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阿瑟·姆·赛克勒

增加 15,43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阿瑟·姆·赛克勒 | 圖像 = [[File:T0102ef797af1a31328.jpg|缩略图|center|[https://ps.ssl.qhmsg.com/bdr/_240_/t0102ef797af1a31328.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收藏家 科学家 慈善家| 出生日期 = 1913年8月23日| 國籍 = 美国| 别名 = | 職業 = 收藏家 科学家 慈善家| 知名原因 =| 知名作品 = 创办[[医学]]论坛报 </br> 资助[[北大]]考古馆 </br> 将颐和园[[御座]]送还中国 </br> 建造了[[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和[[华盛顿]]赛克勒亚洲艺术美术馆。}} '''[[阿瑟·姆·赛克勒]]''' ,博士,1913年8月23日出生于美国 [[ 纽约布鲁克林 ]] 。他在纽约长大,学业主要涉及艺术、科学和人文科学。1933年,阿瑟·姆·赛克勒在 [[ 纽约大学 ]] 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慈善家]]。他的收藏兴趣从中国到印度,中东以及南美。他不但收集中世纪的艺术品,而且钟情于现代艺术。 == 人生记录 == '''阿瑟·姆·赛克勒'''(1913—1987),是美国最负盛名的艺术品收藏家。赛克勒博士 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慈善家。他的收藏兴趣从中国到印度,中东以及南美。他不但收集中世纪的艺术品,而且钟情于现代艺术 。收藏界称他为“[[当代的美第奇]]”,而美第奇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著名家族,以收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而著称,富可敌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赛克勒博士收藏有中国[[青铜器]]、[[玉器]]、瓷器、家具、[[佛像]]、[[竹木雕刻品]]等,并交由纽约克里斯蒂拍卖,总计188件,成交总额558万美元,超底价一倍。 阿瑟·姆·赛克勒博士(Dr. Arthur M. Sackler)于1913年8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他在纽约长大,学业主要涉及艺术、科学和人文科学。1933年,阿瑟·姆·赛克勒在[[纽约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他获得了[[医学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病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他一生发表有关精神病、代谢及营养学论文150余篇。他在1950年37岁时就被推选为第一届国际精神病大会的国际研究委员会主席,同年被任命为临床及实验精神病理杂志主编。1938年他在纽约建立的治疗研究实验室,一直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从事基础研究。 在50年代后期,他对精神病的代谢兴趣扩展到饮食和营养因素在疾病病因和治疗中的作用。尽管当时学术界大多数人对[[鲍林]](LinusPauling)(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提出的维生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有可能在防治癌症等重要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持怀疑态度,赛克勒却率先支持鲍林。到80年代,鲍林的这些论点已进入医学研究领域的主流。 1960年起,赛克勒开始创办[[医学论坛报]],并将其推广到20个国家,这是同类出版物中的第一份。今天,这份报纸已用七种文字发行,在二十多个国家中拥有超过一百万的读者。阿瑟·姆·赛克勒博士还是《科学美国人》的董事会成员。为了促进医学和基础科学的发展,赛克勒博士建立和捐助了许多科学机构。1972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建立了[[赛克勒医学院]],1980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建成了[[赛克勒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1985年在美国克拉克大学成立了[[赛克勒科学中心]],1986年分别于美国塔夫茨大学建立了大学[[赛克勒卫生信息交流中心]]。 阿瑟·姆·赛克勒博士参与了多个科研组织的领导工作,如1976至1987年领导营养发展基金会。他还担任了国际健康组织的官员。1969至1987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人员国际特别工作组主席;1970至1987年担任[[国际社会精神病学协会]]主席;1973至1987年担任国际精神病疾病委员会副总裁;1981年担任在中国天津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营养大会]]的副主席。 阿瑟·姆·赛克勒博士认为他首先并永远是一个科学家,但他同样热爱和注重参与艺术和人文科学。从三十年代起,他就开始收藏艺术品。他最初的收藏是美国艺术家的绘画,之后又收藏前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以及法国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绘画。 