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304
次編輯
變更
会泽会馆
,無編輯摘要
[[File:会泽会馆.jpg|350px|缩略图|右|<big>会泽会馆</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7/616d17bab2554b72b7643d575ab14a29.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31865355_14602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会泽会馆'''位于中国[[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金钟街道,主要包括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四川会馆等“八大会馆”,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www.wenbozaixian.com/portal/show_room/companylist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名单通知],文博在线</ref> 。
==基本介绍==
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之利,[[西汉]]时期就归建制,在发展中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站和中央政府铸币铜料的主供地。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最大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万里京运第一城”。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
会泽以“天南铜都”著称于世 <ref>[https://www.sohu.com/a/346555592_120095089 中国最“有钱”的古城,被称为“天南铜都”,竟藏有世界最大的钱],搜狐,2019-10-13 </ref> 。早在3000多年前,滇铜就已开发利用,并远运到中原。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督办”。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就早于[[欧洲]]15个世纪。可以说,会泽的[[历史]],就是一部3000年开采、冶炼、鼓铸、运铜的历史。
《云南行政纪实》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于云南造钱,是云南铸币的开始(这前云南流通贝币)。为纪念开炉,用黄铜铸造了一枚直径57.8厘米、厚3.5厘米、方孔边长10.5厘米、重达43千克的[[方孔圆钱]]。币面铸“嘉靖通宝”四字,每字边长7厘米,对读,为魏碑书体,古朴凝重。经专家鉴定属“纪念币”性质,有识之士认为其不仅具有“钱范”的作用,而且为至今民办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币,堪称“钱王”。雍正十二年,会泽成立“宝云”铸钱局时,这枚“钱王”就悬挂于铸钱局大门额上,新中国成立后才取下置于县委办公室。
<center>{{#iDisplay:g09221ufz0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