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次編輯
變更
蕉麻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300px|右|[https://p1.ssl.qhimg.com/t01140438c536138627.jpg]原图链接 蕉麻(学名:Musa textilis Nee)是芭蕉科…”
[[File:T01140438c536138627.jpg|缩略图|300px|右|[https://p1.ssl.qhimg.com/t01140438c536138627.jpg]原图链接]]
蕉麻(学名:Musa textilis Nee)是[[芭蕉科]]芭蕉属的植物。
蕉麻 芭蕉科植物。叶柄中可提取纤维,其重要性在叶纤维中居第二位。本植物虽有旧称[[马尼拉麻]]、[[宿务麻]]、达沃麻,但与真麻无亲缘关系。原产于菲律宾,于19世纪成为制绳主要原料。1925年荷兰人开始在苏门答腊种植蕉麻,美国农业部也在中美洲设立种植园。1930年在英属北婆罗洲(今马来西来沙巴)开始小规模商业性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得不到菲律宾产的蕉麻,美洲的蕉麻产量激增。至今菲律宾仍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蕉麻植株和香蕉树近缘并相似。从根茎生长出可多至25个不含有纤维的肉质枝茎,丛生成环形。枝茎直径约5厘米,长有约12-25个叶柄,交叠包覆在直径约30--40厘米的非木质的假主茎上。叶柄上的长椭圆形叶片,上面呈鲜绿色,下面呈黄绿色,长约1-2.5米,最宽处约20-30厘米。第一批叶柄从主茎底部长出,其余顺序从主茎上较高部位长出,因而最老的叶片在外面,新的叶片包在里面,顶端高可达4-8米。
== 介绍 ==
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马尼拉麻。热带纤维作物。原产菲律宾。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有少量种植。中国台湾、广东曾引种。蕉麻是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茎和叶子跟芭蕉树相似,故名蕉麻。花黄色,叶柄内有[[纤维]],其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是做渔网和船用缆绳的优质原料,还可编织席子和地毯及优质麻织衣料,蕉麻产在热带和亚热带,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是主要产地。在马尼拉港出口,所以又被称为马尼拉麻。株高5~8米,须根浅生。真茎丛生,由种子或吸芽萌发而成。假茎由叶鞘互卷而成。叶长大。穗状花序,[[单性花]]。浆果似芭蕉,肉不可食。种子黑色。蕉麻要求高温、高湿,适宜生长于温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 毫米的环境。要求土层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用种子或吸芽繁殖。定植一年后割叶,连割10年。主要病虫害有[[树冠萎缩病]]、蕉麻萎缩病和茎腐病。从[[叶鞘]]中取纤维。硬质纤维,耐水浸,拉力大。用于织鱼网、绳索、[[麻布]]或包装袋等。
== 分布范围 ==
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马尼拉麻。热带纤维作物。原产菲律宾。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有少量种植。中国台湾、广东曾引种。蕉麻是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茎和叶子跟芭蕉树相似,故名蕉麻。花黄色,[[蕉麻]]产在热带和亚热带,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是主要产地。在马尼拉港出口,所以又被称为马尼拉麻。
[[File:0065262.jpg|缩略图|200px|右|[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4096/20190107120940-1147894064_jpg_628_426_72798.jpg/0]原图链接]]
== 生长习性 ==
植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要求平均气温为27~29℃(不低于21℃),年平均降雨量为2,500~2,800公厘(100~110呎)。一般用成熟的根茎繁殖,在雨季开始时种植,间距为2.4~3公尺(8~10呎)。18-24个月后,每株有2-3个主茎可收割,此后每隔4-6个月收割2-4个主茎。枝茎和周围的叶柄一般在盛花期从近地面处割下。叶柄的大小和数量随株龄而增加,第六年时最高,第八年开始减少。植株在10年后需重新种植。
== 经济价值 ==
在[[菲律宾]],含有纤维的外层从叶柄一端割开剥下成条状,用手工或机械挤去肉质,分离出纤维,然后晒干。中美洲广泛采用机械方法制麻:叶柄切成0.6-2米长,用机械压挤并刮擦,干燥亦用器械进行。纤维束的平均长度1-3米,随叶柄的大小和加工方法而异。纤维色泽有白、棕、红、紫或黑色,因植株品种和枝梗位置而不同,有光泽,外层叶鞘的纤维强度最大。蕉麻由于强度极大、柔软、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蚀性好,主要用作船用绳缆、[[钓鱼线]]、吊车绳索、动力传递[[缆索]]和渔网线。有些蕉麻可用来制地毯、桌垫和纸。内层纤维可不经纺纱而制成耐穿的细布,在当地用于衣服和鞋帽。
