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3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永定门南起点1.jpg|缩略图|永定门南起点[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363926026&di=793a2ab060a880108387…”
[[File:永定门南起点1.jpg|缩略图|永定门南起点[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363926026&di=793a2ab060a880108387ecd69abb426d&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forum%2Fw%3D580%2Fsign%3D1f079c5b3bfa828bd1239debcd1e41cd%2F301ec0fdfc03924575b1f9518f94a4c27c1e25bc.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D0%D6%E1%CF%DF%C4%CF%C6%F0%B5%E3%D3%C0%B6%A8%C3%C5%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中轴线起点永定门'''要想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离不开[[中轴线]]。在历史上,这条中轴线也被称作“[[龙脉]]”。它是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长达7.86公里的线路上,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ref>{{ cite web | url=http://ask.kedo.gov.cn/c/2019-02-13/963908.shtml | title=南中轴线起点永定门:北京城五镇之一也在这儿 | author=杨征 | date=2019-02-13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历史上的永定门城楼==
在这条中轴线上,作为京城外城最重要的城门,也是南中轴线起点的永定门,作用至关重要。而永定门,因为独特的位置,呈现出别样的韵致。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迎来了又一次大规模建设高潮。此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环绕着原有的京城修筑一圈“外罗城”,以保护各城门关厢地区以及京城周边东西南北四郊各坛庙不受到北方蒙古军队的侵袭。然而由于经费有限,原有计划最终搁浅,取而代之的是只在南侧修建起了一座“南城”,并开有七座城门,这七座城门中最为宏伟的当属永定门了。永定门最早称为“正阳外门”,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为永定门。
永定门位于外城南侧城墙的正中央,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侧起点,其规制完全依照内城城门的做法,采用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样式,面阔七间,但进深略小,只有三间,所以可以说永定门是“瘦版”内城城门。
[[File:永定门南起点2.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364030760&di=b70f387c489b428f6bb2743f14facfee&imgtype=0&src=http%3A%2F%2Fn4-q.mafengwo.net%2Fs11%2FM00%2F13%2FF9%2FwKgBEFr0LruABKlqAAo2VrphLCQ58.jpeg%3F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25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D0%D6%E1%CF%DF%C4%CF%C6%F0%B5%E3%D3%C0%B6%A8%C3%C5%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永定门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当年嘉靖皇帝修筑外城的时候毕竟财力有限,因此当时的永定门,第一是没有兴建箭楼,只有一圈瓮城,城门楼也只是和其余六座城楼一样的单檐歇山顶的三开间建筑,这一点能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所绘制的京城全图中看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这座城楼才被升格改造,并增建了箭楼。新改造的永定门和北侧的正阳门遥相呼应,并和其间交错分布着的皇家祭坛和繁华街区一起勾勒出了北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即便是民国时期,这里依然风景独好。上世纪30年代瑞典的建筑学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在考察完北京的所有城门后,在《[[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中曾用这样的话描述当时永定门的情景:“瓮城内景色优美,有若干树木和店铺。除了用长扁担挑着筐子的人,还有人力车、手推车、骆驼队和军用物资(运往南面营地),山流不息地从这里通过……”
[[File:永定门南起点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364120852&di=63e3097e566e6f3c82359e989b4d7362&imgtype=0&src=http%3A%2F%2Fn4-q.mafengwo.net%2Fs11%2FM00%2F13%2F23%2FwKgBEFr0Lb2ATAg7AAvabFgnxgY01.jpeg%3F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25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D0%D6%E1%CF%DF%C4%CF%C6%F0%B5%E3%D3%C0%B6%A8%C3%C5%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些景观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永定门外的燕墩,虽然这只是一座墩台式的烽火台,但它的身份确是北京城的五大镇物之一。元明两代,在京城南方五行属火的方位筑起了这座烽火台。对于这京城五镇的说法,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他所做的《神木谣》中便明确为之进行了定义,清末光绪年间出版的一本当时的北京旅游指南小册子《[[都市丛载]]》中更是有详尽的描述,其中提到了燕墩。“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燕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可见“五镇”一说在当时流传之广。
==永定门复建轶事==
[[File:永定门南起点4.jpg|缩略图|左|[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621377938,2157536309&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D0%D6%E1%CF%DF%C4%CF%C6%F0%B5%E3%D3%C0%B6%A8%C3%C5%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的城墙开始被拆除,也是从永定门开始。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英国军队以天坛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为了方便军用物资和士兵的运输,英军决定弃用已经被焚毁的马家堡车站,而将铁路继续往东北方向延伸至天坛西门,并在永定门城楼下凿开了城楼西侧的城墙,以方便火车的来往。清政府认为将皇帝专用的祭坛大门改成车站实在是有失体统,要求他们重新选址。后来,英军就把新的火车站选在了今天的正阳门城楼东南侧,并着手兴建正阳门东车站。此后,永定门的豁口也被封上了,永定门附近的铁路也被拆除。铁路拆除后,修建了有轨电车,不过有轨电车存在的时间非常短。
