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27
次編輯
變更
令尹
,创建页面,内容为“''令尹'' File:T01745d36864a5b71d8.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4%BB%A4%E5%B0%B9&correct=%E4%BB%A4%E5%B0%B9&ancestor=li…”
''令尹''
[[File:T01745d36864a5b71d8.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4%BB%A4%E5%B0%B9&correct=%E4%BB%A4%E5%B0%B9&ancestor=list&cmsid=c2009fea7d0313219511504736b3fddc&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1051a58f689647a2943e48d5372294ba&currsn=0&ps=58&pc=58 原图链接]]]
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数外姓之人为令尹(吴起、黄歇、李园),实不多见。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 令尹 ||朝代 || 楚国
|-
| 属性|| 官职 || 出自 || 《说文解字》
|}
== 基本解释 ==
"令尹:令,发号也;尹,治也;令尹,握事者也"--《说文解字》。
== 概念 ==
*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数外姓之人为令尹(吴起、黄歇、李园),实不多见。
*
* 战国时期,各国多以相邦为"百官之长",只有楚沿春秋之旧﹐宰辅之任仍名为令尹。如魏吴起到楚后,为悼王令尹。春申君独揽楚之大权﹐其职位也仍是令尹。在《韩非子》和《战国策》中都有关于楚令尹的记载。
* 《左传》称令尹﹑司马为楚之"二卿士"和"王之四体"﹐地位相当于其它诸国的百官之首--相(到了战国,只有楚国仍然用令尹的称号,而其他国家先后设相)﹐属于楚王的股肱之臣。令尹地位略高于司马,其人选有空缺﹐常由司马递补。令尹的职责是辅助楚王综理朝政﹐虽也经常率军作战,但兵事主要由司马掌管。可见﹐楚之文武略有分工﹐和晋国正卿的文武合一稍有不同。任令尹者一般为楚王子弟﹐有时或由嗣君为之。令尹职位尊显,而一有过失,往往伏诛。见于《左传》的楚令尹共二十余人﹐其中如子玉﹑子上﹑子辛﹑子南﹐皆因有过而丧身。楚王驭下较严﹐和鲁﹑卫等国优容大臣有着明显差别。令尹很少世代相袭,避免了强家势力的滋生。由于楚令尹制有以上特点,春秋时各国政权上陵下替的现象在楚并未出现,这也是楚能雄强于诸侯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令尹为楚所特有之官名﹐但有些受楚影响较深的小国﹐也曾设有令尹。据春秋铜器铭文所记徐国就曾设有此官。
* 战国时期,各国多以相邦为"百官之长",只有楚沿春秋之旧﹐宰辅之任仍名为令尹。如魏吴起到楚后,为悼王令尹。春申君独揽楚之大权﹐其职位也仍是令尹。在《韩非子》和《战国策》中都有关于楚令尹的记载。
== 释义 ==
* [[春秋]] [[战国]] 时 楚国 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左传·庄公四年》:"令尹 斗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槎 ,营军临 随 。 随 人惧,行成。"《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邢昺 疏:"令尹,宰也…… 楚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汉书·高帝纪上》:"﹝ 怀王 ﹞以羽为鲁公 ,封长安侯 , 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其馀国称相。" 唐 张说 《唐西台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随时,屈伸以义,亡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
