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东莞市常平中学

增加 11,55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东莞市常平中学'''(常平中学)于1946年创建,东莞东部地区的中学,是东莞市骨干大校之一。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在…”
'''东莞市常平中学'''(常平中学)于1946年创建,东莞东部地区的中学,是[[东莞市]]骨干大校之一。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209人,3000多名学生。现为东莞市骨干大校之一。

==所授荣誉==

1958年,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2000年1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3年1月晋升为 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9月被评为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11月被确认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该校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荣获“东莞市教育系统文明学 校”、“东莞市文明单位 ”、“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学校”、“东莞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板学校” 、“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其中高一级20个班,高二级20个班,高三级16个班,3000多名学生,实行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学校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校教职工209人,专任教师178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其中高级教师39人,一级教师94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9人,本科学历教师177人。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校卫、清洁、宿管、维修和绿化等服务,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参与我校后勤管理的人员多达100多人。

学校现有领导班子成员10人,5人拥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熊盛才校长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1946年春,在蒋光鼐先生等[[社会]]名流的推动下,于常平镇青鹤湾创建了东莞县立常平初级中学,蒋先生亲笔题写了校名。1946年秋,学校开始招生办学,从此,青鹤湾畔回荡着东莞各地青年学子朗朗的[[读书]]声。1948年,中山大学教授郑师许先生为学校校歌填词,张亦庵谱曲,黄可清和声。这首激励了无数莘莘学子的校歌一直传唱至今。

==校容校貌==

为了适应东莞市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打造常平中学的教育品牌,2006年11月,市镇两级党委、政府斥资近2亿元人民币收购民办新星学校,将其作为常平中学新校区,2007年9月所有高中学生迁入新校区,实现了高、初中分离办学的新格局。如今,学校占地面积约19.9万平方米(约30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多达13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呈欧陆风格,气势恢弘,典雅别致。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明显。高速信息校园网、功能先进的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艺术中心、生物园、地理园、田径场、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一应俱全。超大面积的校园,巨大的使用空间、完善的设施设备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其中初一级10个班,初二10个班,初三6个班,高一级20个班,高二级16个班,高三级18个班,近3000名学生,实行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学校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校教职工209人,专任教师178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9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9人,还有11人正在进修研究生课程。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校卫、清洁、宿管、维修和绿化等服务,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参与我校后勤管理的人员多达100多人。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领导班子成员10人,5人拥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在读)。高中部熊盛才校长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他带头开展教改和教学科研。潘礼宏副校长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并在教学第一线兼任教学工作,承担课题研究。初中部戴凤萍校长和吴志坚副校长。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科学]]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岗位职责的管理文件,研制开发了《教师德能勤绩量化考核网上无纸化操作系统》、《教职工网络可视化考勤系统》、《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平台》等管理软件。让学校多项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无纸化、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和人性化,促进学校走上一条和谐、健康和良性发展之路,从而形成以校园网络为支撑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同时该校研发的多个教育管理平台已经辐射到省内外50多所兄弟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省、市领导对我校的校园信息化管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原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教育促进会会长王屏山,广东省副省长佟星,东莞市副市长冷晓明,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及市教育局领导等先后来我校视察调研。

学校校园文化以“平”字为内核。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办学宗旨是“倡导教育公平,办好平民教育,传承先进文化,播撒人类文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校持续发展创新。”学校在常怀平和心,常干平凡事,常做平实人,平中求真善,平中创奇伟,平中见远大的精神指引下,把办好平民教育作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践行着温家宝总理办好平民教育的思想。办学目标是“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把常中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一流名校。”校训为“平心致远,正道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为“严、勤、实、活。”独特、鲜活的校园文化成为引领常中生存发展的灵魂,成为传承先进文化和凝聚师生的“引力场”,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突出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美德美育、国情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心理教育等。学校每学年定期组织向全市开放优质主题班会课。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2名心理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正开展“十五”课题《中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2006年出版了德育论文集《在希望的田野上》。近10年以来,无师生违法犯罪记录。近三年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4%以上。我校师生求真向善,热心公益。近三年来,参加扶贫、赈灾和公益捐助的钱物超过100万元。

==历届英才==

学校重视校本科研。现有省市校级课题上百个,95%以上的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教师每学年都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9篇,获奖项40项,获优秀课例等其它奖项155项。一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创新成果奖、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黄华奖、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成果吴汉良奖、广东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省市级大奖。作为东莞市八大校之一,学校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校风优良,质量一流。“高进优出,低进高出”的办学效益日益凸现,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东莞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东教育》杂志、《东莞日报》、《常平报》等均有报道我校的办学业绩。尤其是《常平报》,近三年来有关我校的报道接近百篇。

==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我校一批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曾颂同学获物理全国三等奖;刘犀子同学获物理省二等奖;黎少雄、李浩昌同学获生物全国二等奖;刘勇鑫、邓润莲同学获生物省一等奖,黎少雄、袁浩锋、周国华同学获生物省二等奖;李洁宁、吴效光同学获化学省二等奖;刘浩斌、陈立好获数学省二等奖和省三等奖等。该校“青鹤湾”文学社在近三年中先后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文学社和标兵文学社。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及体育艺术比赛获奖份额,持续位列东莞同级同类学校前列。

==升学情况==

学校的生源情况较差,但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了一片“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人才加工的新天地。2004年高考重点线与上年增幅达150%;上本科线的考生与上年增幅达59.5%;增幅居“东莞八大校”之首。2005年、2006年,高考入围人数连续刷新学校高考历史记录。2007年高考又创佳绩。本届参加高考总人数475人,考取本科以上107人,专A以上207人,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2008年高考再创辉煌。本届有789人参加高考,上线556人,比上一年增加近200人,其中上重点线13人,上本科线以上196人,上大专A线以上339人。由于高考成绩突出,市教育局还特意将东莞市2008年高考工作总结会放在我校举行。

==外界评价==

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由19个学生社团组成的社团联盟和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开展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学校还在学期中组织田径运动会、征文歌咏比赛、科技艺术节、校庆。户外活动:暑假举行生物夏令营。作为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该校曾连续多次获东莞市中学生篮球赛冠军、东莞市少年篮球赛第一名和广东省中学生篮球赛第二名。曾代表东莞市参加过省中学生篮球赛和全国篮球城市篮球赛(少年组)。学校男子篮球队曾受国家体育总局派遣,以中国青少年体育代表团的名义前往埃及进行友好访问和交流,还多次应香港有关方面邀请,前往香港元朗、屯门区参加友谊赛。

==历史沿革==

常平中学创建于1946年,是东莞东部地区颇具规模的中学,是东莞市骨干大校之一。1958年,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2000年1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3年1月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9月被评为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11月被确认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11月,市镇两级政府斥资近2亿元人民币收购民办新星学校,将其作为常平中学新校区,2007年9月所有高中学生迁入新校区,实现了高、初中分离办学的新格局。如今,学校占地面积约19.9万平方米(约30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多达13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呈欧陆风格,气势恢弘,典雅别致。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明显。高速信息校园网、功能先进的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艺术中心、生物园、地理园、田径场、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一应俱全。超大面积的校园,巨大的使用空间,完善的设施设备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63,8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