永定门复建过程中有两件事值得一提。2003年,在先农坛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建成永定门时悬挂在门上的石匾额。石额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楷书“永定门”三字,保存完好。目前复建的永定门上所嵌石额就是仿照这块石匾额制成的。另一件事是,在当初拆除城楼时,拆下的部分城砖被修建了一座仓库的院墙,近半个世纪之后,这些城砖又被重新砌筑回了这座城楼上。<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144522616_391282 | title=永定门:中轴线的南起点 | author=乐玩北京城 | date=2017-05-29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视频==
{{#iDisplay:c0637725z0u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南中轴线起点永定门'''要想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离不开[[中轴线]]。在历史上,这条中轴线也被称作“[[龙脉]]”。它是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长达7.86公里的线路上,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ref>{{ cite web | url=http://ask.kedo.gov.cn/c/2019-02-13/963908.shtml | title=南中轴线起点永定门:北京城五镇之一也在这儿 | author=杨征 | date=2019-02-13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历史上的永定门城楼==
在这条中轴线上,作为京城外城最重要的城门,也是南中轴线起点的永定门,作用至关重要。而永定门,因为独特的位置,呈现出别样的韵致。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迎来了又一次大规模建设高潮。此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环绕着原有的京城修筑一圈“外罗城”,以保护各城门关厢地区以及京城周边东西南北四郊各坛庙不受到北方蒙古军队的侵袭。然而由于经费有限,原有计划最终搁浅,取而代之的是只在南侧修建起了一座“南城”,并开有七座城门,这七座城门中最为宏伟的当属永定门了。永定门最早称为“正阳外门”,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为永定门。
永定门位于外城南侧城墙的正中央,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侧起点,其规制完全依照内城城门的做法,采用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样式,面阔七间,但进深略小,只有三间,所以可以说永定门是“瘦版”内城城门。
[[File:永定门南起点2.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364030760&di=b70f387c489b428f6bb2743f14facfee&imgtype=0&src=http%3A%2F%2Fn4-q.mafengwo.net%2Fs11%2FM00%2F13%2FF9%2FwKgBEFr0LruABKlqAAo2VrphLCQ58.jpeg%3F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25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D0%D6%E1%CF%DF%C4%CF%C6%F0%B5%E3%D3%C0%B6%A8%C3%C5%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永定门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当年嘉靖皇帝修筑外城的时候毕竟财力有限,因此当时的永定门,第一是没有兴建箭楼,只有一圈瓮城,城门楼也只是和其余六座城楼一样的单檐歇山顶的三开间建筑,这一点能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所绘制的京城全图中看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这座城楼才被升格改造,并增建了箭楼。新改造的永定门和北侧的正阳门遥相呼应,并和其间交错分布着的皇家祭坛和繁华街区一起勾勒出了北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即便是民国时期,这里依然风景独好。上世纪30年代瑞典的建筑学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在考察完北京的所有城门后,在《[[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中曾用这样的话描述当时永定门的情景:“瓮城内景色优美,有若干树木和店铺。除了用长扁担挑着筐子的人,还有人力车、手推车、骆驼队和军用物资(运往南面营地),山流不息地从这里通过……”
[[File:永定门南起点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364120852&di=63e3097e566e6f3c82359e989b4d7362&imgtype=0&src=http%3A%2F%2Fn4-q.mafengwo.net%2Fs11%2FM00%2F13%2F23%2FwKgBEFr0Lb2ATAg7AAvabFgnxgY01.jpeg%3F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25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D0%D6%E1%CF%DF%C4%CF%C6%F0%B5%E3%D3%C0%B6%A8%C3%C5%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些景观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永定门外的燕墩,虽然这只是一座墩台式的烽火台,但它的身份确是北京城的五大镇物之一。元明两代,在京城南方五行属火的方位筑起了这座烽火台。对于这京城五镇的说法,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他所做的《神木谣》中便明确为之进行了定义,清末光绪年间出版的一本当时的北京旅游指南小册子《[[都市丛载]]》中更是有详尽的描述,其中提到了燕墩。“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燕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可见“五镇”一说在当时流传之广。
==永定门复建轶事==
[[File:永定门南起点4.jpg|缩略图|左|[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621377938,2157536309&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D0%D6%E1%CF%DF%C4%CF%C6%F0%B5%E3%D3%C0%B6%A8%C3%C5%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的城墙开始被拆除,也是从永定门开始。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英国军队以天坛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为了方便军用物资和士兵的运输,英军决定弃用已经被焚毁的马家堡车站,而将铁路继续往东北方向延伸至天坛西门,并在永定门城楼下凿开了城楼西侧的城墙,以方便火车的来往。清政府认为将皇帝专用的祭坛大门改成车站实在是有失体统,要求他们重新选址。后来,英军就把新的火车站选在了今天的正阳门城楼东南侧,并着手兴建正阳门东车站。此后,永定门的豁口也被封上了,永定门附近的铁路也被拆除。铁路拆除后,修建了有轨电车,不过有轨电车存在的时间非常短。
永定门复建过程中有两件事值得一提。2003年,在先农坛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建成永定门时悬挂在门上的石匾额。石额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楷书“永定门”三字,保存完好。目前复建的永定门上所嵌石额就是仿照这块石匾额制成的。另一件事是,在当初拆除城楼时,拆下的部分城砖被修建了一座仓库的院墙,近半个世纪之后,这些城砖又被重新砌筑回了这座城楼上。<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144522616_391282 | title=永定门:中轴线的南起点 | author=乐玩北京城 | date=2017-05-29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视频==
{{#iDisplay:c0637725z0u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