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桂南采茶戏

增加 11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桂南采茶戏.jpeg|有框|右|<big></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20/f7a87184605a45ee818724b4df3e3e6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95789128_74047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桂南采茶戏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博白县 ]] 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桂南采茶戏于清代中叶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桂南,距今约有四百多年的 [[ 历史 ]] 。根据其衬词的特点,采茶戏也被称为“吁嘟呀”。桂南采茶戏广泛流传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各县以及钦州、梧州和 [[ 南宁 ]] 等市的部分县区。 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 [[ 生活 ]] 的歌舞 。
2006年5月20日,桂南采茶戏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批准列入第一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遗产编号:Ⅳ-65。
==简介==
关于桂南采茶戏大致有以下一些记载: [[ 光绪 ]] 九年(1884年)《平南县志》:“照路挑灯簇簇红,茶娘结队和茶公。”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玉林县志》:“元宵以前,乡村中有装扮竹马、春牛戏者,竹马则唱采茶歌,春牛则唱耕田曲。” [[ 光绪 ]] 二十三年版的《容县志》:“由元旦迄下弦止,各乡竟为狮鹿、采茶、鱼龙等戏诸戏尤以采茶为陋,俗法用乔妆男一女二,更唱迭和,从正月至 [[ 腊月 ]] ,渐月皆有茶歌。”等等。无论是光绪九年的“茶娘结队和茶公”,光绪二十三年的“竹马则唱采茶歌”,“乔妆男一女二,更唱迭和”还是咸丰九年的《采茶大例》和《茶插》的出现,都不具备“戏”的全部特征,还属于歌舞的范畴。由此可见,桂南采茶戏在清光绪年以后才逐步形成 [[ 戏剧 ]] 形态,从时间上看要晚于赣南采茶戏的“清初”成型期。
桂南采茶戏最初在明代时,其曲调比较简单,数量也不多,有3个曲牌,一是“十二月采茶”,二是“南昌小曲”,三是“四季 [[ 莲花 ]] ”。十二月采茶原是歌唱一年十二个月茶农活动的,经过发展成了开荒、点茶、采茶、炒茶等一整套曲牌歌舞。
南昌小曲包括了闹五更、五更叹、五更望月、五炷香等一套五更调。
四季莲花即四小景,包括到春来、大落花园、中落花园、小落花园等,以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花物为主的曲调和舞蹈。
四季莲花即四小景,包括到春来、大落花园、中落[[花园]]、小落花园等,以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花物为主的曲调和舞蹈。 后来,采茶与舞狮、舞龙分开后,仍然保留了舞狮、舞龙的打击乐,并和桂南八音结合起来,形成采茶戏的 [[ 打击乐 ]] ,如相思锣鼓、快冲头、慢冲头、小朝王等击乐曲牌至今还在大量使用。这是桂南采茶戏脱胎换骨的第一步。
==代表剧目==
桂南采茶戏的主要作品 是20 是[[20 纪20 纪]]20 年代编排创作演出的,主要有《打杯舞》《剪红带》《借衣》《绿珠女》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了很多 [[ 作品 ]] ,如《 [[ 刘三姐 ]] 》《冯京与马凉》《抢亲》《夺印》《三里湾》《只争朝夕》《风口渡》《拦路》《接账》《苦甜担》《 [[ 梁祝 ]] 》《奇案姻缘》《三约湖心亭》《两亲家》《重上茶山》《放牛乐》《姻缘错》《桥》《甜郎辣姐》《桃花姐》《拆店》《乔迁新居》等。
2015年附近创造的桂南采茶戏作品有《清水塘边》《烦恼村官老犟妻》《门神下乡》《 [[ 铁公鸡拔毛 ]] 》《牛老板拜妻》《新所长追旧税》及一批采茶歌舞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982 中國戲劇]]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