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孟軻

增加 6,14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子'''( 生于[[周烈王]]四 约前369 (前372 —前286 年), 卒于名'''周''',<ref>东汉时为避明帝[[ 周赧王刘庄]] 二十六年(前289年)讳,改庄为严</ref> ,约与[[孟子 世家谱]] 》</ref>),名'''轲''' 同时 为[[战国]]时代[[ 国]] (今山东省[[ | 蒙]]([[河南]][[商丘]]或[[安徽]][[蒙 ]])人 ,<ref>http://www.readers365.com/zhuangzi/6b/mydoc18.htm</ref>曾任漆园吏 东周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战国文学家]] 时期,是[[ 家]] 学派的 代表人物, 字号在[[ 汉代老子]] 以前 思想 古书没有记载 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西元742年 [[ 曹魏唐玄宗]] [[ 晋代天宝 (唐玄宗)|天宝]] 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子展'''等不同的字号。孟子之弟子初,诏封庄周为[[ 万章南华真人]] ,称 余弟子 《[[ 子 (书)| 子]]》 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 仅次于[[ 孔子南华经]] 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尊称<refname="南华">[[赵岐]]在《孟 {{cite journal|author1=熊湘|title=庄 注》书前的总序《孟子题辞》中赞扬“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士大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励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 名「南华」考论|journal=浙江树 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 才者也”。这是“亚圣”一词最早的出现。学学报|date=2014|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48807396}}</ref>, 在[[四库全书]]之中归类为[[ ]] 合称为「孔孟」 道家类
== 生平经历 ==
===家世===孟子是[[鲁桓公]]的庶长子[[孟庆父]]的后代,孟庆父之子[[孟穆伯|孟孙敖]]另立一族,为[[孟孙氏]],或称[[孟孙氏|仲孙氏、孟氏]]。[[鲁穆公]]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攻破了[[孟孙氏]]的[[食邑]][[郕城]],孟孙氏子孙遂分散开来。孟子的祖先就从[[ 鲁国]] 司马 居到[[邹国]] (今[[ 山东省史记]][[邹城市]]),于是孟子自此成了[[邹国]]人。相 ·老庄申韩列 其父名为'''激''',字公宜;其母亲的姓氏也有'''仉氏'''与'''李氏'''之说。据说,孟 》载:“庄 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 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抒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名周 === 亚圣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周尝 师。<ref>《[[史记]]》</ref>孟子曾仿效孔子 蒙漆园吏 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 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 (书)|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 》上 下;《[[ 公孙丑|公孙-{丑}-齐宣王]] 》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同时 。其学 说出发点为[[性善论]] 无所不闚 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 (书)|孟子]]》与《[[论语]]》、《[[大学 (经传)|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 然其要本归 [[辩论]]。== 身后荣辱 ==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一,《[[汉 言。故其著 ]]·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 十馀万言 缀文之士众矣 大抵率寓言也 唯孟轲 ……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其言 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 光洋自咨 前并不很高。<ref>[[ 适己,故自 培军]]:《小说旁证》引清 公大 [[潘永因]]编纂《[[宋稗类钞]]》卷六一</ref> 不能器之 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造神运动|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取代了[[颜回]]成为“亚圣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 孟子 知北游 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 。[[元丰]]六年(1083年) 说“周、遍、咸 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 三者异名同实 为“邹国公 其指一也! ,翌年被批淮配享[[孔庙]] 这可能是庄子对自己名字的特地解释 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 把《[[孟 有说庄 (书)|孟 ]]》与 休,见于 《[[ 论语警世通言]]》 <ref> [[ 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 学]] 、《[[中庸]]》合为“[[四书]]”,与“[[五经]]”并列。[[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ref>