* 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宋·梅尧臣《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依韵和答》:"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五引 宋·刘斧《青琐高议·寇相毁庙》:"﹝ 寇准 ﹞知 巴东县 。县旧有一庙,不知其名。旧令尹尝梦其神泣告之。" 清 昭梿《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少保起 , 满洲人。以孝廉起家。初任奉天府尹,前令尹某以贪黩著,公入署时,命仆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缁染其污迹也。"
== 发展 ==
* 西周时,楚由各个部落联盟拼凑而成,各个部落首领称为"敖"。熊通称王后(即为楚武王),为了削弱"敖"也就是各大部落的力量,加强国家集权,专门设立令尹、司马,以分诸敖之权。
*
* 楚武王以斗伯比、斗祁兄弟为令尹,征伐四方,对楚国初期的扩张壮大立下大功。斗伯比之子斗谷于菟毁家纾难,功勋卓著。然斗谷于菟之弟成得臣于城濮之战惨败,若敖氏发展受挫。楚王以蒍吕臣为令尹,意欲分若敖氏之权。
*
* 蒍吕臣死后,斗勃、成大心、成嘉、斗般又相继为令尹。若敖氏家族长期世袭令尹一职,且前任令尹有权指定其继承人,权势膨胀迅速。至斗椒,楚庄王处处抑制若敖氏,斗椒政变失败,若敖氏被灭族。
*
* [[楚庄王]]为巩固楚国王权,以其弟子重(穆王子)为令尹,楚国公族力量加强。其后子辛(穆王子)、子囊(庄王子)、子庚(庄王子)、子南(庄王子)相继为令尹,其余卿族虽有人(薳子冯、屈建)担任令尹,其势仍不及公族。
*
* 前544年,子木去世,公子围为令尹,公族势力过大。最终公子围弑君而立,是为楚灵王。
*
* 楚灵王残暴成性,镇压薳氏、屈氏,蒍氏(薳氏小宗)凋谢,屈氏亦走向低谷。楚人杀灵王,立平王。楚平王依旧多以公族成员为令尹,然其余卿族(薳氏、屈氏)衰落,若敖氏后裔(斗成然)虽有短暂崛起,亦不能左右大势。
*
* 子皙(共王子)、子瑕(穆王曾孙)、子常(庄王孙)、子西(平王子)、子高(庄王曾孙)、子国(平王孙)相继为令尹。经过灵、平两代的折腾,陈杂混乱的贵族制度、脆弱不堪的卿族伴随着楚国的中衰。
*
* 灵王、平王时代的政治洗牌造成楚国贵族缺失,景氏(平王谥为"景平")、昭氏(昭王谥为"昭")日渐崛起,屈氏也在步入复兴的轨道。
*
* 至战国,景氏、昭氏、屈氏稳居楚国三大贵族之列。楚悼王欲图强,以吴起为令尹,实为反常。然吴起以客卿之身,欲根除楚国贵族之腐基,难矣!
*
* 楚悼王死后,吴起遭射杀,新法被废。楚令尹一职基本由公族、景氏、昭氏三家垄断,直至前223年,秦王赵政(一名嬴政,为秦始皇)灭楚。
*
楚国历任令尹
* 1.斗伯比(前706年以前-前699年之后任令尹)生卒年不详。亦名熊伯比,若敖熊仪之子。公元前706年,斗伯比参政。据《左传·桓公十三年》记载,"莫敖屈瑕骄傲轻敌,伐罗必败",结果屈瑕在率楚军讨伐罗国时,果然大败。其任楚国令尹时期,参与楚武王伐随战争。2.斗祁(前690年前后任令尹)生卒年不详。名祁。若敖氏后裔。长时期协助楚武王,掌握楚国军政大权。公元前690年,随武王征伐随国。征途中武王病死,他密不发丧,仍按原计划率楚军东进。逼进随都后建造营垒,迫使随人求和,与随侯订盟于汉水之滨。待楚回师渡过汉水,才正式发讣告。3.彭仲爽(前688年以后-前683年以后)生卒年不详。据《左传·哀公十七年》载:"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楚文王伐申国(今河南南阳),授仲爽为令尹,先助楚文王灭掉申国,公元前680年又灭掉息国(今河南息县西南),成为楚国的县;后征服陈国、蔡国,使他们向楚国朝贡。因相楚有功,楚文王赐仲爽广地,其家世为楚大夫。彭仲爽是为数不多的出身非楚国王族的令尹。
* 4.公子善(前675年以前-前664年)(?-前664)名子善,字子元,楚文王弟。前666年,在楚文王夫人息妫宫旁修建馆舍,成天歌舞不息,被息妫斥责。同年秋,以600乘战车伐郑返郢后,擅自住进王宫。楚成王八年。被忠于楚王室的申公斗班杀死。
