贯精神。因为他深具忧患之心,恤民之想,对现实之不足,多是有所批判,力追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这种精神。</p><p style="text-indent:2em;">关自创:谢老师奉行的是“无关家国莫为诗”,所以他写的诗绝大多数都是忧国忧民的。他的诗在这方面的风格与老杜差不多。</p><p style="text-indent:2em;">林贤治:我的老师学问渊博,知识都在腹中,有的人学问却在图书馆。</p><p style="text-indent:2em;">曾纪升:我的老师一生可以用“两勤”、“两有”来概括。“两勤”是勤学、勤教;“两有”是有德、有才。</p><p style="text-indent:2em;">梁如庆:谢老师的书法一看,就知道从[[欧阳询]]、[[王羲之]]、[[米芾]]、[[王铎]]、[[颜真卿]]等大家中跳出来,有所创新。体现了个人雄强的风格。谢老师在这方面是符合书法发展的规律。</p><p style="text-indent:2em;">黄德存:谢老师是阳江地区的[[鲁迅]],是阳江的[[郭沫若]]。</p><p style="text-indent:2em;">邓格伟:“漠阳才子领风骚。”</p>
 
==社会贡献==
[[File:01200000030273134393489282243 s.jpg|缩略图|left|[http://a4.att.hudong.com/77/48/01200000030273134393489282243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i/%E8%B0%A2%E7%BB%8D%E7%A5%AF 来自互动百科]]]
<p style="text-indent:2em;">'''"诗、联之市"的基石'''</p><p style="text-indent:2em;">谢绍祯连任四届阳江政协常委,积极参政议政,对阳江建设文化名城作出不懈努力。他历任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市楹联学会会长、市书法家协会会长,连任了二十余年。为传承阳江艺术文化作出了巨大努力。为阳江荣膺“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为阳江诗词、楹联、书法、阳江方言等文化方面的推广作出不懈努力,谢绍祯作为阳江文化界的领军人物,获得各级领导的赞誉。</p>
 
==阳江诗词组织==
<p style="text-indent:2em;">解放后,谢绍祯以诗、以文、书法结友。经常来谢老师家谈诗书、论文的人很多。老、中、青(文友)都有。谢老师的家无形中就成为家庭文艺沙龙。正好,1982年秋天,老革命、老诗人[[吴有恒]]在《羊城晚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忆延安诗社》,极力提倡老人多写诗。谢绍祯与老革命、老诗人曾传荣,好友黎承堃、林贤道等一批文学、书法爱好者看了之后,结社之心,油然共生。不久,漠江诗社就成立了。</p><p style="text-indent:2em;">谢绍祯这个家庭文艺沙龙就发展为代表阳江县诗词界的第一个组织--漠江诗社。当时县人称谢老师的家为“阳江诗词组织之摇篮”。</p><p style="text-indent:2em;">随后,谢绍祯又与阳江文化界好友先后成立了阳江县(市)书法家协会、阳江县(市)楹联学会、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等文化组织。</p>
[[File:T01520c1761e6bfddde.jpg|缩略图|right|[http://p2.so.qhimgs1.com/bdr/263__/t01520c1761e6bfddde.jpg 原图链接][http://www.kongfz.cn/12860509/ 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小序</p><p style="text-indent:2em;">马为陈连升将军坐骑。将军守虎门,抗英尽忠,马不屈,绝食死。时人叹为“节马”。塑像滩头,立将军侧,引颈向将军,作长嘶状,是恋其故主也。感而成此!</p><p style="text-indent:2em;">天南海大生蛟龙,倏然身化乌骓雄;将军有力服桀骜,纵横苍莽凌云空;</p><p style="text-indent:2em;">一朝谍报寇夷至,黄魂振怒波舂砻。将军戟折炮亦哑,昂头一剑滩花红。</p><p style="text-indent:2em;">飞蹄龇齿扑群贼,几回狂怒迎刀锋;况知将军节殉国,死不顺敌将军同。</p><p style="text-indent:2em;">嶙峋骨瘦不食草,哀哀振鬣嘶天风。将军在天马随驾,青霄长作星光熊!</p><p style="text-indent:2em;">呜呼像前我叹息,肃然不觉矜其容;人间竟有奴卖主,云翻雨覆成帮凶。</p><p style="text-indent:2em;">马比夷齐义不愧,丑类应惭此马忠!噫唏兮,丑类应惭此马忠!</p>
 
==书法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雄秀体,又称雄秀体书法,是由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谢绍祯所创。</p><p style="text-indent:2em;">雄秀,是历代书法家追求的一种境界。但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却是谢绍祯的首创。谢绍祯有诗云:“若论风貌诗书品,雄秀当推锦马超。”其书法、诗词皆以“雄秀”著称。他强调"雄“如大漠西风塞北;“秀”如杏花春雨江南。书法笔线条富有雄健力度,结体又极秀美。人称“雄秀体”。</p><p style="text-indent:2em;">《世界名人录》(第11卷)赞他:“擅长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师古不泥,博采众家。其书作用笔凝练精到,章法规整有序,线条丰润饱满且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韵律感;点画递相辉映顿挫有致,回锋转笔奔放自如,韵态卓约之中蕴涵着极为流畅的美感。无论是运笔走势的布控还是思维意识的整合,都显示了其娴熟的艺术功力。意境深邃高远,内涵丰富宽博,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景致与情怀、传统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凸现了他对书法艺术宽博壮阔的审美意象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追求继承和发展的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甚得各界的赞赏和好评。在创作实践中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经验,呈奉于世的多幅佳作,折射出一个书法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品位和远大高洁的志向,为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借鉴资料,为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日韩书法组织评定润格颇高,人有“尺纸千金国际评”之誉。</p>
[[File:01200000030273134393486457756.jpg|缩略图|left|[http://a4.att.hudong.com/76/48/01200000030273134393486457756.jpg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a4_76_48_01200000030273134393486457756_jpg.html 来自互动百科]]]
<p style="text-indent:2em;">'''国学深厚'''</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曲斋先生,广东的文史大家,也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做过主席的。李曲斋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讲:他同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通信时,说到自己“家无长物”。其中这个“长”字。谢绍祯老师看了整篇信之后,同李曲斋先生提出商榷,这个“长”字是否用得不妥?“长”是指多余的东西,谢老师建议他改一改。他看了这个意见后,欣然接受。以后谢老师每次去广州开会见到李曲斋先生,李曲斋先生都降阶而迎。好像看到老朋友那样高兴。李曲斋个性很高傲,但对谢老师是尊重的。所以说明谢老师是博学多才的。他对国学研究相当有深度。</p>
 
==见解独到==
</p><p style="text-indent:2em;">比如《西厢记》,谢老师讲到第四本第三节“长亭送别”【四边静】时,有这句:“霎时间,杯盆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谢老师就认为“杯盆狼藉”四个字比不上“筵终人散”。因为当时送别时,仅仅是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书生),在这个送别的场面里,哪有可能狼吞虎咽呢?哪有心情吃东西、饮酒呢?所以这四个字用法不当。所以他认为应该改为“筵终人散”。那时候正是“临歧悲痛”之中,场面不合,气氛不同。所以“筵终”二字带过,“人散”二字与“车儿投东,马儿向西”这两句串起来上下又能起照应的作用。他认为这四个字比原来四个字好,而且平仄又合,无碍唱腔。这样深入推敲,与学生两相比较,学生当然欢迎他的讲课。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