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6
次編輯
變更
彭柏山
,→生平
彭柏山自幼读[[私塾]]。1925年,考入[[长江工业学校]]艺徒班学习。1929年,入[[上海]][[江湾]][[劳动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并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在劳动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由于参加学生运动而遭校方开除。1931年,他参加了“[[左联]]”领导下的文艺研究会。<ref name=cnr>[http://www.cnr.cn/allnews/200912/t20091210_505741304.html 鲁迅为《崖边》做了什么?生命最后仍惦记狱中人,中国广播网,2009-12-10]</ref><ref name=ifeng>[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03/23/23436842_0.shtml 前上海宣传部长文革被打死 福尔马林泡尸三月彻底变形,凤凰网,2013年03月23日]</ref><ref name=peng/>
1931年,被[[中国共产党]]派到[[湘鄂西苏区]],负责编辑湘鄂西苏区杂志《工人日报》。1932年,因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形成大屠杀,省委特派员彭柏山从湘鄂西苏区逃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情况。中共中央要求他立刻回到湘鄂西苏区,但他并未奉命,而是留在了上海。1933年5月,上海党组织做出了对彭柏山开除党籍的处理。不久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也失去了工作,全家陷入贫困。<ref name=cnr/><ref name=ifeng/><ref name=peng/><ref>[http://www.housebook.com.cn/201004/04.htm 苗振亚,彭柏山:一位小说家的逆变,书屋2010年第4期]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85646/http://www.housebook.com.cn/201004/04.htm |date=2016-03-04 }}</ref>
1932年彭柏山回到上海时,由[[周扬]]介绍参加了“[[左联]]”。1933年,彭柏山结识了[[胡风]]和[[鲁迅]],并获得了他们在生活及文学创作上的帮助。一天,他在上海的亭子间一边吃冷硬的大饼,一边写小说时,胡风进来。见此情景,胡风给了他两块钱,并将此事告诉了鲁迅。鲁迅当即嘱胡风 “以后每个月在‘[[上海左翼作家联盟]]’的款项里提取几块钱”给彭柏山,作为其生活费。为支持“左联”的青年作家们,鲁迅还宴请了彭柏山等十位青年。很快,彭柏山完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崖边》,该小说是“较早反映苏区人民生活的写实篇章之一”。鲁迅阅读后,亲自将它推荐给《作品》杂志。1934年,思潮出版社出版的《作品》6月创刊号上刊登的首篇小说便是《崖边》。写完《崖边》之后,彭柏山写出了《皮背心》《忏逆》、《夜渡》、《枪》等四篇短篇小说。1934年5月,经“左联”党支部批准,他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彭柏山在“左联”工作期间,曾任“左联”大众教育委员会书记。<ref name=cnr/><ref name=ifeng/><ref name=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