明朝[[ 朱元璋司马迁]] 辑有《孟 说庄 节文》 著书十万馀言 删掉 而今本 子》 里的章句 仅33篇6万5千多字 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分内篇、外篇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ref name="广州日报">{{cite news|url=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8/11/content_1442865.htm|title=朱元璋贬孔不成便“删孟”|date=2011-08-11|publisher=广州日报|author=钟葵|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11192359/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8/11/content_1442865.htm|archivedate=2015-03-11}}</ref> 杂篇三部分 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ref>[[全祖望]] 鲒埼亭集》卷35</ref>越南学者[[张 超]]在 书·艺 章中说: 志》载 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庄子》五十二篇 == 思想 ==孟子思想主要分为政治哲学 可能是在[[ 仁爱晋代]] ,以及人生哲学,即[[ 性善论|性善郭象]] (人性善) 注《庄子》删去了 === 性善与性恶 ===历史上第 以前 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 认为 ,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孟 《庄 》全部 ,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庄子所著。从[[ 本性宋代]] 这就是“性善”或“不忍 之心”,或者说对别 认为内篇为庄子本 的怜悯之心、同情心。他举例说 所著 而外篇和杂篇是后 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去(「乍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 托名 这种同情心,并不是为了讨好这小孩 的父母 写书风格独特 自己称(《杂篇·寓言》)以 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见死不救 拘一格 名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不忍人之心” [[寓言]]写作
“不忍人之心”也叫“恻隐之心”。此 庄子除做过漆园吏以 ,没 “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做过其它[[官]] 这四种心﹙也叫“据《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为[[ 四善端|四端楚国]] ”或“[[ 四端|四德宰相]] ”﹚,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 以宁 ,人与禽兽 泥中嬉戏 差别很微小 活[[乌龟]] 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 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 愿意为庙堂用以[[卜卦]]之龟壳 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 于捨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它 不能说 了[[楚威王]]的邀请。 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 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 。因此 人如果有了不善的思想和行 清静[[无为 (道家)|无 ]] 闭门思过,检查 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 以恢复人的本性。这就是孟子所说的“ 其放心”,后世称为“复性” 精神[[逍遥]][[无待]] 如果反省自己, 切都合乎天赋 直过着深居简出 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对于庄 子的 性善论对传统思想影响很大 行为 [[清 以后流传 ]][[胡文英]]认为是[[愤世嫉俗]] 表现,他在 《[[ 三字经庄子独见]]》 句话就是 书中说: “人 只知[[屈原|三闾]] 哀怨 性本善 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 。” 