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169
次編輯
變更
李时珍墓
,無編輯摘要
[[File:李时珍墓.jpeg|320px|缩略图|右|<big>李时珍墓</big>[http://img1.qunarzz.com/sight/p0/1409/23/8829cd014854405dcb25e3028fbfe8bf.jpg_710x420_3bb2127e.jpg 原图链接][http://touch.piao.qunar.com/touch/sight/introduction.htm?sightId=3519884095 来自 去哪儿 的图片]]]
==文物保护==
李时珍墓,位于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之一。位于园林深处,呈椭圆形,周围砌有青石条护墓。墓前有明 [[ 万历 ]] 年间李时珍的儿子所立的墓碑,上部及两侧以条石镶框。墓边有其父母合葬墓。
李时珍墓,前立纪念碑,碑顶有据 [[ 美术家 ]][[ 蒋兆和 ]] 先生所画像雕塑的李时珍半身像。纪念碑的两侧各建琉璃瓦顶六角亭一座。陵园两侧为李时珍纪念馆,长廊壁上嵌有《本草图》石刻,陈列馆内附有李时珍生平事迹及所著《 [[ 本草纲目 ]] 》的各种版本,以及众多中草药标本。
李时珍墓,南依群山,北临湖水,终年轻雾缭绕。
==建墓由来==
李时珍 (1518-1593)是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治今蕲春)人。一生著书十余种,尤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为纠正古代记载本草中存在的“品种既烦,名称多杂” ,“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之弊,决心自己编修本草学。为此,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花了近30年时间,参考800余种书籍,先后易稿3次,写成一部集我国 [[ 明代 ]] 以前 [[ 本草学 ]] 大成的《本草纲目》 。出版后,陆续有了日、朝、英、德等各种译本或节译本,在世界 [[ 科学 ]]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建国后修葺了墓冢,增建了牌坊、莲池、拱桥、层台、花坛、药圃、六角亭、纪念碑等,并扩地增建了李时珍纪念馆、国药馆,陈列有李时珍生平、《本草纲目》的各种版本和中草药标本以及全国各大药厂研制的 [[ 中药 ]] 成药产品。已形成一座占地达75亩、建筑典雅、轩敞明丽的陵园,吸引着国内外游人、药商来此瞻仰和开展药材贸易活动。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 [[ 性格 ]] 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 [[ 武昌 ]] 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