* 5.斗豰於菟(前664年-前637年)生卒年不详。字子文,斗伯比之子。又称斗豰于菟,据《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斗伯比与郧(今安陆一带)国君之女私通产子,被郧国夫人丢弃于云梦泽中,某日郧君狩猎,见虎抱一婴儿喂乳,乃带回郧国抚养。楚人称"乳"为"豰",称"虎"为"于菟",故名。前664年,斗班杀令尹子元,斗谷于菟继任令尹。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二十七年,其间两次去职又复职,期间协助楚成王大力整顿楚国内政,率军灭弦国、黄国、英国,前637年主动辞职,推荐楚将成得臣当令尹。
* 6.成得臣(前637年-前632年)(?-前632)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后裔。春秋时楚令尹。楚成王三十五年(前637年),因战功被子文推荐为令尹。成王三十八年,率楚军灭夔(今秭归境),又北征背楚亲晋的宋国。次年冬,再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军溃败,引咎自杀于归途中。
* 7.蒍吕臣(前632年-前629年)(?-前631年)蒍(同薳)氏,名吕臣,字叔伯。薳章之后裔。原为大夫。城濮之战战败后子玉自杀,楚成王立蒍吕臣为令尹,以图分若敖氏之权。蒍吕臣虽为正卿,却难以控制若敖氏,遭到斗勃、斗般、成大心等人的一致反感。前631年,蒍吕臣在一片反对声中死去,任令尹仅一年。
* 8.斗勃(前629年-前627年)生卒年不详。名勃,字子上。若敖氏后裔。初为大夫。前632年城濮之战时辅助子玉,指挥楚军右翼,被晋军击溃。楚成王为立太子事,曾征询其意见。他提出商臣为人残忍,不可立为太子,因而遭商臣怨恨。前627年率楚军讨伐陈国、蔡国。与陈、蔡媾和后,又攻打郑国。晋国出师救蔡,和晋军阳处父对峙于汦水(一名滍水,即今河南鲁山、叶县一带的沙河)。为避免遭晋军袭击,后退三十里,准备等晋军渡河后再战。不料阳处父却扬言楚军逃跑而退兵撤,楚亦撤军归国。太子商臣以此诬告子上是接受了晋贿赂退兵而被楚成王处死。
== 参考文献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6232901628979979.html?fr=iks&word=%C1%EE%D2%FC&ie=gbk 古代的令尹是什么意思]</ref>
[[Category:言官]]
[[Category:史官]]
[[Category:御史|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File:T01745d36864a5b71d8.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4%BB%A4%E5%B0%B9&correct=%E4%BB%A4%E5%B0%B9&ancestor=list&cmsid=c2009fea7d0313219511504736b3fddc&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1051a58f689647a2943e48d5372294ba&currsn=0&ps=58&pc=58 原图链接]]]
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数外姓之人为令尹(吴起、黄歇、李园),实不多见。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 令尹 ||朝代 || 楚国
|-
| 属性|| 官职 || 出自 || 《说文解字》
|}
== 基本解释 ==
"令尹:令,发号也;尹,治也;令尹,握事者也"--《说文解字》。
== 概念 ==
*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数外姓之人为令尹(吴起、黄歇、李园),实不多见。
*
* 战国时期,各国多以相邦为"百官之长",只有楚沿春秋之旧﹐宰辅之任仍名为令尹。如魏吴起到楚后,为悼王令尹。春申君独揽楚之大权﹐其职位也仍是令尹。在《韩非子》和《战国策》中都有关于楚令尹的记载。
* 《左传》称令尹﹑司马为楚之"二卿士"和"王之四体"﹐地位相当于其它诸国的百官之首--相(到了战国,只有楚国仍然用令尹的称号,而其他国家先后设相)﹐属于楚王的股肱之臣。令尹地位略高于司马,其人选有空缺﹐常由司马递补。令尹的职责是辅助楚王综理朝政﹐虽也经常率军作战,但兵事主要由司马掌管。可见﹐楚之文武略有分工﹐和晋国正卿的文武合一稍有不同。任令尹者一般为楚王子弟﹐有时或由嗣君为之。令尹职位尊显,而一有过失,往往伏诛。见于《左传》的楚令尹共二十余人﹐其中如子玉﹑子上﹑子辛﹑子南﹐皆因有过而丧身。楚王驭下较严﹐和鲁﹑卫等国优容大臣有着明显差别。令尹很少世代相袭,避免了强家势力的滋生。由于楚令尹制有以上特点,春秋时各国政权上陵下替的现象在楚并未出现,这也是楚能雄强于诸侯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令尹为楚所特有之官名﹐但有些受楚影响较深的小国﹐也曾设有令尹。据春秋铜器铭文所记徐国就曾设有此官。