性善论也 庄子还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ref name="MurrayRothbard">[[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http://www.mises.org/journals/jls/9_2/9_2_3.pdf Concepts of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s in social change toward laissez faire][J].The Journal of Libertarian Studies, 1990, 9(2):45.</ref>。== 主要 为后来儒 就 ===== 思想渊源 ===世以“[[老庄]]”并称,庄子和[[老子]]都是道 家的 正统 代表人物。当然庄子的思想是承继于[[老子]]的。相同点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观点中,庄子说“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ref>《外篇·知北游》</ref>还有就是[[无为]]、反对[[战争]]等观点。在[[养生]] 点上,虽然老庄都谈养生,但庄子更为重视,《[[让王]]》中有“两臂重于[[天下]]”
在先秦儒 但老庄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法 中,]]的[[ 韩非]]援引《老子》。而庄 抛弃了[[法家]] 反对孟 援引老 思想中讲权术 性善 一面。[[章太炎]]的《 诸子学》中有“其术似与老子相同,其心乃于老子绝异。故《[[天下篇]]》历叙诸家 而主张己与[[关尹]]、[[ 性恶论老聃]] 裂分为二 他提出“ 其褒之以‘至极’,尊之以‘博大真 ’者,以其自然 性恶 为己所取法也。 裂分为二 ,不欲以老子之权术自污 的著名论点。他 === 处世哲学 ===庄子 认为 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 人生来的本性是:饿了就想吃饱 如「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 冷了就想穿暖 中地也;然而不中者 累了就想休息 命也」(《内篇·德充符》) 这是人 [[羿]],「古 本性的真实表露。在他看来 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ref>《庄子注•内篇·德充符》</ref> “好 彀指 ”、“疾恶”、“好声色”等 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 都是人的 以为巧,欣 多己,及至不免,则自恨其谬而志伤神辱,斯未能达命之 者也」<ref>《庄子注•内篇·德充符》</ref> 也是人的性恶的表现。 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 善的道 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内篇· 意识是后天人为加工的结果。这种后天人为的加工就叫“伪” 充符》)
荀子针 孟子 于君主 性善论 残暴 庄子 次运 再强调:「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 “性”与“伪”的范畴来说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 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反对把 民其无如矣。」<ref>《内篇· 的自然属性道德化,强调“性伪之分” 间世》</ref>。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 因为他 认为 人的自然本性是基于生理机 伴君如伴[[虎]],只 而产 「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 质生活的欲求 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 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 社会道德规范是对这种欲求的限制和调节 媚养己者 顺也;故其杀 是对立的 ,逆也 同时 」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 「夫爱马 又是统一的 “无性 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 则伪 而拊 无所加;无伪 不时 ,则 性不能自美 缺衔毁首碎胸 性伪合,然后圣 」<ref>《内篇· 间世》</ref>伴君 难,可见 意思是说,没有自然本性,社会道德的人 庄子认 加工就无从施加;没有 为加工,人性就不能 生应该追求自 恶变善。圣人的作用就在于把“性”和“伪”很好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荀子较全面的论述了“性” “伪”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着重强调对人性的改造,提出了“化性起伪”、“涂之人可以为禹”等观点 [[佛教]]相类似 庄子也 认为人 改变本性,成为圣人 可能 一面 荀子性恶 《齐物 的观点对[[法家]]影响甚大 》中有「一受其成形 但始终未能成为儒家的正统观念 不忘以待尽 [[傅斯年]]认为荀子的说法 孔子 物相刃 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 不亦悲乎!终身役役 孔子与孟子对性的看法迥 相同 见其成功 苶然疲役 这点差异「宋儒明 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 不死 而非宋儒所敢明言也」。<ref>傅斯年《性命古训辩证》,152页;收录于《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册 奚益!其形化 台北 其心与之然 国立台湾 可不谓 学出版,1952年。</ref>=== 政治思想 ======= 民本思想 ====“[[ 哀乎? 