纤维从叶鞘中抽取,呈乳黄色或淡黄色,有光泽,耐水浸;拉力大于90千克,在热带硬质纤维中居首位。主要用以制造渔用绳索及织网,也可用以织麻布;废乱纤维可
制厚韧纸袋,用以包装[[水泥]]、面粉等物品。
蕉麻(学名:Musa textilis Nee)是[[芭蕉科]]芭蕉属的植物。
蕉麻 芭蕉科植物。叶柄中可提取纤维,其重要性在叶纤维中居第二位。本植物虽有旧称[[马尼拉麻]]、[[宿务麻]]、达沃麻,但与真麻无亲缘关系。原产于菲律宾,于19世纪成为制绳主要原料。1925年荷兰人开始在苏门答腊种植蕉麻,美国农业部也在中美洲设立种植园。1930年在英属北婆罗洲(今马来西来沙巴)开始小规模商业性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得不到菲律宾产的蕉麻,美洲的蕉麻产量激增。至今菲律宾仍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蕉麻植株和香蕉树近缘并相似。从根茎生长出可多至25个不含有纤维的肉质枝茎,丛生成环形。枝茎直径约5厘米,长有约12-25个叶柄,交叠包覆在直径约30--40厘米的非木质的假主茎上。叶柄上的长椭圆形叶片,上面呈鲜绿色,下面呈黄绿色,长约1-2.5米,最宽处约20-30厘米。第一批叶柄从主茎底部长出,其余顺序从主茎上较高部位长出,因而最老的叶片在外面,新的叶片包在里面,顶端高可达4-8米。
== 介绍 ==
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马尼拉麻。热带纤维作物。原产菲律宾。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有少量种植。中国台湾、广东曾引种。蕉麻是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茎和叶子跟芭蕉树相似,故名蕉麻。花黄色,叶柄内有[[纤维]],其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是做渔网和船用缆绳的优质原料,还可编织席子和地毯及优质麻织衣料,蕉麻产在热带和亚热带,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是主要产地。在马尼拉港出口,所以又被称为马尼拉麻。株高5~8米,须根浅生。真茎丛生,由种子或吸芽萌发而成。假茎由叶鞘互卷而成。叶长大。穗状花序,[[单性花]]。浆果似芭蕉,肉不可食。种子黑色。蕉麻要求高温、高湿,适宜生长于温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 毫米的环境。要求土层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用种子或吸芽繁殖。定植一年后割叶,连割10年。主要病虫害有[[树冠萎缩病]]、蕉麻萎缩病和茎腐病。从[[叶鞘]]中取纤维。硬质纤维,耐水浸,拉力大。用于织鱼网、绳索、[[麻布]]或包装袋等。
== 分布范围 ==
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马尼拉麻。热带纤维作物。原产菲律宾。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有少量种植。中国台湾、广东曾引种。蕉麻是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茎和叶子跟芭蕉树相似,故名蕉麻。花黄色,[[蕉麻]]产在热带和亚热带,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是主要产地。在马尼拉港出口,所以又被称为马尼拉麻。
[[File:0065262.jpg|缩略图|200px|右|[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4096/20190107120940-1147894064_jpg_628_426_72798.jpg/0]原图链接]]
== 生长习性 ==
植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要求平均气温为27~29℃(不低于21℃),年平均降雨量为2,500~2,800公厘(100~110呎)。一般用成熟的根茎繁殖,在雨季开始时种植,间距为2.4~3公尺(8~10呎)。18-24个月后,每株有2-3个主茎可收割,此后每隔4-6个月收割2-4个主茎。枝茎和周围的叶柄一般在盛花期从近地面处割下。叶柄的大小和数量随株龄而增加,第六年时最高,第八年开始减少。植株在10年后需重新种植。
== 经济价值 ==
在[[菲律宾]],含有纤维的外层从叶柄一端割开剥下成条状,用手工或机械挤去肉质,分离出纤维,然后晒干。中美洲广泛采用机械方法制麻:叶柄切成0.6-2米长,用机械压挤并刮擦,干燥亦用器械进行。纤维束的平均长度1-3米,随叶柄的大小和加工方法而异。纤维色泽有白、棕、红、紫或黑色,因植株品种和枝梗位置而不同,有光泽,外层叶鞘的纤维强度最大。蕉麻由于强度极大、柔软、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蚀性好,主要用作船用绳缆、[[钓鱼线]]、吊车绳索、动力传递[[缆索]]和渔网线。有些蕉麻可用来制地毯、桌垫和纸。内层纤维可不经纺纱而制成耐穿的细布,在当地用于衣服和鞋帽。
纤维从叶鞘中抽取,呈乳黄色或淡黄色,有光泽,耐水浸;拉力大于90千克,在热带硬质纤维中居首位。主要用以制造渔用绳索及织网,也可用以织麻布;废乱纤维可
制厚韧纸袋,用以包装[[水泥]]、面粉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