* 战国时期,各国多以相邦为"百官之长",只有楚沿春秋之旧﹐宰辅之任仍名为令尹。如魏吴起到楚后,为悼王令尹。春申君独揽楚之大权﹐其职位也仍是令尹。在《韩非子》和《战国策》中都有关于楚令尹的记载。
== 释义 ==
* [[春秋]] [[战国]] 时 楚国 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左传·庄公四年》:"令尹 斗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槎 ,营军临 随 。 随 人惧,行成。"《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邢昺 疏:"令尹,宰也…… 楚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汉书·高帝纪上》:"﹝ 怀王 ﹞以羽为鲁公 ,封长安侯 , 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其馀国称相。" 唐 张说 《唐西台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随时,屈伸以义,亡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
* 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宋·梅尧臣《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依韵和答》:"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五引 宋·刘斧《青琐高议·寇相毁庙》:"﹝ 寇准 ﹞知 巴东县 。县旧有一庙,不知其名。旧令尹尝梦其神泣告之。" 清 昭梿《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少保起 , 满洲人。以孝廉起家。初任奉天府尹,前令尹某以贪黩著,公入署时,命仆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缁染其污迹也。"
== 发展 ==
* 西周时,楚由各个部落联盟拼凑而成,各个部落首领称为"敖"。熊通称王后(即为楚武王),为了削弱"敖"也就是各大部落的力量,加强国家集权,专门设立令尹、司马,以分诸敖之权。
*
* 楚武王以斗伯比、斗祁兄弟为令尹,征伐四方,对楚国初期的扩张壮大立下大功。斗伯比之子斗谷于菟毁家纾难,功勋卓著。然斗谷于菟之弟成得臣于城濮之战惨败,若敖氏发展受挫。楚王以蒍吕臣为令尹,意欲分若敖氏之权。
*
* 蒍吕臣死后,斗勃、成大心、成嘉、斗般又相继为令尹。若敖氏家族长期世袭令尹一职,且前任令尹有权指定其继承人,权势膨胀迅速。至斗椒,楚庄王处处抑制若敖氏,斗椒政变失败,若敖氏被灭族。
*
* [[楚庄王]]为巩固楚国王权,以其弟子重(穆王子)为令尹,楚国公族力量加强。其后子辛(穆王子)、子囊(庄王子)、子庚(庄王子)、子南(庄王子)相继为令尹,其余卿族虽有人(薳子冯、屈建)担任令尹,其势仍不及公族。
*
* 前544年,子木去世,公子围为令尹,公族势力过大。最终公子围弑君而立,是为楚灵王。
*
* 楚灵王残暴成性,镇压薳氏、屈氏,蒍氏(薳氏小宗)凋谢,屈氏亦走向低谷。楚人杀灵王,立平王。楚平王依旧多以公族成员为令尹,然其余卿族(薳氏、屈氏)衰落,若敖氏后裔(斗成然)虽有短暂崛起,亦不能左右大势。
*
* 子皙(共王子)、子瑕(穆王曾孙)、子常(庄王孙)、子西(平王子)、子高(庄王曾孙)、子国(平王孙)相继为令尹。经过灵、平两代的折腾,陈杂混乱的贵族制度、脆弱不堪的卿族伴随着楚国的中衰。
*
* 灵王、平王时代的政治洗牌造成楚国贵族缺失,景氏(平王谥为"景平")、昭氏(昭王谥为"昭")日渐崛起,屈氏也在步入复兴的轨道。
*
* 至战国,景氏、昭氏、屈氏稳居楚国三大贵族之列。楚悼王欲图强,以吴起为令尹,实为反常。然吴起以客卿之身,欲根除楚国贵族之腐基,难矣!