民|民]]为贵 之生也 [[社稷]]次之 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 [[君主|君]] 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认 如果能做到「齐物」,那麽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 孟 这是庄 把人民 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 在第一位 的境界 即无[[ 国家矛盾]] 其次,君在最后 地生存于世界之中 并不否 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 矛盾 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就 孟子的民本思想(部份人以为孟子是民 强调 观上对矛盾 先驱) 摆脱 赞同若君主 用「[[ 为 ( 家)|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 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孟 与老 不同,这里「无 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 」是指 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 还要有合法 无拘无束 手段 状态 而且政权还要有取决于民意 这种状态 若上位者的德行和 也被称 政不 「无待」,意 百姓所接受 没有相对的东西。这时 那上位者就要丧失继续执政的资格 人们抛弃 。孟子并引用尚书太誓篇 功名利禄 :“天视自我民视 追求欲望 「乘 听自我民听”告诫人君重视民心。 地之 因此原因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 [[汉书]] 逍遥游 「[[艺文志]]」仅仅把 一篇主旨,同时也是 [[孟子 (书)|孟 ]] 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 ,没有得到应有 地位 主旨。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 庄子认为一般人很虚伪 后蜀主[[孟昶]]命令 楷书十一经刻石 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 其中包括了 人者厚貌深情。」<ref> [[孟子 (书)|孟子]] 杂篇·列御寇 </ref>。他批评儒家「以仁义撄人之心」 ,这 可能是 样会导致「天下脊脊大乱」<ref> [[孟子 (书)|孟子]] 外篇·在宥 列入「[[十三经|经书]] </ref> 。而君主 开始。到[[南宋]] 专制统治和对知识 孝宗时 爱好,只会使人心更加败坏,「民之于利甚勤 [[朱熹]]将《[[孟 (书)|孟子]]》与《[[论语]]》、《[[大学 (经传)|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有杀父,臣有杀君 并成 正昼 「[[十三经]] 盗,日中穴阫。 之一, <ref> [[孟子 (书)|孟子]] 杂篇·庚桑楚 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ref>
传说明太祖[[ 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刘三吾]]等 流沙河 (文 删节《[[孟子 (书)| 孟子流沙河]] 》中 认为,庄子 为人主要 关内容 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稚。四曰修养,紧守心斋 <ref> 容肇祖 流沙河, 明太祖 庄先生 〈孟子节文〉 故事 一文说:“今北平图书馆 </ref>所谓环中 就是不持 洪武二十七年刊 任何立场。 孟子节文 内篇·齐物论 一部 中有「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可见所删八十五条内容如何。”( 读书与出版 杂篇·则阳 二卷四期,1947年4月上海生活书店刊)</ref><ref name="广州日报" />如 中有「得其环中以随成」。无为在 尽心篇 庄子 中经常出现 删“民 庄子认 无论治国还是做人 社稷次之 都要无为。但无为颇难解释 [[流沙河 (文人)|流沙河]]认为是「伪」或是「人 」的意思 「泽稚 字。又 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ref> 尽心 ·养生主 </ref>,是追求[[自由]]。「若一志 删“吾今 无听之以耳 后知杀人亲 重也:杀人 以心,无听 父,人亦杀其父;杀人 以心而听 以气!听止于耳 人亦杀其兄 心止于符 然则非自杀之 一间耳 虚而待物者也 ”七句 唯道集虚 又《离娄篇》,删“君之视臣如手足 虚者 则臣视君如腹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斋也 ”六句<ref> 杨伯峻 孟子译注 内篇·人间世 》</ref> ,所谓心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 仁政与王道 =[[哲学]]思想 === 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 张君 观唯心 行仁政,承接 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这种本于自然的人 与[[伦理]]观 为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可能性。庄 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我」与「 为「人有 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 忍人之心」 着痕迹。[[阴阳]]本指事物两种相互对立的方面 乃有 不忍人 一阴一阳 谓道 (《[[周易]]·繫辞传》) 君主只要 [[庄子]] 自己 之定义为[[气]]所包含 仁德推广 矛盾对立要素 所谓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阴阳 老吾老以及人 大者也 ,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 (《[[庄子]]·则阳》)