1950年,赛克勒博士看到了一张造型简洁优美的中国明代的小桌。从那时起,他开始收藏中国艺术品。赛克勒先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为透彻理解中国文化,他搜集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并成为[[国际]]最知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赛克勒博士的收藏兴趣相当广泛,他收集印度、日本和近东的艺术品,也收集欧洲和美洲的艺术品。藏品包括玉石、陶器、金属制品、纺织品、雕塑和绘画。他常说:“我像一个生物学家一样收藏。要想真正了解一种文明或一个社会,必须拥有足够的主体材料。如果只看[[毕加索]]和[[亨利·莫尔]]的作品是不能了解二十世纪艺术的。” 1985年,哈佛大学阿瑟·姆·赛克勒博物馆落成。1986年,赛克勒博士夫妇在中国北京为北京大学阿瑟·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和吉尔·赛克勒雕塑花园奠基。1987年9月,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阿瑟·姆·赛克勒美术馆开放。1976年,赛克勒博士首次来到中国。1980年,他将流失海外的一张原在颐和园的[[御座]]送还中国。1983年,他帮助创办了《[[医学论坛报]]》中文版。阿瑟·姆·赛克勒博士非常关注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他决定与北京大学合作兴建一所用于教学的博物馆,他希望这座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现代博物馆的范例,同时也为北大学生提供学习博物馆学的场所。 1987年5月26日,阿瑟·姆·赛克勒博士因心脏病突发,在纽约去世。 == 人物贡献 == '''架起艺术和科学的桥梁''' 阿瑟·姆·赛克勒博士1913年8月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1987年5月在美国纽约去世,终年73岁。赛克勒博士不但是文物收藏家和慈善家,而且还是一位科学家。 赛克勒博士在艺术界的成就带有传奇色彩。他爱好之一就是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并收藏了大量被别人忽视的艺术品。他对艺术的兴趣反映在他的慈善事业中,他出资在[[大都会艺术馆]]和[[普林斯顿大学]]建成了赛克勒美术馆,建造了[[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和[[华盛顿]]赛克勒亚洲艺术美术馆。1993年,[[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教学博物馆也正式开放。 == 收藏故事 ==[[File:T0118a839bd7dfa268f.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ps.ssl.qhmsg.com/bdr/_240_/t0118a839bd7dfa268f.jpg 原图链接]]] 受人尊敬的美国医药学家、出版人、艺术收藏家和慈善家阿瑟·姆·赛克勒博士(Dr.Arthur M. Sackler),收藏志趣既深且广,被称为“[[现代美第奇]]”。但私人收藏终究只是一个过程。赛克勒生前辉煌宏伟的艺术王国,大部分早已进入博物馆成为公众赞叹的对象,同时也仍有相当规模的艺术品在拍卖官的小槌下一件一件离散开。这些曾经带给他乐趣的艺术品继续着聚散离合的故事。 自从1987年去世后,已经有几次赛克勒藏品的拍卖。佳士得曾经拍卖过他的一张[[莫奈]],一张[[毕加索]]。其后又几经周折地在1993年10月和第二年6月拍卖了两场他的马约利卡(Majolica,意大利花式陶瓷)珍藏。接着,1994年12月,纽约佳士得做了首次“赛克勒中国艺术品珍藏专拍”。这场拍品的委托方来自众多赛克勒家族成员,总成交额高达490万美元,在当时十分轰动。 早在1992年夏天,吉莉安就向法院上诉,希望能停止这场拍卖。但是当年11月,法院驳回了上诉,允许了拍卖。得知法院当时的裁决后,其他遗嘱执行人则以令人吃惊的热情开始准备欧洲青铜雕塑和陶俑的拍卖了,都来不及等到马约利卡的拍卖结束。但是,此举是有悖于法庭裁定的。因为既然法庭同意了马约利卡的拍卖,拍卖所得的巨额款项已经足够遗嘱执行人支付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开销,遗嘱执行人没有理由再拍卖其它藏品。不过,吉莉安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满意,仍没有放弃上诉的权利。 1993年1月,法庭终于改而暂停马约利卡的拍卖,同时也禁令了正在筹备中的欧洲青铜雕塑和陶俑的拍卖。所以,欧洲青铜雕塑和陶俑珍藏,算是暂时保住了。而马约利卡的第一场拍卖则推迟到同年10月6日举行,第二场则在1994年6月1日上拍。 == 与中国的关系 == 阿瑟·姆·赛克勒先生,是一位美国医学博士、著名的收藏家和慈善家,一生钟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物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赛克勒先生的慷慨帮助下,[[博物馆]]于1993年正式开馆。常设陈列为按时代排布的考古历史展,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七个部分。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每年举办专题展览,多是介绍近年来的考古重大发现。该馆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身,以清新典雅的风格吸引着国内外来宾。借游览北大校园之机,也参观了这个国际友人资助的博物馆,其实离西门并不远,但是校园内学生和保安却多不知其为何物,绕了一大圈,问了同样是来参观的游客才找到。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啊。 '''将颐和园御座送还中国''' 阿瑟·姆·赛克勒博士积极支持博物馆事业。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立了阿瑟·姆·赛克勒中国早期石雕艺术品展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中建立了阿瑟·姆·赛克勒展厅。他将自己收藏的[[18世纪意大利]]的艺术品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Avery建筑图书馆]]。在大都会博物馆中开辟赛克勒展厅,陈列具有2000年历史的埃及Dendur庙。 1976年,阿瑟·姆·赛克勒博士首次来到中国。1980年,他将流失海外的一张原在颐和园的[[御座]]送还中国。 '''赛克勒中国艺术珍品专拍''' 十五年后,佳士得召集当年组织赛克勒专拍的大部分幕后班底,再次推出“赛克勒[[中国艺术珍品专拍]]”。今年3月18日,此专拍成为春季“亚洲艺术周”当之无愧的焦点。由于赛克勒在收藏界泰斗级的地位,这场拍卖丝毫没有因经济萎靡而遭冷落。整场包括中国的[[古玉]]、[[青铜器]]、陶瓷、[[兵器]]和书画,共有199件拍品成交了198件,成交率达99.5%,总成交额高达1087.28万美元,远远超过预估价的350万到520万美元!其中一尊高170厘米的北齐('''550-577''')彩绘大理石释迦牟尼佛立像(1961至1962年间,购自纽约古董商弗兰克·凯洛'''Frank Caro'''),以4倍于估价的172.89万美元成交;一套八大山人的花鸟立轴四屏(1962年10月10日至11日,购自纽约帕克·伯奈特拍卖行'''Parke-Bernet Galleries''',当时拍品号'''429''')以120.25万美元被亚洲私人藏家收入囊中;一件清代的仿古双联玉璧(纽约古董商弗兰克·凯洛卖给侯姆夫人Mrs. Christian R. Holmes后,又流到赛克勒手中)以42.25万美元被亚洲行家坚定拿下。 半年后的9月14日,纽约佳士得再接再厉,继续了春拍的良好态势。115件拍品卖出111件,总成交率达 97%,总成交额近328.6万美元,为原低估价的三倍。其中,一件公元前12-11世纪,西周早期的青铜簋成为冠军,最终以36.25万美元被亚洲私人藏家竞得。这件原本是祖先在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是赛克勒大约1966年之前从荷兰的胡斯登('''Heusden, Willem van''')那里购得。[[胡斯登]]是非常著名的[[青铜器]]收藏家,1952年时曾以自己的藏品为素材出版了一本《[[中国商周青铜器图解]]》,并附有历史介绍。后来成为青铜器研究学者广为引用的权威书籍之一。 佳士得美洲和亚洲总部副主席瑟奥('''Theow H.Tow''')对此表示,赛克勒先生是位具有远见的收藏家,他关于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不但门类广泛,而且每件都是精品。此次专拍推出的拍品大多系出名门,每件都有详细的购买来源、展览经历和出版著录,又多年没在市场中出现,因此各大博物馆、交易商和收藏家都颇感兴趣。 类似赛克勒这样的大藏家,所收藏的精品分批回流入市的拍卖情况,并不常能遇见。但今秋,不仅佳士得在亚洲艺术周期间推出赛克勒专场,对手苏富比更是在秋冬的6场拍卖中,陆续推出赛克勒不同系列的收藏,几百件拍品包括印象派和现代派油画、中国家具、亚洲地毯、英国家具、古董、前哥伦布艺术、古典大师的线描以及欧洲的陶俑和青铜艺术品。拍卖日期十分密集。9月16日,86件中国家具和地毯(还有少量青铜器和佛像)作为第一组上拍。大部分是明末清初(17至18世纪)的黄花梨家具。此专场总成交额461.5万美元。开场第一件是高82.3厘米的紫檀条桌,15.85万美元,赢得头彩。 稍后,一对18世纪初高85.1厘米的黄花梨玫瑰椅,也有11.65万美元的好价钱。而全场最带来尖叫的是一对17世纪高达237.4厘米的黄花梨六件柜,以8倍于估价的102.25万美元拔得头筹。接下来是10月16日的英国家具和装饰品拍卖。然后是11月4日至5日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拍卖会,6件油画在4日晚上拍卖,另外5件在5日的日场拍卖。其中最受瞩目的应该是[[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932年所作的《戏剧与温和》(Krass und Mild),这是一张包豪斯时期的杰作,估价600至800万美元。12月3日,美国绘画、线描和雕塑。古董,12月10日。还有欧洲陶俑和青铜雕塑,将于2010年1月28日上拍。虽然此次苏富比的官员拒绝透露关于委托拍卖的细节,但是与赛克勒家族熟识的艺术专家们说,苏富比这次的系列拍卖主要来自赛克勒的遗孀吉莉安·赛克勒(Gillian T. Sackler)。 '''资助北大考古馆'''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1986年,在美国医学家、著名收藏家和慈善家阿瑟·姆·赛克勒先生的慷慨资助下,博物馆破土奠基。1993年5月27日正式开馆。赛克勒博士希望这座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现代博物馆的范例,同时也为北大学生提供学习博物馆学的场所。然而,深为遗憾的是赛克勒先生因心脏病突发,于1987年5月26日在纽约去世,未能亲眼目睹博物馆的建成。赛克勒先生去世后,博物馆的建设得到了其遗孀吉尔·赛克勒夫人以及赛克勒艺术、科学和人文基金会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赛克勒先生资助建造的三座亚洲艺术博物馆之一。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000平方米。博物馆现收藏有两万余件藏品,其中多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等,还有[[陶器]]、钱币、[[封泥]]和民俗文物等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