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道术

增加 4,68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道术'''》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第六卷。 《郁离子》是寓言体散文故事集,在中国思想史…”
《'''道术'''》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第六卷。

《郁离子》是[[寓言]]体散文故事集,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乱世,刘伯温隐居青田,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创作了《郁离子》。“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ref>[https://www.sohu.com/a/339375026_411416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神作,背后藏有秘密,人不到这岁数最好别读],搜狐,2019-09-07</ref>。《郁离子》包罗万象,囊括古今,阐明了刘伯温的政治理想、[[哲学]]观点、处世态度和治世的谋略等。刘伯温认为,如果按照书中的正确主张去做,就一定能达到[[文明]]之治的目标。

==原文==

艾大夫曰:“民不可使佚也,民佚则不可使也。故恒有事以勤之,则易治矣。”郁离子曰:“是术也,非先王之道也。先王之使民也,义而公,时而度,同其欲,不隐其情,故民之从之也,如手足之从心,而奚恃于术乎?今子之民知畏而不知慕,知免而不知竞,而子之所用者无非掊克之吏,所行者无非[[朝四暮三]]之术也。子以为人不知之,而不知人皆知之也。故子以是施诸民,民亦以是应诸子,上下之情交隐矣。子徒见其貌之台,而不知其中之离也;见其外,而不察其心者也。故自喜以是为得计,而不思恶劳欲逸,人志所同。是故先王之养民也,聚其所欲,而勿施其所恶。今子反之,庸非罔乎?上罔下则不亲;下罔上则不孙,不孙不亲,乱之蕴也。《诗》:‘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子为司直,乃不循先王之旧章而以罔教,仆实不敢与闻。”大夫虽惭,弗能改也。

==注解==

① 佚(yi):能“逸”安闲。

② 掊(pou)克:聚敛贪狠,也指聚敛贪狠的人。

③ 孙(xun):通“逊”,恭顺。

④ 司直:官名,[[汉武帝]]元狩五年置,帮助[[丞相]]检举不法,位在司隶校尉上。

==译文==

艾大夫说:“民不可使安闲,民安闲了就不可驱使了。所以常常有事使得他们勤劳,就容易管理了。”郁离子说:“这种手段,并不是先王的方法啊。先王使用民,靠的是仁义和公正。适时和适度,和他们欲望。不隐蔽他的内情,所以百姓服从他,就像手足服从心一样,而何以依靠手腕呢?如今你的百姓只知害怕,而不知道敬慕,只知道逃避而不知道竞争,而你所使用的那些人无非是些聚敛贪狠的[[官吏]],所施行的无非是朝四暮三的那一套手段啊。你认为人不知道的,却不知人们都知道。所以你手段对待百姓,百姓也用这样办法应付你,上下的内情就互相隐瞒了。你只见那外貌的融合,却不内心的分离;只见他们的外表,却不能体察他们的内心的想法。所以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而不考虑厌恶劳动,想要安闲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所以先王用的是养民的方法,聚积他们所要求的,而不施给他们所厌恶的。如今你反其道而行之,岂不是欺骗百姓吗?上欺下,就不亲近;下欺上,就不恭顺,不恭顺不新近,祸乱就积聚起来了。《[[诗经]]》上说:‘彼其之子,邦之司直。’你身为司直官,却不遵循先王的老章法,而用欺骗的手段说教,我实在是不敢听命。”艾大夫听了虽然惭愧,但却不能改正。

==评语==

治民之道在于仁义公正,注意适时适度,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假如一味靠欺骗来愚弄百姓,靠手腕来驱使[[百姓]],只能离心离德,貌合神离,置[[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作品评价==

《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在这点上颇得[[庄子]]精髓<ref>[https://www.docin.com/p-1492210159.html 庄子 33篇精髓整理],豆丁网,2016-03-17</ref>。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

==视频==
===<center>道术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来听刘伯温《郁离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涨知识</center>
<center>{{#iDisplay:h3214f4j06v|560|390|qq}}</center>

<center>陈胜华转述<郁离子>新书发布</center>
<center>{{#iDisplay:c0538wgp9ri|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
271,0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