推行仁政 在庄子哲学中,万物是一个形而上的存在 部分,他将该存在称为生主。<ref>《庄子·养生主第三》</ref>这个存在“存在而无实 措施 ”,即“有情无形”。它 一切人类 「王道」 为、情感的“真正主宰者”。因它驱使万物而不受万物驱使,故它是唯一超然于万物的。因为所有其他万物都处于驱使、受驱使的循环之中。唯独它不然。<ref>陆西星《南华副墨·虚字集》</ref>人类作为生主的一部分,将自己投入主观中 使 自己无法与该形而上的存在一致。 民富足 类希求生主以外的事物 百姓安乐 希望成为其他的事物。从而被外物所驱使,成为了受驱使的 即「保民 王」 破坏了生主的超然性。<ref>《庄子·齐物论第二》</ref>。生主既与万物同时存在,庄子认为作为生主的一部分 ,人 民自然拥戴君 类应当从绝对的分别中抽离出来,并认识到一切的分别都是 观的、虚幻的,这样才可以脱离受外物驱使奴役的境地 国家自然富强安定 保养生主
道” 思想应该 宇宙的本体,是一个无限的概念。由 内圣外王思想 道”而产生了天地万物,“道 的简称 本身是万物之源。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 可得 内圣外王思想出于道家 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ref> 《庄子· 天下 大宗师 </ref> 从马王堆帛书 人如果得 “道”,即获得了无限 郭店简 自由。 庄子“道通为一”<ref>《齐物论》</ref>的 想和近代[[德日进]]的[[哲 派代表作《五行》 ]]思想在把[[宇宙]]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这种看法比起[[牛顿]]把[[宇宙]] 成像弹球撞击那样的[[机械论]]思想 孟子 显然是更近于二十世纪的[[科学]]。=== 政治 主张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 是善道和德 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 家则反对推崇圣贤 《五行》讲 [[老子]]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 礼智四行全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ref>《 也;仁 德经》</ref>庄子说“圣人生而大盗起”<ref>《外篇·胠箧》</ref>。 庄子认为圣人的主 礼智 学说不过是“窃国大盗”的工具罢了。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田和|田成子]],篡夺了[[齐国]]的政权。“田成子一旦杀其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一守其盗贼之身。”<ref>《外篇·胠箧》</ref>对于 人,庄子借用[[盗跖]]之口批评“[[黄帝]]尚不能全德……[[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商汤|汤]]放其[[夏桀|主]],[[周武王|武王]]伐[[纣]]。”,说[[孔子]]是“[[鲁]]之巧伪人”<ref>《杂篇·盗跖》</ref>。庄子还说“凶德有 行全 中德为首”<ref>《杂篇·列御寇》</ref>,所谓“中德”就是有心为德,有心为 道也 就要虚伪,“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ref>《杂篇·则阳》</ref>,会导致天下大乱 善道 庄子还对圣人学说的积极性怀疑 认为圣 可以使一人变好, ;德 使三人变坏。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ref>《论语·颜渊》</ref>,庄子认为“ 通为一”<ref>《内篇·齐物论》</ref> 认为 在万物,万物平等。 对治国,庄子反对儒家的以[[礼法]]治国和[[法家]]的以[[法律]]治国 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法]]违背[[人性]],使百姓「失其朴」<ref> 外篇·天运》</ref>。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 问易 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ref>《外篇·天地 总结由 </ref>。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是以知治国。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ref> 易经 内篇·人间世 </ref>, 来的德道说: 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 所谓 “盗亦有 ”便是如此。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 就是博爱、厚 于尧舜之间 公平、正义 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 诚实、守信、文明、和谐 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ref>《杂篇·庚桑楚》</ref> 所以 革故、鼎新 庄子与老子一样 、法 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 之德性 ”<ref>《外篇·在宥》</ref>,[[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 德行 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ref> 任国杰: 内篇·应帝王》< 易传/ref> 。