*
* 楚悼王死后,吴起遭射杀,新法被废。楚令尹一职基本由公族、景氏、昭氏三家垄断,直至前223年,秦王赵政(一名嬴政,为秦始皇)灭楚。
*
楚国历任令尹
* 1.斗伯比(前706年以前-前699年之后任令尹)生卒年不详。亦名熊伯比,若敖熊仪之子。公元前706年,斗伯比参政。据《左传·桓公十三年》记载,"莫敖屈瑕骄傲轻敌,伐罗必败",结果屈瑕在率楚军讨伐罗国时,果然大败。其任楚国令尹时期,参与楚武王伐随战争。2.斗祁(前690年前后任令尹)生卒年不详。名祁。若敖氏后裔。长时期协助楚武王,掌握楚国军政大权。公元前690年,随武王征伐随国。征途中武王病死,他密不发丧,仍按原计划率楚军东进。逼进随都后建造营垒,迫使随人求和,与随侯订盟于汉水之滨。待楚回师渡过汉水,才正式发讣告。3.彭仲爽(前688年以后-前683年以后)生卒年不详。据《左传·哀公十七年》载:"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楚文王伐申国(今河南南阳),授仲爽为令尹,先助楚文王灭掉申国,公元前680年又灭掉息国(今河南息县西南),成为楚国的县;后征服陈国、蔡国,使他们向楚国朝贡。因相楚有功,楚文王赐仲爽广地,其家世为楚大夫。彭仲爽是为数不多的出身非楚国王族的令尹。
* 4.公子善(前675年以前-前664年)(?-前664)名子善,字子元,楚文王弟。前666年,在楚文王夫人息妫宫旁修建馆舍,成天歌舞不息,被息妫斥责。同年秋,以600乘战车伐郑返郢后,擅自住进王宫。楚成王八年。被忠于楚王室的申公斗班杀死。
* 5.斗豰於菟(前664年-前637年)生卒年不详。字子文,斗伯比之子。又称斗豰于菟,据《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斗伯比与郧(今安陆一带)国君之女私通产子,被郧国夫人丢弃于云梦泽中,某日郧君狩猎,见虎抱一婴儿喂乳,乃带回郧国抚养。楚人称"乳"为"豰",称"虎"为"于菟",故名。前664年,斗班杀令尹子元,斗谷于菟继任令尹。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二十七年,其间两次去职又复职,期间协助楚成王大力整顿楚国内政,率军灭弦国、黄国、英国,前637年主动辞职,推荐楚将成得臣当令尹。
* 6.成得臣(前637年-前632年)(?-前632)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后裔。春秋时楚令尹。楚成王三十五年(前637年),因战功被子文推荐为令尹。成王三十八年,率楚军灭夔(今秭归境),又北征背楚亲晋的宋国。次年冬,再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军溃败,引咎自杀于归途中。
* 7.蒍吕臣(前632年-前629年)(?-前631年)蒍(同薳)氏,名吕臣,字叔伯。薳章之后裔。原为大夫。城濮之战战败后子玉自杀,楚成王立蒍吕臣为令尹,以图分若敖氏之权。蒍吕臣虽为正卿,却难以控制若敖氏,遭到斗勃、斗般、成大心等人的一致反感。前631年,蒍吕臣在一片反对声中死去,任令尹仅一年。
* 8.斗勃(前629年-前627年)生卒年不详。名勃,字子上。若敖氏后裔。初为大夫。前632年城濮之战时辅助子玉,指挥楚军右翼,被晋军击溃。楚成王为立太子事,曾征询其意见。他提出商臣为人残忍,不可立为太子,因而遭商臣怨恨。前627年率楚军讨伐陈国、蔡国。与陈、蔡媾和后,又攻打郑国。晋国出师救蔡,和晋军阳处父对峙于汦水(一名滍水,即今河南鲁山、叶县一带的沙河)。为避免遭晋军袭击,后退三十里,准备等晋军渡河后再战。不料阳处父却扬言楚军逃跑而退兵撤,楚亦撤军归国。太子商臣以此诬告子上是接受了晋贿赂退兵而被楚成王处死。
== 参考文献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6232901628979979.html?fr=iks&word=%C1%EE%D2%FC&ie=gbk 古代的令尹是什么意思]</ref>
[[Category:言官]]
[[Category:史官]]
[[Category:御史|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