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民族团结誓词碑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建碑源由及过程
==建碑源由及过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当时名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居住了[[哈尼族]]、[[拉祜族]]、[[傣族]]、佤族、[[瑶族]]、[[基诺族]]、[[布朗族]]等26个[[民族]]的[[人口]],这些民族之间有着 [[ 经济 ]] [[ 文化 ]] 上的鸿沟,出现相互仇杀的情况,又遭到其他势力干扰;直至1950年9月,当地各民族派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典礼,事后 [[ 意识 ]] 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各民族代表从北京返回自治县后,自治县在翌日召开了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期间佤族代表拉勐提议结盟以示团结;最终,会上决定在当地竖立民族团结誓词碑,并在[[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书记张华俊安排下交由[[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诗人]]雷同起草碑上的誓词。
盟誓仪式在云南普洱红场上举行,订于1951年1月1日(一说订于1950年12月26日),采用佤族传统的剽牛签字仪式(杀牛后观察牛身的倒向,从而判定吉凶,以此决定是否举行盟誓)。仪式上,思茅地区委员会的党政军领导首先发表讲话、宣读誓词,然后宰杀一只公鸡,沥血入酒,让党政军领导和各民族代表每人轮流喝鸡血酒。喝过鸡血酒后,提议结盟的佤族代表拉勐在木鼓响声下剽牛,他边念咒语、边双手紧握剽枪杀牛,得出象征吉祥的结果;现场民众随即欢呼,42名民族代表喝下凉开水、鸡血和酒混合而成的咒水,在主席台上的红纸签名,后在[[普洱红场]]刻石立碑。
42,997
次編輯