庄子在《庄子》中描写过他心中 的“ 宗揆驱鬼 至德之世 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 形判道 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ref>《外篇·天地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4),478)</ref>=== 后世纪念 文学贡献 ===''' 主要封赠 '''*齐宣王封孟 稷下学宫 “道可道非常道”<ref>《老子· 第一 任上大夫 章》</ref>,庄子也认为道不可言。但道不可言,又不得不言,所以庄子采用的是“巵言”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 1083年(宋元丰六年) ”<ref>《杂篇·寓言》</ref>这种方式让庄子的思想像水一般 升邹国公 不会惧怕后人的肢解。同时让他的观点不会被历史演没 * 1330年(元至顺元年) 不同的时期拜读 加赠为邹国亚圣公 会得更新的意义 * 1452年([[ 庄周梦蝶]]、[[混吨开窍]]、[[庖丁解牛]]、[[惠施相梁]][[ 景泰螳螂捕蝉]] 二年) 等都是其出色的寓言。庄子的文字 '''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堪称[[ 翰林院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宛奇葩,将[[ 五经博士先秦]] ,子孙[[ 世袭散文]] 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 1530年(相对老子而言,庄子的思想倾向于对[[ 艺术]]及自由的追求。从庄周梦蝶、[[ 嘉靖豪梁之辩]] 九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等事情可见。== 信仰形象 ==「南华老仙」、「南华真仙」或「南华大仙」等 奉为系一[[ 亚圣虚拟人物]], 罢公爵。* 1914年(多见于[[小说]]诸如《[[二刻拍案惊奇]]<ref>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p390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Bnz5wq5Qgj0C&pg=PA390&dq=%E5%8D%97%E8%8F%AF%E8%80%81%E4%BB%99+%E8%8E%8A%E5%AD%90&as_brr=1&ei=2NaKSrrfD5qIlQT0keGHCg#v=onepage&q=%E5%8D%97%E8%8F%AF%E8%80%81%E4%BB%99%20%E8%8E%8A%E5%AD%90&f=false]</ref>》和《[[ 演义]] 三年) 》等 第73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其原型应该来自于[[ 孟庆棠道教]] 对庄子之 奉祀官 号「南华真人」 * 1935年([[ 演义]]》第一回中,南华老仙赠书《太平要术》给[[张角]] 二十四年) 。书载:南华老仙,碧眼童颜,手执藜杖,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 改称必获恶报。」[[ 亚圣奉祀官张角|角]] 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 。== 评价= 来由 ===* [[ 宋八大家之首的玄宗]][[ 韩愈天宝 (唐玄宗)|天宝]] 评价孟子:把孟子说成孔子的继承人 初(742 CE) 并认 诏封庄周 [[南华真 之道在孟 ]],称其著书《[[庄子 (书)|庄 以后失传 ]]》为[[南华经]]。不过 使孟 称庄 为「南华」 道统中具有了与孔子同等的地位 [[天宝 (唐玄宗)|天宝]]前就已如此 *[[ 北宋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序》中就称庄子为南华,《[[ 苏旬隋书]] ·经籍志》记载梁旷 著有《 苏评孟子 南华论 二卷(兵部侍郎<ref name="南华"/>。 熊湘推论在[[ 纪昀梁 (南朝)|梁朝]] 家藏本)*[[ 南宋陶弘景]][[ 陆象山真诰]] 》中未见相关称呼。所以「南华」作 :孟 之封号,当在[[梁 (南朝)|梁朝]] 先立其 后的某段时期出现<ref name="南华">{{cite journal|author1=熊湘|title=庄子名「南华」考论|journal=浙江树人 而尽心知天 学学报|date=2014|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48807396}}</ref>。不过 所谓 在约成于东晋末南朝初的《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中已称言: 庄周者,太上南华仙人也,其前世学道时,愿言:『我得道成仙,才智洞达,当出世化生人中,敷演《道德经五千文》,宣畅道意。』 即指「本心」(本体之心)或理。*故称庄子为南华,在当时[[ 明太祖道教]] 命大学士流传的[[ 刘三吾灵宝经]] 删孟子 中已有。 至于为何用「南华」作为封号 编孟子节文 历来说法不一 *一是认为传说[[ 庄周]]曾隐居于[[ 王阳明曹州]]:心学高峰。*[[ 朱熹南华山]] 辑有 <ref> [[警世通言]]·庄 休鼓盆成大道》:「楚威王闻庄生之贤,遣使持黄金百镒, 锦千端 删掉《孟子》裡的章句 安车驷马 如“民 上相。庄生歎道:「牺牛身被文绣,口食刍菽,见耕牛力作辛苦,自夸其荣。及其迎入太庙,刀俎在前 社稷次 欲为耕牛而不可得也!」遂却 不受。挈妻归宋 君为轻”等 隐于曹州之南华山。」</ref><ref>《曲海总目提要·蝴蝶梦》:「又按广舆记山东兖州府流寓人物内。庄周蒙人。楚威王遣使聘以爲相。周叹曰。子不见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牧。及其入太庙。欲爲孤豚而不可得。遂隐曹州之南华山。