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17
次編輯
變更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無編輯摘要
==基本概况==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和建设,正逐步成为拥有 [[ 自然科学 ]] 、 [[ 技术科学 ]] 、 [[ 人文科学 ]] 、管理科学、教育科学、语言科学以及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型综合大学。
北京大学培养研究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北京大学在国内首先开始招收 [[ 研究生 ]] ,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和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大学。
==发展历程==
1937年 [[ 七七事变 ]] 以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9月,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 [[ 长沙 ]] ,与 [[ 清华大学 ]] 、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由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 [[ 张伯苓 ]] 和秘书主任杨振声组成常务委员会作为全校行政领导机构。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西南联大集合了三校的师资,其阵容在全国首屈一指,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和衷共济,弦歌不辍,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 [[ 西南联合大学 ]] 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以及90位两院院士,北大研究院毕业生中也走出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昆、国学大师任继愈等杰出学者。“神京复,还燕碣”, [[ 抗日战争 ]] 胜利以后,联大三校准备复员北返。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光荣地完成了战时大学的历史使命,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一个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自1949年至1965年北京大学共培养2000多名研究生。
1978年,北京大学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 [[ 国务院 ]] 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大学。1984年10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具体负责全校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北京大学共有4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学校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自行决定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 。 全校共有共有4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63个 [[ 博士学位 ]] 二级学科点,312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有8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61个涵盖在1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另有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还有2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视频==
==参考文献==
[[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