因名其经曰南华 *」</ref>,[[ 傅斯年清朝]] 认为孟子的逻辑功夫远 宣颖在《南华经解》沿用此说。 过明代以前少有此说,按《[[ 荀子真诰]] ,其讨论性善 言论「放而无律」 记载 则说: 之词宜在师长桑公子(长桑即是[[ 淳于髡扁鹊]] 之上 师),授其微言 [[荀卿]] 庄子 也。 」<ref>傅斯年《性命古训辩证》,164页;收录 《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册 抱犊山 育火丹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1952年。白日升天,上补太极闱编郎」,而非南华山<ref name="南华"/ref>== 流行文化 ==* 金庸小 另一 ,则源自北宋[[ 射雕英雄传陈景元]] 在《南华真经章句音义 》中 黄蓉曾说 ,主张是「义取'''离明英华''',发挥 :“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他的话怎么能信 ?”* 小说《妙」之义。南宋[[ 大秦帝国褚伯秀]] 在《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虚构了张仪与孟子 中,认为,南华同南极、东华之类,均为上天职任仙真 两次论战 封号,难以究其义理由来 <ref name="南华"/> == 相关资料 ==* 按道教的《要修科仪戒律钞》称「当念东游青林东华,当念西游安养西华,当念北游碧罗北华,当念南游太丹南华,当念游遨留憩玉京、昆仑中华」,将「太丹南华」与「青林东华」、「安养西华」、「碧罗北华」、「[[ 儒家玉京山|玉京]]、[[ 儒教昆仑山 (神话)|昆仑]] ([[孔教]]) 中华」并举,太丹南华可能是类同玉京 昆仑而位于南方的[[ 孔子仙境]] * [[孟 === 后世纪念 ===1074年蒙城县令建造庄 世系]]、[[孟 祠堂,并邀请好友苏轼题词,称庄 家族]]、[[孟母三迁]]* [[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祠堂记。
== 参考文献 ==
{{Reflistreflist|2}}== 研究书目 ==*James Behuniak Jr. & Roger T. Ames(安乐哲)编,梁溪译 吴光明 :《 心性之学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东大图书公司,1988 )。* 俊杰 华珍 :《 中国孟学诠释史论 庄子音义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中华书局,1999 )。* 李明辉 Robert E. Allinson著,周炽成译 :《 康德伦理学与孟 向往心灵转化的庄 道德思考之重建 :内篇分析 》( 台北 南京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 江苏人民人版社,2004 )。*Francois Jullien 池田知久 著, 宋刚 王启发等 译:《道 德奠基:孟 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 与启蒙哲人的对话 》为中心 》( 北京 郑州 北京大学 中州古籍 出版社 ,2002 ,2009 )。* 刘述先:〈[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Newsletter/14/14-1-14.pdf 孟子心性论的再反思]〉。*黄俊杰 福永光司著,陈冠学译 〈[http://140.109.24.171/home/publish/PDF/Newsletter/3/03-11-32.pdf 孟 《庄 思维方式的特徵]〉。*黄俊杰 〈[http://readopac3.ncl.edu.tw/nclJournal/search/detail.jsp?sysId=0004703856&dtdId=000040&search_type=detail&la=ch&checked=&unchecked=1610003896211,1620004752230,1630004721468,1640004754369,1650004718829,1660003886375,1670004708111,1680004708882,1690004700640,1700004703848,1710004703856,1720004709401,1730004709410,1740004699811,1750003884237,1760004709205,1770005899620,1780004688066,1790004688068,1800004690911, 孟子运用经典的脉络及其解经方法]〉。*黄俊杰:〈[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Bulletin/11/11-281-301.pdf.pdf 从孟学诠释史 古代 中国 诠释学之特质]〉。*黄俊杰:〈[http://nthur.lib.nthu.edu.tw/retrieve/72661/JA01_1989_p01.pdf 孟子思想中的生命观]〉。*李明辉等:〈[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Newsletter/16/16-27-40.pdf 孟子学研究 现况与展望]〉。*李明辉:〈[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Bulletin/13/13-243-267.pdf.pdf 孟子王霸之辨重探]〉。*白彤东:〈[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4468770 仁权高于 存在 权——孟子的正 战争观]〉 》(台北:三民书局,1969) 。===历代善本=另见 ==以下为孟子相关参考论著资料:<ref>[[何晋]]编著:《新编 {{Portal box| 中国 | 历史 文选》,北京大 |哲 出版社,2007年,第204页。</ref>|人物}}*[[ 东汉]][[赵歧]]注、[[北宋]][[孙奭庄子 (书)]] :《孟子注疏》*[[ 南宋道家]][[朱熹]]:《孟子集注》*[[ 清]道教][[焦循]]:《孟子正义》*[[ 杨伯峻]]:《孟 译注》*[[王业兴]] :《孟子研究论文集》
== 外部 连结 链接 ==* [http://www.8bei8.com/book/mengzizhuangzi.html 《 子》 - 全文在线阅读( - 简体 体简 体白话翻译)- 太极书馆]* [http://ctext.org/zhuangzi/zh?en=on 《庄子》](中英文对照版)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宋荣培:〈[http://www.daoist.org/BookSearch/BookSearch/list009/0406.pdf 关于庄子的社会危机意识和自由意识的问题]〉。*劳悦强:〈[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74251114 游于常与变之间——庄子逍遥义解]〉。*李晨阳:〈[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4896933 庄子“道通为一”新探]〉。* 葛浩南:〈[http://www.donglishuzhailitphil.sinica.netedu.tw/sanjiabu_rujiahome/sishuleipublish/mengzizhishuPDF/mengziNewsletter/ 72/72-59-70.pdf 庄子的哲学虚构]〉。*锺振宇:〈[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Bulletin/42/42-109-148.pdf 庄子的气化现象学]〉。*锺振宇:〈[http://ccsdb.ncl.edu.tw/ccs/image/01_032_004_01_01.pdf 庄子的身体存有论——兼论其与欧洲身体现象学的对话]〉。*锺振宇:〈[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public/publications/newsletter/105/105-55-70.pdf 庄子的形气主体与无用的共通体]〉。*锺振宇:〈[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05090336/http://www.eastasia.ntu.edu.tw/chinese/data/10-1/10-1-6/10-1-6.pdf 庄子与当代批判──工作、技术、压力、游戏]〉。*锺振宇:〈[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publish/PDF/newsletter/92/92-139-168.pdf 批判的气论──庄子气论之当代开展]〉。*锺振宇:〈[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public/publications/bulletin/51/51-65-94.pdf 无用与机心的当代意涵──海德格对庄子思想的阐发]〉。*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Zhuangzi_Origin.caj 庄子道生、自生说评析]〉。*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Zhuangzi_syncretism.pdf 子》 调和派的道德挑战与实践哲学]〉。* 在线阅读( 青云:〈[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3484863 “死灰”面对“大块”——《庄子》对现实的 体字)确意会及采取的行动]〉。* 金谷治:〈[http://www.zggdwxdaoist.comorg/BookSearch/BookSearch/list009/mengzi0146.html pdf 子》 全文在线阅读的生死观]〉。* 池田知久:〈[http://ctextwww.nssd.org/mengziarticles/zharticle_read.aspx?enid=on 662367065 子》 中英 “道”的哲学及其展开]〉。*弥尔敦:〈[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2760422# 庄子研究]〉。*安乐哲:〈[http://xb.hznu.edu.cn/hsdx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602 庄子之“知”:“知—乐”于豪上]〉。*毕来德:〈[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public/publications/newsletter/87/5-39.pdf 庄子九札]〉。*毕来德:〈[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public/publications/newsletter/72/11-19.pdf 关于西方庄学的几点反思]〉。*刘纪蕙:〈[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public/publications/newsletter/87/103-135.pdf 庄子、毕来德与章太炎的「无」:去政治化的退隐或是政治性的解放?]〉。*马恺之:〈[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public/publications/newsletter/72/101-114.pdf 动物性、 对照版化批判、苦恼的意识:乐唯的庄子诠释]〉。* [http://wwwplato.guoxuestanford.comedu/entries/zhuangzi 庄子],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条目* [http:/jinbu/13jingwww.iep.utm.edu/mengziz/13j_mzmlzhuangzi.htm 《孟 ],因特网哲学百科 文]书条目
135,2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